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新锐获力挺,爱奇艺正在改写电影行业入场规则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7 11:41 3

摘要:爱奇艺电影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进一步介绍了爱奇艺自制电影的“三级火箭计划”。亚宁、王柯、叶宁、赵方四位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分别携手尹力、雷志龙、冷现辉、沙漠、宋啸、范翔、饶晓志、陈宇、王裕仁、杨子等电影创作者,带来了惊喜不断的片单推荐。

4月24日,爱奇艺世界·大会的第二天,主题为“寻找下一部百亿中国电影”的共创电影内容高峰论坛举办。

爱奇艺电影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进一步介绍了爱奇艺自制电影的“三级火箭计划”。亚宁、王柯、叶宁、赵方四位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分别携手尹力、雷志龙、冷现辉、沙漠、宋啸、范翔、饶晓志、陈宇、王裕仁、杨子等电影创作者,带来了惊喜不断的片单推荐。

编剧、导演,北京大学教授陈宇,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冀,导演、编剧李睿珺,编剧工厂厂长、剧本医生周诗宇,猫眼研究院院长刘鹏五位行业大咖参加了圆桌对谈,围绕“在当下电影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下,如何寻找中国电影的破局机会”,输出各自的真知灼见。

从影迷的角度看这场电影专题论坛,最亮眼的无疑是爱奇艺“大片计划”里的片单。既有筹备多年,即将于今年7月份开机的史诗巨制《战争1840》,又有马伯庸去年才刚刚出版的新著、陈宇担任改编编剧的《食南之徒》,还有已热播五年,累积观看人次超34亿的年番动画《凡人修仙传》的首部剧场版。

然而,《影视独舌》从行业角度感到更为兴奋的,是“三级火箭计划”的另外两项——“燎原”计划和“爆前”计划。

正如前一日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所阐释的,“三级火箭计划”是一个金字塔逻辑——“大片计划”是塔尖,“燎原”计划是塔底,“爆前”计划是两者的连接。塔尖固然闪耀,坚实的塔底也同样重要。

虽然“百亿电影”可遇而不可求,但爱奇艺抱着培育的心态,积极地筑基、造血、播种,就给整个中国电影带来了士气提振。关注并把握住“燎原”计划和“爆前”计划,青年电影人便有了更清晰的成长途径与成名机会。

“燎原”计划稳定成长路径

“燎原”计划主要针对中小成本(600万以内)的网络电影。其特点是剧本创作与拍摄制作分离。爱奇艺主控选题,并对优秀剧本进行采买。编剧不仅可以获得最高10万/部的采购费,而且可以获得净利润5%的分红。

采买后的剧本,爱奇艺再对外竞标制作团队。制作方可获得净利润47.5%的分红。

其目的是让创作者与制作方共享作品生命周期的商业价值,真正实现内容驱动、生态共赢的良性循环,构建平台、编剧、制作方三方共赢的创作共同体。

这种采买剧本再招标制作团队的运作模式,借鉴了微短剧行业,是已被实践检验过的、有效的降本增效提速手段。据杨向华在主题演讲中透露,目前爱奇艺已储备了十几个高质量的剧本,将陆续开始进行制作团队的招标。

这种模式还有望解决一个困扰电影行业多年的痛点。剧本创作与拍摄制作不分离,编剧的创作从一开始就会受制于制作团队的预算和能力,也跳不出导演和制片人的思维框架。他们只能进行命题或半命题作文。

如今,编剧可以自由发挥,写自己最想写的故事,写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写自己最感兴趣的题材,写自己最擅长的类型,写自己最关心的主题。

王晓晖在前一日的演讲中更是给编剧们吃了定心丸,表示“燎原”计划对剧本的采购标准是非常开放的,不会用时长、类型、风格、题材去设限。只要是好故事,70分钟也行,3个小时也行。

这就意味着,编剧可以只管把剧本写到让自己最为满意。至于怎么拍出来,交给爱奇艺去处理。

这种模式还为导演和制作团队提供了公平竞争、公平展示才华的机会。

国内电影圈一直被影迷诟病的一点,是有部分导演明显地带有资源咖的色彩。导演有没有活干,不取决于他的才华,而取决于他是不是有资源。这,显然是不健康的生态。

公开招标制作团队,就能筛掉导演里的资源咖,为好剧本找到真正在创作理念和能力上都契合它的好导演。

杨向华在演讲中指出,院线电影和线上观影的观影群体,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前日王晓晖的演讲中也指出,当下观众对电影的诉求是“总耗时要短”。

这些都暗示了一个现象:有很大一批电影观众从影院流向了线上。

2024年爱奇艺上线电影344部,比2023年增长了51%。全年破千万分账的影片达到12部,其中《西装暴徒》《保镖》《除暴安良》更是突破了2000万。爱奇艺在网络电影的市场份额从前几年的40%多增长到58.6%,成为行业最主要的网络电影播放平台。

