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笼罩下的好莱坞:重蹈苹果在华覆辙?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2 18:26 1

摘要:好莱坞正深陷内忧外患之中,一方面,长达150天的编剧和演员大罢工给电影制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全球各地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使得好莱坞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法国等主要市场,本土影片的票房表现纷纷超越好莱坞影片。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文 | 文娱价值官,作者 | 林溪,编辑 | 美圻

好莱坞正深陷内忧外患之中,一方面,长达150天的编剧和演员大罢工给电影制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全球各地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使得好莱坞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法国等主要市场,本土影片的票房表现纷纷超越好莱坞影片。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的进口片引进政策一直备受瞩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中国进口片数量、票房持续回暖,但一切都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戛然而止。

4月10日,国家电影局发言人明确表示将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在这一举措公布后,美国多家电影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毕马威美国(KPMG US)媒体行业顾问斯科特·珀迪(Scott Purdy)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指出:“所有人都在畅想复苏,认为2025年原本会是增长的一年,但关税阴影正在吞噬好莱坞的增长前景。”

好莱坞在中国市场,似乎正在走苹果的老路,二者面临诸多相似的挑战与困境。自身创新匮乏,一直在透支老本儿,加上本土竞争对手的快速崛起,无论好莱坞电影还是苹果这样的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都大不如前。

为了挽回中国市场,苹果CEO库克高频次访华,对监管层、消费者不断释放善意。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看到好莱坞有所动作。

在华失速,本土品牌崛起,好莱坞创新进入减速期

说电影前,先来说说苹果公司在华境遇,因为两者之间的确有太多相似处。首先,苹果在中国市场一直未能止住颓势的事实,引发诸多挽回中国用户的积极行动。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库克担任苹果CEO以来,累计到访中国17次。特别是去年,他更是一年内来了3次。可以说,在一众美企CEO中,库克绝对算得上是重视中国用户的人了。

除了库克“刷脸”,苹果也破天荒地开始降价促销。要知道以往只有在新品机型发布后,老机型才会降价。2024年,苹果开启了多轮降价促销,甚至在2025年初罕见地对iPhone 16系列新机型大幅降价,但这些措施似乎都未能有效扭转下滑趋势。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苹果大中华区收入已连续多个季度下滑,当季下滑幅度达11%。

为什么说苹果和好莱坞在中国市场面临相似的困境呢?第一,本土品牌快速崛起,二者的先发优势正在被逐步冲淡;第二,自身创新力匮乏,一直在啃老本儿。

国内手机市场中,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品牌凭借实惠的价格、快速的产品迭代创新速度,对苹果形成了有力竞争。相比之下,苹果出现创新乏力,差异化优势消失的颓态。当本地化AI功能已经成为国产手机标配时,苹果才刚刚敲定Apple Intelligence的合作伙伴是阿里巴巴。市场最新的消息是,这一功能将在年中上线。

而美国的好莱坞与苹果存在相似的问题,首先,好莱坞电影在创新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过度依赖现有的IP资源进行开发,虽然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续集作品,但故事内容陷入了较为固定的套路之中,很难再给中国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新鲜感。

反观国产电影,在内容创作、制作水准和题材类型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也有《好东西》等特定受众追捧的类型片。2023年和2024年,票房过亿元的影片中,国产影片占比分别达到68%和70%。

长此以往,好莱坞在中国的市场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弱。

好莱坞全球与内地票房Top10榜单重合度高达77.8%

在全球范围内,好莱坞依旧取得了亮眼的表现。2024年度全球电影票房前十位中,好莱坞电影占9席,分别是《头脑特工队2》、《死侍与金刚狼》、《神偷奶爸4》、《海洋奇缘2》、《沙丘2》、《魔法坏女巫》、《毒液:最后之舞》、《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功夫熊猫4》,这9部影片去年全部登陆了中国院线。

