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更多的类型片 |从北京电影节看未来创作趋势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7 17:06 3

摘要:今年“北京展映”设立了“绿洲”板块,包括“绿洲”和“绿洲:刺激A24”两个单元。策展人沙丹表示,这个板块选取的都是商业类型片,“希望能够给当下的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些启发。”

在2024年度FIRST惊喜电影展上,FIRST提出要为类型电影创作者提供多向度的创作支持。FIRST说近年跟创作者谈得最多的两个字是“类型”。

今年“北京展映”设立了“绿洲”板块,包括“绿洲”和“绿洲:刺激A24”两个单元。策展人沙丹表示,这个板块选取的都是商业类型片,“希望能够给当下的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些启发。”

“绿洲”单元武内英树执导的新片《工作细胞 真人版》、朱利奥·卡莱加里执导的《机器人T-O》

“绿洲:刺激A24”单元《不同的男人》《异教徒》《仲夏夜惊魂》《遗传厄运》

其中“绿洲”单元中包括梁智强执导的新片《AI拼才会赢》,武内英树执导的新片《工作细胞 真人版》以及朱利奥·卡莱加里执导的《机器人T-O》等8部影片;而“绿洲:刺激A24”单元包含《致命著作》《不同的男人》《异教徒》《仲夏夜惊魂》《遗传厄运》等5部影片,都是美国独立制片公司A24出品的。这家公司与另一家独立电影公司NEON是近年好莱坞的“新秀”,由NEON发行的《阿诺拉》今年横扫奥斯卡,(《阿诺拉》发行公司Neon再创奇迹——从戛纳到奥斯卡,“以小博大”如何重塑电影业格局?)A24也曾凭借《月光男孩》《瞬息全宇宙》获得奥斯卡青睐。

从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来看,商业类型片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当大制作越来越难,中小成本的类型片会是市场的良药。

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同样开始展现类型化的趋势。“天坛奖”选片负责人王缃意在一场线下沙龙谈到,今年电影节在选片阶段考虑到要如何照顾到市场,“往年选取的如《白塔之光》等片,虽然影片质量很高,但投到市场仅能带来百万的票房。”

沙丹补充道:“影展节点其实也是电影宣传的一个关键节点。”北京电影节选取的时间是4月末,3-4月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冷档期,这个时间往往是春节档刚过,而下一个大档期还没有来,4月过后我们马上将迎来五一档。同理,上海电影节选取的是6月,6月结束后即马上进入暑期档。

天坛奖类型化?

2025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入围影片与往届相比,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和趋势。通过对比往届入围影片的特点(如第十三届入围的《白塔之光》《瞧一桥》《消失的她》等以文艺片和社会议题为主的国产片),今年的片单中特别是国产片,类型融合与叙事创新成为亮点。

《如意饭店》“一部披着犯罪外衣的荒诞喜剧”

《如意饭店》是将悬疑罪案与荒诞喜剧结合,导演李永一在映后交流环节特别提到该片的类型有突破,“一部披着犯罪外衣的荒诞喜剧”,在类型融合上算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黑色幽默探讨善恶对抗。

导演李永一在映后交流环节

尽管影片在中后段的发挥中,喜剧与犯罪元素的平衡未能把握得当,对悬疑主线与喜剧支线的衔接错乱,影片前半段以悬疑案件推动剧情,后半段通过荒诞桥段解构紧张感,小空间里展现众多人物的“修罗场”,颇有张艺谋《满江红》的野心,但人物线索过多,希望展现喜剧的元素却导致人物降智化处理。不过,这种类型的创新可能最能代表今年电影节推崇的“艺术与商业并重”理念,为国产片的类型拓展提供新思路。

《大风杀》西部犯罪片

另一部更具类型代表的《大风杀》以极端环境下的警匪对抗为框架,通过非线性结构展现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命运。影片在类型上兼具西部片风格与犯罪片元素,这也是天坛奖首次有如此类型化的电影入围,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创作思路和可能性。该片最终拿下天坛奖最佳编剧和最佳男配角奖,在电影节期间就迅速宣布定档五一,算是在关键节点上完成了一次电影宣传。

《大风杀》北影节映后阵容最齐,除了白客

据悉,《大风杀》还采用了中国本土团队开发的AI渲染技术,实现了视觉风格的统一,并且降低了成本。可能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可以通过AI辅助剧本评估、虚拟拍摄等降低场景成本,为中小成本作品提供突围机会。

《音讯》天坛奖拿下最佳摄影奖

拿下最佳摄影奖的《音讯》在犯罪题材中融入艺术实验,使用独特的视听语言,以声音为核心叙事载体,采用类似神经网络的音频处理技术(如网页6提及的呼吸音分类算法),将犯罪现场的环境音(如脚步声、喘息声)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分解为“信号”与“噪声”,形成多层次的声场空间。例如,片中关键场景的枪击声被拆解为高频脉冲与低频震动,暗示角色心理状态的撕裂。这种技术化处理不仅增强悬疑氛围,还将声音转化为犯罪证据的隐喻载体。

《音讯》将AI音频处理、虚拟拍摄等技术转化为艺术语言,形成“硬科技犯罪片”的亚类型。

女性题材的深入探索

此外,今年天坛奖的女性题材影片众多,超过5部,呈现了更为多元的视角。

《好好的》或定档下半年

国产片《好好的》通过东北保姆与孤寡老人的双向救赎,探讨家暴、老龄化等社会议题。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是马丽转型监制兼主演,该片从FIRST创投出来,最终成片获得天坛奖主竞赛的肯定。马丽此前以《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等喜剧作品深入人心,但《好好的》标志着其向现实主义题材的彻底转型。

在映后交流中,作为监制,马丽上来就眼泛泪花,她坦言这是“

来源:电影记录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