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哪吒2》第三次密钥延期的消息冲上热搜,截至4月2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上映已近三个月,却仍以日均千万票房的“长尾效应”稳居日冠宝座。第三次密钥延期至5月31日后,其全球票房突破157.03亿元,剑指《泰坦尼克号》(164.23亿
近期,《哪吒2》第三次密钥延期的消息冲上热搜,截至4月2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上映已近三个月,却仍以日均千万票房的“长尾效应”稳居日冠宝座。第三次密钥延期至5月31日后,其全球票房突破157.03亿元,剑指《泰坦尼克号》(164.23亿)和《阿凡达:水之道》(168.25亿),有望跻身影史前三。然而,观众一边感叹“国漫还能再战五百年”,一边吐槽“看腻了,新片呢?这场票房狂欢的背后,明显藏着电影市场的热闹与尴尬。
对片方来说,延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猫眼数据显示,《哪吒2》日均票房仍能贡献近亿,据官方消息披露,光线传媒凭借《哪吒2》收入超30亿元,即便延期后单日分账仅剩25%(约10万元);院线经理也乐见其成,毕竟新片票房扑街的案例比比皆是,老片至少能保证上座率。而对于观众,支持者觉得“经典值得二刷三刷”,甚至衍生出“带新人补课”的热潮;批评者则抱怨“好电影当然要看,但天天被同一部刷屏,审美疲劳快溢出屏幕了”。
业内人士直言:“市场青黄不接,新片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延期是无奈却必然的选择。”
部分影院宁愿给《哪吒2》40%排片“保底”,也不愿冒险上新片空场。从清明档就可以看出,猫眼数据显示,影院尝试降低《哪吒2》排片至8%以给其他新上电影让路,却仍以20%票房占比逆袭,新上映的悬疑片、爱情片纷纷“一日游”,甚至有影院经理自嘲:“现在排片就像押注,赌新片能爆,结果大概率赔钱;不如直接放《哪吒2》,至少不亏。”,也验证了市场对新片的极度不信任。
回顾一下清明档,上映的16部新片中,聚焦聋人、刑释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现实题材影片虽占主流,却因题材沉重、宣发乏力,票房普遍惨淡,清明档以3.78亿票房刷新历史新低,单日票房一度不如商场奢侈品店营业额。例如《阳光照耀青春里》三天仅收431万,排片效益(B值)低至0.2,场次严重过剩。与此同时,进口片《我的世界大电影》以低幼化剧情和游戏IP效应收割1.05亿票房,成为档期唯一破亿影片,但其豆瓣评分仅5.8,口碑与票房倒挂现象凸显。而被观众看好的《向阳花》与《不说话的爱》也没能凭借演员的名声实现逆袭。
失望,是如今大多数观众对电影市场的评价。
有网友调侃:“不是我们不想看新片,是这届片子实在不够打。”
在这种情况下,即将来临的五一档就备受关注了,就目前的形势来说,观众期待值还是很冷淡。
目前定档的《人生开门红》《水饺皇后》等影片,预告片热度平平,有业内人士担忧:“如果新片再扑街,五一档可能再次变成‘哪吒专场’,看似热闹,实则透支市场活力。”
截至4月27日,13部新片总预售仅1600万元,不及去年同期1/5。头部影片《水饺皇后》预售336万、《猎金游戏》345万,惨淡可见一斑。
社交平台上,“五一绝不进影院,等哪吒下映再说”的评论获高赞。灯塔数据显示,春节档影片仍占据日票房半壁江山,新片难以破圈,观众对“报复性观影”的热情正在消退。部分观众直言:“去年攒着没看的电影都看完了,现在连《速7》重映都懒得去。”当市场过度依赖少数爆款时,真正的复苏恐怕无从谈起。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凸显出《哪吒2》的质量与号召力,但也反映出一个很残酷的现实:电影市场正在衰退。
《哪吒2》的延期像一面镜子:既照出国漫工业的进步,也折射出市场的结构性困境。观众需要更多“值得N刷”的作品,而不是靠一部电影撑起半壁江山。当市场只能靠一部电影“续命”,当观众对烂片彻底心寒,所谓的“影视寒冬”不过是自作自受。市场需要健康的档期生态,而不是一边哀嚎“无片可看”,一边被迫为老片买单。或许只有当新片不再“见光死”,观众不必在“情怀”与“新鲜感”之间纠结时,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走出循环。
来源:话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