摘要:早在2006年,自称阅片4000部的地产大佬姜红宇有一个梦想,拍一部中国人的史诗大片。
早在2006年,自称阅片4000部的地产大佬姜红宇有一个梦想,拍一部中国人的史诗大片。
用《阿凡达》级别的特效团队,搞一个融合东西方神话元素的海底大制作,片名《人鱼帝国》。
电影要“中美合拍”,投资金额从5000万一路飙升到1.3亿美金。
导演得请他的偶像斯皮尔伯格,或至少是彼得·杰克逊这种级别,艺谋、凯歌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女主角曾在莫妮卡·贝鲁奇和莎朗·斯通之间痛苦抉择,后者在开拍前因大嘴巴被剧组单方面“除名”。
中国人鱼公主的人选,当时媒体报道舒淇和刘亦菲都争着想演。
后来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女孩施艳飞(现改名施予斐)拿到。
你说巧不巧,她当时还是姜红宇的女朋友。
凭《仙剑奇侠传3》中的“雪见”刚火起来的杨幂,在片中只能演个配角,那年她才24岁(电影2010年开机)。
在该片的豆瓣页面上赫然写着“2028年上映”,那时大幂幂42岁,她的女儿都在读初中了。
另外演员表上还有苏有朋的名字。
然而,稍微熟悉本片幕后故事的朋友都知道,这部“神片”基本上映无望。
用本片导演劳伦斯(中途不欢而散)的话来形容,“这部电影就是shit、shit!”
这部血亏1.3亿美金,前后换了4个导演,丢人丢到国外的中国电影,究竟经历了什么?
01、 地产大佬的电影梦
成龙大哥近年来的电影有一些赔钱了,但为什么还有无数资方大佬排着队给他投钱?
事情的本质是,能跟成龙一起拍电影,这相当于在投资门票,让一个富豪有机会跻身中国最顶级的商圈。
20年前的姜红宇,则有着相对“朴素”的电影梦。
从制片、导演、剧本到选角,他事必躬亲。
在2007年秋天,他首次碰到好莱坞的广告导演劳伦斯时,他都不愿意正眼瞧对方。
同样热爱斯皮尔伯格和《夺宝奇兵》,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共同点。
劳伦斯为爱发电拍过一部叫《印第安纳琼斯》的粉丝向电影,白干仨月没钱拿那种。
姜红宇的第一人选是拍出过《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的老导演厄文·克什纳,老头当时年逾八十。
克什纳对剧本提出意见,认为故事发生在现代才有意义。
主角寻找替代能源时意外发现海底王国,这样观众更容易接受。
姜红宇对于亲自参与写下的剧本信心满满,直接拒绝了这个建议。
于是,克什纳愤而退出。
坊间亦有传闻是健康原因,毕竟老爷子在3年后就驾鹤西去。
第二人选是法国导演皮托夫,他的代表作是哈莉·贝瑞版《猫女》,一部烂片。
就算导演水平不怎么样,他也看不上姜红宇的剧本,不过看在年薪40万美金的份上,他愿意试试。
他在北京呆了12个月,期间经历过无数次剧本修改和讨论,终于得出“整个项目就是胡搞”,买机票回家了。
姜红宇这才回头想起他的影迷朋友劳伦斯,何不给这个中年人一次机会。
他们说不定能一起拍出能媲美《指环王》的经典。
02、 混乱的片场,美国打工人的“血泪史”
据说当年在姜红宇的办公室里,有两个惹眼的倒计时。
距离莫妮卡·贝鲁奇进组还有多少天,距离影片参加戛纳影展还有多少天。
莫妮卡·贝鲁奇最终还是没来。
取而代之的是欧嘉·柯瑞兰蔻,《007:量子危机》里的“邦女郎”。
据传片酬100万美金,饰演人鱼女王,也是本片最大牌的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上映的烂片《猎狐行动》里看到了她的身影。
这也算是变向弥补了这部“中美合拍”大片一直不能上映的“遗憾”。
2010年,踌躇满志的导演劳伦斯来到片场,准备拍下他人生第一个大片的镜头。
等待他的是一场荒诞的闹剧。
原本需要500个人的戏,当天只有20个外国群演出现。
部分有可能来自剧组在豆瓣的招聘:寻找在中国的外国人,欧洲人和美国人优先,男子要求身高1米8以上,月薪8000。
拍沙滩戏时能看到远处的度假酒店,劳伦斯开了句玩笑说有面墙挡着点就好了。
几天后,剧组还真的为他建了一堵墙。