上个月上线的爱奇艺自制网络电影《老狗》首月播放数据在2025年所有影片里排名第四,并以7349的热度峰值创造了近四年爱奇艺网络电影热度第一,历史总榜第二的好成绩。

在站外,该片也实现了短视频平台热度榜第一,全网络电影热度榜日冠蝉联18天。

由此可见,相对于前几年,当下的和今后的网络电影能接触到更多的观众,也将被观众提出更高的要求。青年电影人创作、拍摄网络电影,不仅能锻炼自己、实践想法、提高技艺,更能尽早地直面市场与观众的反馈,让自己融入到行业生态之中。

在今年北影节举办的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王晓晖也提到,青年人才是行业的巨大活力以及发展动力所在。互联网能够使人才“低成本”地被看到,流媒体正是青年电影创作人才的铺路石。

“燎原”计划的推出,进一步稳定了年轻电影人通过网络电影快速成长的路径,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批量育苗的肥沃土壤。

“爆前”计划提供成名契机

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所以电影的“进场驱动力”也于近年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体现在票房爆款的可预测性变低。

十年以前的国产电影爆款,大都是成名导演的大制作。比如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姜文执导的《让子弹飞》等。就算是处女作即爆款的导演,也大都是其它领域的名人,比如徐峥、郭敬明、韩寒、刘若英等。

也就是说,当年人们选择看电影,选的就是导演。首先得是导演有名气,电影才有更大的机会爆票房。

可是近几年,这个现象转变了。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3亿多观影人次里,有多少人之前就认识饺子导演?去年爆款《默杀》《末路狂花钱》《周处除三害》,前年爆款《孤注一掷》《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其导演在大众里的知名度都不算高。

也就是说,当下人们选择电影,更看重电影本体,而不再被导演、演员的名气所左右。不知名导演也有很大的机会,凭借作品的优秀瞬间引爆票房。

用爱奇艺的定义就是,每位有才华的导演,都处于“爆前”状态。于是,就有了针对中等体量(成本3000万以内)院线电影的“爆前”计划。

据杨向华在现场介绍,爱奇艺会和中影青年导演计划合作,发现、扶持最具潜质的长片导演,制作兼顾作者性、创新性、商业性的院线电影。

爱奇艺提供从开发到上映的全流程支持,有成熟的制片人团队为项目的品质和商业前景把关,为新人青年导演开辟从低成本试炼到高曝光成长,再到多形态发展的进阶通道。

在现场,已进入制作开发阶段的首批片单曝光,分别是由陈倩编剧、胡诗云导演的《相对爱你》,由毛渭清自编自导的科幻惊悚片《九十九》,以及由《目中无人》系列导演杨秉佳编剧的古装动作片《杯雪·名扬天下》。

在中国电影导演不再以“第N代”来划分之后,曾经出现过很多涌现新导演的渠道。比如以宁浩为代表的影迷型导演、以乌尔善为代表的广告导演转型、以徐峥为代表的演员转型等。

如今观众已经不太在意电影导演的出身,新人导演可以通过任何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他的作品能给观众带来新意、带来冲击、带来满足。

“爆前”计划对新人导演的选择是开放的。它提供的是成材路径、成名契机。

中等体量的院线电影,足以让新人导演全面展现自己的才华,也足够让他们去做更创新的尝试。随着当年的先锋导演们纷纷进入中生代,观众渴望能看到,一批具有新时代先锋精神的新生代导演带来惊喜。“爆前”计划给的就是这份惊喜。

可育的“下一部百亿”

回顾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更迭史,无论是《人再囧途之泰囧》的首破10亿,还是《战狼2》的首破50亿,以及今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首破100亿,都是在上映前始料未及的。

票房的天花板,看似总在不经意的时候被捅破,实则每次都是创作者和市场环境同时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因此,爱奇艺相信“下一部百亿”求不来也等不来,却可以被培育出来。

一方面是创作人才的培育,一方面是观影习惯的培育。只有当观众的观影习惯到位,再加上创作人才的爆发,才能碰撞出颠覆业界对票房天花板想象的超级爆款。

“燎原”计划培育人才的同时还培育人们的观影习惯,“爆前”计划助力人才成长的同时还拉动人们对院线观影的回归,“大片计划”打造头部电影的同时还满足人们对国产电影叙事手法、影像风格、题材创新的一切期待。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唯坚定的前行,方可抵达。“三级火箭计划”就是一个地基扎实、动力强劲、目标明确的连续组合拳,一级推动一级,层层供能,生生不息,连绵不绝。

正如圆桌对谈时多位大咖所表达的那样,即便国产电影现在很难短时间内做出第二部百亿级爆款,但至少我们要努力先做出十部十亿级的爆款,或者百部亿级爆款。

这是中国电影能做的,也是必须去做的。

【文/满囤儿】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