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法国人来说,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红五月是每一个人挥之不去的记忆,而对于这场浩浩荡荡的运动,电影界随之而来的新浪潮既是响应,又是另一种延续。除了对于其主张的理念的赞许,法国国内是否有所反思,这也是影视界所叩问的话题之一。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就是对于这一
对于法国人来说,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红五月是每一个人挥之不去的记忆,而对于这场浩浩荡荡的运动,电影界随之而来的新浪潮既是响应,又是另一种延续。除了对于其主张的理念的赞许,法国国内是否有所反思,这也是影视界所叩问的话题之一。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就是对于这一事件的反思。《我的小情人》通过一个法国小孩的成长故事,很好的对于红五月进行了总结概括。
《我的小情人》讲述的是一个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的法国小孩的故事,由于父亲这个形象在青春期的缺失,法国小孩开始自己去探索青春期发生的林林总总的事情。然而每一次的探索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来坚定认知,反倒是很容易被别人所影响。母亲后来找到了一个新的男人来充当孩子的父亲,这个父亲虽然也是父亲,但整体上是陌生人。跟随着新的父母,小孩来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新的小城让小孩子失学了,失学后他只能跟着社会上的坏孩子们一起玩,这种娱乐的消遣很快的就演化为了一种超越年龄界限的行为,小孩子的世界彻底的失序了。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孩子的成长史,但结合了法国国内发生的红五月运动,这个看似简单的成长史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本片中的小孩子彻底的蜕变发生在跟随着新的父亲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城之后,原本孩子还能在姥姥家上学,但是来到了新的小城后,学业就彻底地中断了,而继父与母亲给出的答案是家里无法供养他继续上学了,他必须好好赚钱才行。这个理由看似平常,我们可以回望一下法国红五月发生的主要原因,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很快的面临了生产过剩危机,这种危机直接引发了本国的产业工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工作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就如同片中的继父的亲兄弟原本是一个汽车修理厂的工人,但现在只能自食其力,这种看似自由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无奈。
而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红五月运动的兴起,就如同本片中的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主人公无法呆在学校里继续学习一样。因为学校无法继续下去了,所以这个小城的街头才会有各式各样的青年人躁动不安,他们表面上是青春期的诱因,实际上是一些客观发生的经济变动所引发的深层次的危机。
而小主人公对于街头经常看到的情侣的模仿则是另一种寓意,红五月期间,学生们的行为看似整齐划一,但是因为缺乏系统性的纲领,很快就被法国的警察彻底的镇压下来。大多数学生们只不过是对于自己所畅想的一种行为的模仿,至于这种行为究竟代表着什么意义,他们只不过是朦胧的认知。就如同本片当中,小男孩并不清楚他在店里观察的女生为什么经常性的更换自己的同伴,也不明白为什么在电影院,青年男女可以趁着荧幕上主人公亲热的机会在现实中亲热。他只知道可以这样去模仿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种模仿更加深刻的阐释了参加法国红五月的学生们是无知的。
小男孩毕竟是小男孩,他的认知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模仿的,但要深层次去解释这种模仿,小男孩就显得爱莫能助了,即便是乡下的小女孩,她也知道两个人如果要逾越红线,就必须有一定的流程,如果没有这样的流程,那么红线就不可逾越。但小男孩的认知当中,他即不知道这样的流程,也无法理解这样的流程。
最后,当他再一次回到姥姥家,他使用自己新近学到的方法去跟原来认识的小女孩去交往的时候,却碰了钉子,但这并不影响小男孩在姥姥家快乐的生活,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碰钉子会改变自己什么,在他的世界里,这不过是一次失败的体验而已,并没有影响到自己。这也很好的解释了红五月最终失败后,法国的学生们并没有感觉到天塌地陷,他们继续着自己的生活,没有受到更深的影响。
而这种心态也反衬出来了红五月之于法国不过是青春期的一场闹剧,闹剧过后,当曾经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小时候的行为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力。
这种政治表达类的电影本身需要通晓政治事件的来龙去脉,如果不进行解读的话,很快就会被创作者表面的创作表达引入到别的地方。青春期与红五月是一个非常契合的结合。而创作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用这样的反思来理解曾经法国轰轰烈烈的政治事件本身也是难得可贵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带着有色眼镜去客观的评价好坏,只要是能将完整的事件很好的描述出来,观众们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本片难得可贵的一点在于他并没有给这个小孩设置一个好或者是坏的标签,他的好坏全凭观众们的认知角度,不预设前提,这或许是政治表达类影片的一种新观点。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