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朋友圈里一片“意外好看”的推荐,但某些平台上却突然冒出一批“专业影评人”和“行业观察家”,开始阴阳怪气地挑刺。
《人生开门红》上映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普通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朋友圈里一片“意外好看”的推荐,但某些平台上却突然冒出一批“专业影评人”和“行业观察家”,开始阴阳怪气地挑刺。
有人说它“脱离现实”,有人说它“丑化行业”,甚至有人直接扣帽子,说这是“对直播行业的污名化”。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一部喜剧电影,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1. 谁在破防?
这部电影最狠的地方,在于它精准地扒掉了直播行业的底裤。
那些“家人们”“最后一波福利”“错过再等一年”的套路,那些精心设计的剧本、滤镜下的假脸、数据造假的狂欢,全被拎出来公开处刑。
于是,某些靠直播吃饭的大V坐不住了。
他们开始跳脚,说电影“妖魔化行业”,说导演“不懂直播生态”,甚至有人直接开喷:“这是对创业者的侮辱!”——可问题是,如果电影真的“脱离现实”,他们急什么?
真正的现实是:电影里演的,甚至比现实还温柔。至少周大江和小海茉最后还能全身而退,而现实里呢?有多少小主播被MCN坑到负债?有多少消费者被假货割韭菜?有多少老人被“情感主播”骗光养老金?这些事,难道不是每天都在发生?
破防的,从来不是普通观众,而是那些靠信息差、靠话术、靠滤镜赚钱的人。
2. 为什么普通观众都说好看?
我身边的朋友,无论是上班族、学生,还是平时根本不进影院的中年人,看完后几乎一致评价:“好笑,而且真实。”
为什么?因为大家早就受够了直播时代的魔幻现实:
打开手机,全是“家人们今天亏本送福利”,结果一查,价格比超市还贵;刷个短视频,动不动就是“农村老人滞销”,点进主页发现昨天还在卖珠宝;看个带货直播,主播声嘶力竭“最后100单”,结果第二天同样的套路再来一遍……《人生开门红》把这些荒诞直接搬上银幕,观众自然会有共鸣。它好笑,是因为现实本身就够荒诞;它真实,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经历这些套路。
而那些骂电影“不真实”的人,可能恰恰是害怕观众真的醒过来——
毕竟,韭菜要是学会独立思考,镰刀还怎么割?
3. 电影动了谁的蛋糕?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真正触怒的,是三类人:
靠割韭菜赚钱的MCN和主播:他们最怕观众看清套路,最怕“家人们”不再无脑下单。靠流量吃饭的“行业专家”:他们整天吹捧“直播经济”“新零售风口”,结果电影直接揭穿皇帝的新衣。习惯性唱反调的“影评人”:他们不看电影本身,而是先看立场——只要电影批评某个行业,他们就自动站队,假装理中客。但普通观众呢?大家用脚投票,票房和口碑已经说明一切。
4.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
因为喜剧最大的价值,不仅是让人笑,更是让人笑完之后想一想:
如果这样的电影能让几个人少交一点智商税,能让几个老人不被假药骗,能让几个年轻人不再盲目崇拜“网红梦”,那它的价值就远超一部普通喜剧。至于那些破防跳脚的人?
他们越急,越证明这部电影拍对了
来源:无尾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