剧组搭建海底地牢的场景,走廊新刷的油漆让他怀疑人生,哥们形容这就好比在“教会里修健身房”。
演员波利茨能成为“天选男主”可谓感恩戴德,哪怕他的造型就像是一碗泡面扣在头上,他都任劳任怨。
后来剧组人员频繁变动,他都很配合(2014年还积极配合本片的补拍)。
演员的服装质量太差,就像是廉价的芭比娃娃身上穿的,为了粘衣服用的胶水上边写着“不可接触皮肤”。
美国演员马克斯·莫莱恩来中国前是个标准的小胖子,因为剧组伙食太差,一段时间后他居然瘦了下来。
为此他不得不求助美国的母亲,给他邮寄一些爱吃的鱼罐头来改善伙食。
最令外籍演员不能忍受的是,剧组在没有安全措施的岩洞拍戏,曾发生过岩石砸坏打光灯的情况。
很多演员每天化妆要用4个小时,可是实拍时也就拍几分钟,甚至有时候无戏可拍。
有外籍演员想要退出不干,剧组便“威胁”他们,说要找警察查他们的护照,还要起诉他们违约。
剧组长期的混乱让女演员伊莲娜不堪忍受,在导演劳伦斯的帮助下,趁着剧组开会,她和男朋友跳窗逃跑了。
为什么导演这么好心,因为几周后他的合约就到期了,哥们也要跑。
不久后,剧组的摄影师饶小兵介绍朋友迈克尔·弗兰奇接替导演工作。
这哥们有丰富的中国拍片经验,看完剧本立即决定改变方向,按喜剧拍。
姜红宇喜欢来现场监督导演工作,并对演员的表演提出意见。
其中有一场戏他要求演“蛤蛎国王”的演员要使用莎翁的戏剧风格。
导演立即照办,并在老板满意地离开后又重新拍了一遍正常的。
他吩咐现场演员,再有类似情况,就按今天这么来。
两个月后弗兰奇合约到期,姜红宇对他的导演工作很满意。
希望他能加班把片子拍得更好,被弗兰奇礼貌地拒绝了。
弗兰奇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剧组,就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最后一位到来的导演是斯科特·米勒,他父亲是小有名气的体育纪录片导演。
年轻的米勒显然没受过太多社会毒打,在这个混乱的剧组算是勉强坚持到了最后,陪着他的还有男主角波利茨。
说是最后也并不严谨,因为很有可能这部片子根本就没拍完,因为严重的欠薪问题。
就像是那个饿瘦了的小胖子离开中国时,只带走了一张3万美元的欠条。
03、故事的尾声:从震惊世界的宣发到5毛特效
电影最早计划在2011年上映,可是直到2012年才发布了首支预告片。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笔者只能说就算李安看了,同样会大受震撼。
曾有记者问导演弗兰奇,本片是否能撼动《阿凡达》的地位。
他很谦虚地说,“我不喜欢比较,但《人鱼帝国》肯定能得奥斯卡的化妆奖。”
这玩意儿怎么说呢,比岛国电影的宣传海报还“照骗”,特效说它是5毛都多了。
所谓的阿凡达级别特效团队,实际上就请了一个参与过阿凡达3D化的特效师。
电影的特效还不如86版《西游记》。
片子若真上了,《逐梦演艺圈》的导演毕志飞得给姜红宇磕一个,这中国电影的地板砖终于换人了。
后来被媒体曝光,所谓的“中美合拍”根本就是姜红宇的一场骗局。
美国的公司是他注册的空壳,用来跟自己玩。
2014年,为了“抢救”这部片子,波利茨回到中国参与补拍,据他回忆,当时剧组的人他都不认识。
有关这部电影的最后一条新闻很“魔幻”。
2016年,电影出现在一个众筹网站(目标是100万人民币),只要花300块,你的名字就能出现在片尾的致谢名单。
四个月后,热爱电影的姜红宇只筹到了两万块。
于是,便没有然后了。
总结
好莱坞在讽刺这位中国土豪拍电影的故事时,也对他心生同情。
认为他身上有一种悲凉的味道,称他的这部电影是“特殊时代孕育的巨型怪胎”。
当然,姜红宇想必不会同意。
他曾笃定:“整个世界还从未见过像这样的电影。”
不过事实是,从2010年开机算起,15年过去了,这部曾号称中国影史“最贵又难看的电影”。
世界上依然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发行。(撰文:木未舟)
来源:香港电影怀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