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周三晚在大讲堂听戴老师导赏,是属于我们与电影的专享时刻。”4月30日晚,当电影《倒仓》放映结束,主持人的经典开场白第50次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响起,“戴锦华教授电影导赏”系列也迎来了第50场特别活动。这场持续三年的光影之约,已成为北京大学最具影响力的文
“每周三晚在大讲堂听戴老师导赏,是属于我们与电影的专享时刻。”4月30日晚,当电影《倒仓》放映结束,主持人的经典开场白第50次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响起,“戴锦华教授电影导赏”系列也迎来了第50场特别活动。这场持续三年的光影之约,已成为北京大学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之一,也代表着北大美育实践的新高度。面对台下上千名观众,戴锦华既欣慰又自豪:“我不敢说我们百讲的艺术影院是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影院,但我有把握说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影院!”
每周三共享对电影的爱
2022年3月9日晚,伴随《天堂电影院》的胶片转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精心打造的“戴锦华教授电影导赏”系列正式启程。影片终了,场灯渐亮、掌声响起,戴老师在同学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中走向舞台中央,以满怀赤诚的导赏为同学们开启了关于电影鉴赏的启蒙。
“接触电影一辈子,在北大讲堂和师生做映后谈,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奇特的经验,也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戴锦华感谢北大讲堂给予她这个荣耀,“我将以我一生努力保持的真诚,以及和大家分享问题的愿望,跟大家共享这个艺术电影系列。”
如今,三载春秋流转,从塔可夫斯基的诗意长镜头到李沧东的社会切片,从西班牙电影的炽烈到中国影史的再发现,五十部精心挑选的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的电影展映,如同时空隧道,带观众穿梭于不同文明的精神图谱。戴锦华深入浅出、视角独特的导赏解读,更是让不同专业领域的师生学子都通过银幕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并对社会、人文、价值观产生了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
“对我来说,这也是非常巨大的收获。”虽然工作繁忙,但戴锦华每周三都期待着在百讲和大家相遇:与其说是分享知识,或者说抵达审美的殿堂,不如说是想跟大家共享对电影的爱。在她看来,“我们的生命,经由银幕去和更广阔的世界相遇,然后获得了一种反观自己的能力,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只有一部电影,让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感悟,那我们做的这件事就值得,电影就值得。”
北大学子期待“永不停更”
在第50场特别活动中,北大讲堂为戴锦华教授献上定制蛋糕;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代表,也以鲜花与感言致敬这场持续三年的精神盛宴。
法学院2021级硕士生董震霆从戴锦华导赏系列的第一部影片《天堂电影院》便有幸见证了这个奇妙旅程的开始。“那年我研一,此后三年求学时光里,百讲就是我的天堂电影院,一期一会的每周三晚,是燕园生活的珍贵记忆。”今年是董震霆工作第一年,但她依然还会回讲堂参加戴老师导赏活动,这让她有“吾心安处是吾乡”的感觉,“希望戴老师导赏系列一直未完待续,永不停更!”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级本科生郑沐涵坦言,戴老师的电影导赏是她主动踏进电影院的起点,“我第一次意识到,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而非纯粹的娱乐形式,它所携带的公共性是极其可贵的。非常感谢在北大在百讲遇到的一切,特别感谢戴老师,也感谢这些伟大的电影,赋予我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保护我所剩无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每周三晚的戴老师导赏电影,对我来说早已成为生活中一个固定的仪式:灯光熄灭,银幕亮起,我们在大讲堂共同入梦。”物理学院2022级博士生丁若轩感叹道:“在这五十场放映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看到许多种生命的形态与困境。戴老师直击心灵的导赏,是这场观影仪式最让人期待的部分。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很幸运有戴老师,一直经由电影分享她的洞察,引导我们反思现实,寻找人的价值,探究如何自我安放。”
临床肿瘤学院2022级博士生石景怡今年夏天即将毕业离开北大校园,她说:“相信戴老师一定出现在我们许许多多非电影专业同学的毕业论文致谢中。”在她看来,“是电影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最宝贵的窗口,谢谢戴老师为我们点亮这一盏灯。”
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凯问出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请问戴老师,未来您还会继续与我们延续每周三晚的约定吗?”戴锦华给出了让所有人欣喜感动的答案:“虽然我的正式教学生涯已经进入倒计时了,但是只要北大讲堂仍然邀请我,大家仍然接受我,我就会一直站在这里。”
“艺术+学术”创新美育实践
当手机灯光汇成星海,戴锦华与大讲堂观众的第五十张“星光大合影”,也定格住了北大美育的璀璨瞬间。作为全国高校首开先河的电影美育实践,由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策划打造的“大讲堂艺术影院”推出“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融艺术欣赏、知识普及、学术思辨于一体,是“艺术+学术”的全新探索,已成为深刻影响成千上万北大学子的美育创新方式。
如今,关注大讲堂艺术影院的群体规模迅猛增长。讲堂成立了5个微信观影粉丝群,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观点和情感,分享对电影的感悟和解读。校内在读同学自发组织记录笔记和交流讨论的群体,许多已经毕业的同学也经常赶回学校听导赏,形成了北大校园内爱电影、喜阅读、善思考的“电影学术”氛围。
截至2025年4月30日,“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已成功举办50场,观众近十万人次。 每场观影活动结束后,讲堂都会将戴锦华的导赏内容整理为观影笔记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已累计约35万字。今年,根据导赏系列笔记整理而成的戴锦华新书《热风吹雨:大讲堂讲电影》也将正式出版,让更多人能通过文字感受戴老师讲电影的艺术力量。
记者:王润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