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水饺皇后》:被丈夫抛弃后,她从街头摆摊到年入60亿!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5 03:02 3

摘要:在广东话里护士就叫“姑娘”,所以人人都叫她“臧姑娘”,后来人们熟知的“臧姑娘湾仔码头水饺”就是由此得名的。

作者:李 老 白

首发:老白读书

五一档电影最火的莫过于由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了。

这个电影讲的是“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创业故事,那么真实世界里的臧健和是怎样的呢?

她是如何从一个无照小贩,一步步成为水饺皇后的?

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她的故事。

01/

1977,无照小贩

臧健和出身贫寒,15岁便辍学去医院做了护士。

在广东话里护士就叫“姑娘”,所以人人都叫她“臧姑娘”,后来人们熟知的“臧姑娘湾仔码头水饺”就是由此得名的。

后来臧姑娘结婚了,她的丈夫是个泰国华侨,她们生了两个女儿,这引起婆婆的不满。

于是婆婆强烈要求给儿子娶一个“二房”(当时泰国是允许一夫多妻制存在的)。

那臧姑娘能同意吗?

当然是不能啊,于是,她毅然决定和丈夫离婚,自己带两个女儿过日子。

那钱从哪里来呢?

一开始她只能去酒楼做杂工。

但命运弄人的是,有一次她不小心被砸伤,引发了与老板的官司纠纷。

官司打赢了,但臧姑娘没有要政府的救济,理由是她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负担,给女儿做不好的榜样。

于是臧姑娘用她家传的手艺,推着小车,走上湾仔码头,卖起了她的“北京水饺”。

要说她的手艺确实是绝,很快,她的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大家都等着在臧姑娘摊位前吃水饺。

而臧姑娘本人也相信良好的口碑来自水饺的高品质。

她坚持自己亲自调配馅料,为了研制符合顾客口味的饺子,她一遍遍尝试,有时甚至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

渐渐地,湾仔码头的臧姑娘成了一个口口相传的品牌。

02/1982,征服香港当北京水饺的名气越来越大的时候,一家日资公司向她提出合作请求,并承诺给她牌照开工厂。但日本人的条件是,要重新包装臧姑娘的北京水饺,当做自己百货公司的产品来卖。这就相当于以股权换技术。凭心而论,这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从一个无牌照的小贩,变成有工厂、有品牌、有销路的老板,很难有人能抵御这个糖衣炮弹。但臧姑娘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原因很简单,技术被换走后,我的饺子就变成了他的饺子,万一后面他把我提出来,该怎么办?就在别人都在嘲笑她只有“小贩命”的时候,日本老板再次联系她。这次对方作出让步,表示可以让臧健和保留品牌和包装,只要不在包装上打她的电话和地址就可以。脏姑娘依然拒绝了这个合资提议。此时的臧健和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臧姑娘认为,虽然自己无牌无厂,但“湾仔码头”水饺的名气已经很响了,每天都有人排队来吃。她觉得自己的事业已经快形成了。美国人说可口可乐即使遭遇大火烧了全部的工厂,只要商标和配方还在,就能重新站起来。那自己现在有商标有配方,工厂还会远吗?她的估计是正确的,日方最终答应了她的全部要求。1982年,“湾仔码头北京水饺”登上了大雅之堂,借由著名的日本超市横扫香港饮食界。到2006年,她的“湾仔码头北京水饺”占领了香港10%的新鲜水饺市场、30%的强冷冻水饺市场。03/1997,进军内地“湾仔码头”出名后,来找她合作的人非常多,其中以一个美国品食乐公司的经理最有诚意。臧姑娘一开始不以为意,她觉得美国人怎么能做好饺子呢?后来这家公司专程来请她去参观美国的工厂,一路上又是头等舱飞机,又是豪华轿车,到了工厂后,臧姑娘深深地被他们的现代化震撼到。她一下子觉得那才叫百年老店,而自己原来就看到头顶上那一片天。当时她其实也考虑过做大甚至上市,但深入思考后发现完全靠自己大概是行不通的。第一,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第二,则是没有好的经营管理人才,一直靠家族企业的模式做,风险太大。于是她适时地选择了合资。合资后他们投资2亿多人民币在上海、广州两地建厂。2002年开始,“湾仔码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水饺市场的销量稳居前列。经过数年发展,湾仔码头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占有率排名第一。04/看完臧姑娘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想至少有3点启示:1、最合适的舞台应该是你的长处能够迸发的舞台。2、不是每一个机会都是真正的机会,你必须有坚守的底线,懂得拒绝一些不是机会的机会。3、复杂的事业一定需要合作者,清醒地选择合作者才能将事业最大化。

来源:老白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