根据猫眼专业数据,2024年全球年榜的Top 10中的好莱坞电影,与同期好莱坞影片内地票房榜Top 10的重合率高达77.8%。

(左图:2024年度全球票房排行Top 10;右图:2024年好莱坞影片内地票房排行Top 10;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也就是说,一部好莱坞电影如果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佳绩,那么大概率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在北美斩获1.96亿美元票房,而在中国也收获1.31亿美元票房,该片在全球票房榜第三位地区所获票房仅为3400万美元。去年上映的《异形:夺命舰》,在中国斩获了1.0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超过北美1.0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

如此一来,每年国内引进美国大片的数量就尤为关键。从下图数据中不难看出,2023年、2024年,中国进口片数量、票房持续回暖,但一切都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戛然而止。在此背景下,2025年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截至目前共引进了37部外部影片。

2014年-2025年我国进口片影片数和票房变化图(时间:截至2025年4月19日;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当我们把时间线拨回中美两国电影“蜜月期”2012年,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据《洛杉矶时报》报道,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

据《洛杉矶时报》等美国媒体报道,预计此项协议的签订有望为美国电影市场每年增加数以亿计的收入。此协议的签订得到了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热烈响应,并引得美国两大动画公司迪士尼与梦工厂计划2012年内在上海开办工作室。

彼时的国产电影面对这一政策,愁云惨淡,担心自身实力不足以与好莱坞大片抗衡。如今,风水轮流转,随着广电总局宣布适度减少美国大片的引进,国产电影行业也将迎来更多机遇。

好莱坞正在失去中国观众

早在关税战打响之前,好莱坞就已经在失去中国观众了。

2020—2022年,好莱坞电影在引进片中的份额分别为81.32%、83.22%、83.33%,与2020年之前的水平相当。但到了2023年,在国内电影市场大幅回暖之际,这一数据却缩水至74.07%,2024年时则刚过60%。

进一步来看,拓普数据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产业年报》显示,2022年,在中国内地上映的以好莱坞为主的美国电影为27部,2023年增长至40部,但票房占比不升反降。而来自日本以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影片数量在2022—2024年均实现了数量与票房占比的双增长。

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好莱坞影片内地市场观察》也指出,目前,高票房表现的好莱坞影片绝大多数为头部IP的续集或衍生作品,但整体较前作票房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尤其是受众为亲子家庭观众的影片降幅更突出。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进口片已连续两年没有出现10亿元以上票房的作品。

好莱坞在中国市场逐渐失去影响力,这不仅是因为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本土电影的崛起,还与近年来国内用户在文化娱乐领域的消费习惯变化有关。《2024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呈现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观众总基数4.3亿;57%观众2024全年只看1次电影。2024年观众消费趋于理性,旅行、娱乐、外出、服装方面的支出有一定比例减少。观众线上"刷短视频"的频率持续上升,线下娱乐消费频率整体降低。观众影院及网上观影的消费支出增速放缓,电影行业持续面临其他娱乐活动的竞争。

2024年,全球电影总票房达278.5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了5.3%。英国高尔街数据分析公司预测,2025年全球电影票房达到‌341亿美元‌,较年初预测值(330亿美元)上调11亿美元,中国市场的票房预测从66亿美元大幅上调至76亿美元,增幅达10亿美元。

因此,对于好莱坞公司而言,想重新赢得中国观众的青睐,继续透支IP老本儿、堆砌特技和动作场面,这条老路显然行不通了。

在这点上,好莱坞也许可以跟在中国市场吃到苦头的苹果公司取取经。而本土电影的多元化发展不仅带动国产电影起飞,更让中国电影走到国际市场,在全球排名中占有一席位置,这一现象从《哪吒2》以157亿票房登上全球票房榜第五已初见端倪。虽然中美贸易战仍在继续,中国电影人只要专注于自己的产业升级与精品化之路,这个巨大的百亿市场足够行业消化。

来源:钛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