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水饺皇后》原型湾仔码头创始人太励志!从弃妇到干出60亿!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2 23:51 2

摘要:2025年五一档,一部名为《水饺皇后》的励志电影以黑马之姿席卷院线。据灯塔数据显示,该片首日票房突破6000万元,以超30%的排片占比领跑新片榜,预售阶段更凭借马丽与“湾仔码头”的国民号召力强势登顶。影片改编自香港“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真实故事,不仅复刻了

2025年五一档,一部名为《水饺皇后》的励志电影以黑马之姿席卷院线。据灯塔数据显示,该片首日票房突破6000万元,以超30%的排片占比领跑新片榜,预售阶段更凭借马丽与“湾仔码头”的国民号召力强势登顶。影片改编自香港“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真实故事,不仅复刻了20世纪70年代香港街头的烟火气,更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将一位单亲母亲的创业血泪史搬上银幕。

然而,银幕外的真实故事远比电影更为跌宕——臧健和从流落香港街头的弃妇,到年入60亿的“水饺皇后”,她的逆袭不仅是商业神话,更是一部关于尊严与母爱的生存史诗。

1945年出生于山东日照的臧健和,人生前半程写满了颠沛流离:3岁丧父,14岁因饥荒与母亲沿街乞讨至青岛,22岁嫁给泰国华侨医生后,却在1974年遭遇丈夫“失踪”。三年后,她带着两个女儿赴泰寻夫,却发现丈夫早已另娶生子。面对婆家“一夫多妻”的施压,她选择尊严:“我宁可在香港饿死,也不让孩子在歧视中长大。”

身揣500港币,臧健和滞留香港,蜗居在4平米的旧楼,一天打三份工:护理病人、刷洗厕所、夜班洗车。然而,一次工伤导致腰骨裂伤,糖尿病的确诊更让她失去体力劳动资格。拒绝救济金的她,在法庭上只索回应得的工资:“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你的饺子这么好吃,该去卖钱!”朋友无心的一句话,点燃了臧健和的求生火种。她抵押家当自制推车,在湾仔码头支起小摊。第一单生意,五个学生的一句“好好吃”,让她在异乡站稳脚跟。

香港人吃不惯北方厚皮饺子,她便三天三夜改良配方,研发出薄皮多汁的“港式水饺”;警察驱赶摊贩,她带着女儿边躲边卖,甚至因卫生标准严苛被戏称“消毒水摊主”。码头的柱子成了她的依靠:“累到极致时,连柱子都是亲人。”

1982年,日本大丸百货伸出橄榄枝,却要求抹去“湾仔码头”品牌。臧健和寸步不让:“技术被学走,我就什么都没了!”谈判桌上,她以“批发价必须高于零售价”的非常逻辑,让对方折服于她的商业直觉。这次合作,让水饺从街头登上超市货架,销售额一年翻12倍。

1997年,美国食品巨头通用磨坊的介入,彻底改写行业格局。参观自动化工厂后,臧健和感叹:“我曾是井底之蛙。”借助冷链技术与全球渠道,“湾仔码头”攻占内地市场,甚至研发出美式炒饭,年销售额飙升至60亿。

臧健和的商业帝国,始终立着三块“铁碑”:品质即信仰,发现厨师掺水偷工,她当场开除:“名牌不是糊弄的借口”;顾客是恩人,有顾客投诉饺子破皮,她登门道歉并聘其为质检员;尊严无价,拒绝政府援助,只因“领救济会让女儿抬不起头”。

这些原则,让“湾仔码头”在20世纪90年代与三全、思念形成三足鼎立,市占率超44%。即便在糖尿病缠身的晚年,她仍坚持试吃每一批新品:“饺子是我的孩子,得对得起良心。”

2019年,臧健和病逝于香港,留下“水饺皇后”的称号与一段逆袭神话。她的故事没有天降横财,只有绝境中的步步为营:被丈夫抛弃,却把母爱熬成创业动力;不懂商业,却用直觉改写行业规则。

正如她所言:“再难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2025年,这段传奇被搬上银幕,马丽凭借细腻演技打破“喜剧女王”标签。影片上映后口碑两极,有人赞其“女性创业史诗”,也有人诟病“叙事平庸”,但不可否认,它让更多人记住了臧健和的名字。

如今,当人们撕开一袋“湾仔码头”,咀嚼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个女人如何在砧板上剁碎命运,在蒸笼里升起朝阳的史诗。

大家看了《水饺皇后》吗?有怎样的观后感呢?

来源:莲乡情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