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与华表奖“牵手”的山东,背后藏着一盘大棋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7 17:15 5

摘要:选址之变,绝非简单的地理位移。近年来,山东在全国影视版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青岛东方影都用硬核科技打造“未来片场”,《流浪地球3》就在这里开机;乐陵影视城以“影视拍摄+文化旅游”为主线,力图建设北方影视文旅新地标;以“山影”为领头羊的鲁剧,已经走出一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胡玲玲 李苗

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首次“出京”,将聚光灯投射在青岛的西海岸上。

选址之变,绝非简单的地理位移。近年来,山东在全国影视版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青岛东方影都用硬核科技打造“未来片场”,《流浪地球3》就在这里开机;乐陵影视城以“影视拍摄+文化旅游”为主线,力图建设北方影视文旅新地标;以“山影”为领头羊的鲁剧,已经走出一条精品化路线。

位于青岛的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外景

这些佳作“made in 山东”

《闯关东》《父母爱情》《琅琊榜》百看不厌,《封神》《独行月球》《流浪地球》票房与口碑表现不俗……从山东“出发”的影视作品,常常能带给人惊喜。

青岛各大影视基地的崛起,助力“山东制造”的大片走向世界。从2016年第一部电影《长城》上映以来,在青岛影视基地拍摄的电影总票房累计将近400亿元。

综合电影产出、影响力因素和工业化突破等多重角度来看,青岛已成长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一极:诞生出《流浪地球》系列、《封神》系列、《刺杀小说家》系列、《独行月球》《万里归途》等数十部知名影片,吸引了郭帆、乌尔善、路阳、文牧野等导演持续合作。

这份强劲的产业势能延续到了2025 年“春节档”,在上映的6部影片中,有3部在山东取景拍摄,《封神2:战火西岐》《蛟龙行动》是“青岛制造”,《唐探1900》则拍摄于德州乐陵影视城。

216天,228栋单体建筑,6000余人,6大部门交叉工作……大到旧金山标志性的有轨电车,小到每一件日用品,在乐陵影视城与《唐探1900》剧组的协作下,全都按照1900年的样式材质进行1:1还原。

其实,乐陵长期深受影视剧组的青睐,先后有包括《国色芳华》等在内的10多部影片在当地取景拍摄。而现在,这座鲁北小城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

据悉,乐陵影视城一期、二期项目涵盖盛世唐城建筑单体189个,1900年旧金山唐人街、欧洲街等建筑单体199个,3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两个拍摄影棚。

伴随 “跟着电影去旅游” 的消费趋势日益火热,乐陵影视城的三期规划也于不久前启动,“北方影视名城”的名号越叫越响,更多游客开始专门考虑延长在乐陵旅游的停留时间。

解码背后的“影视基因”

山东发展影视产业的底气从何而来?

不难看出,根基在于齐鲁大地有丰厚的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能够为影视创作提供灵感宝库。

作为国产剧集里的一块金字招牌“鲁剧”,从83版《武松》《水浒》到《北平无战事》《父母爱情》,再到《琅琊榜》《警察荣誉》《我本是高山》,以“山影”为领头羊的山东影视剧走出了一条精品化路线。

有业内人士评价说,鲁剧擅长以小人物切入,将生活里的小事戏剧化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感染力强却又不失生活的质感。鲁剧有山、有海,有都市的味道,有扎根泥土的乡村气息,不断孕育着向上的力量。

山东拥山揽海、山水奇胜,自然景观堪称一绝,能够吸引众多电影、影视剧及广告杂志前来取景。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热映的《抓娃娃》《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电影取景于青岛的大街小巷,而淄博周村古商城(《大染坊》)、烟台文成城堡(《夏洛特烦恼》)、潍坊高密红高粱影视城(《红高粱》)等景区同样见证了无数影视名场面的诞生。

底气离不开实打实的政策扶持,山东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从投资环境、产业链条、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影视产业保驾护航。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影视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影视创作精品不断涌现。

2025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实施视听产业集聚、科技赋能、内容提质、应用推广、版权交易、人才培育六大工程。

市级层面,济南市政府印发《关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烟台市出台《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影视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对在烟台报备拍摄推介烟台元素的影视作品,在拍摄期间发生的食宿及车辆租赁费用,给予3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贴。

青岛市市北区发布的《市北区扶持网络微短剧政策条款》,对在市北区网络微短剧类新媒体企业就业,并在市北落户且符合条件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发放不超过36个月的住房补贴。

有了好政策,想要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还离不开细致的服务。

据悉,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构建的“一标双零”服务体系,已吸引众多配套企业入驻集成服务商平台,实现从剧本备案到场景协调的多项服务“一站式”办结,而且针对影视行业特有属性,为企业和剧组设立服务专员,开发搭建了影视产业政策申报平台,实现政策兑现零跑腿等。

“摄影棚还是那些摄影棚,但很多基建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管理也不一样,服务特别人性化,现在对我们剧组的照顾更到位。”4月15日,电影《流浪地球3》在东方影都开机,影片主演吴京如是说。

大银幕小荧屏,如何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分析人士指出,影视行业作为文化传播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时代的聚光灯下,相关产业链早已突破传统边界,深度融入科技变革的浪潮,与文旅、金融等领域相互交织、创新发展,成为塑造文化名片、推动区域经济升级的重要引擎。

当大银幕遇见齐鲁大地,小荧屏连接山海之城,影视产业如何为山东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影视作品自诞生之初,便兼具的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这意味着,影视产业可以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与竞争力,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

一方面,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回溯历史,观照现实,展望未来,这种跨越时空的表达力,能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绝佳载体。

另一方面,影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影视产业不仅是地方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近些年,山东积极发挥“影视+”作用,推动影视基地发展,推出沉浸式项目“片场之旅”。通过开展“跟着微短剧游齐鲁”“跟着纪录片去旅行”等活动,把影视“流量”转化成文旅“留量”,带动文旅消费。

《国色芳华》《唐探1900》在乐陵影视城拍摄,春节前后带动当地游客增长42%;《迎风的青春》《法医秦明之天谴者》在东营拍摄近1年,剧组直接消费和粉丝间接消费超5亿元;电视剧《南来北往》热播后,取景地潍坊坊茨小镇火爆出圈,带动旅游收入超1.2亿元……

青岛作为山东影视产业的重要基地,更是以“影视”为支点,推动了一批影视产业载体的落地与发展。建成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国际VR产业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等影视相关项目。

截至目前,青岛影视基地核心区累计引进企业1129家,累计接待服务剧组500余个,备案项目近500个。如今,当地形成了“以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带动青岛全域”的产业发展格局,能满足电影从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工业化生产流程。

展望未来,随着产业生态日趋完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期待影视产业不断为山东塑造文化标识、激发经济活力,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来源:齐鲁晚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