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电影虽改编水平参差,但均捕捉了海明威作品的核心——硬汉精神、战争创伤与存在主义思考。
这些电影虽改编水平参差,但均捕捉了海明威作品的核心——硬汉精神、战争创伤与存在主义思考。
1. 《战地钟声》
导演: 山姆·伍德 | 豆瓣7.4 | 1943年(美国)
1937年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青年罗伯特·乔登作为国际纵队成员,奉命协助西班牙共和国军炸毁一座关键桥梁。
他与当地游击队合作,在执行任务中结识了曾遭法西斯暴徒侮辱的少女玛利亚,两人因共同的革命信念相恋。
然而,游击队内部因炸桥计划产生分歧,队长巴勃罗曾动摇退缩。
最终,在比拉尔等队员的牺牲下,罗伯特成功引爆炸药,却身负重伤。
为掩护战友撤离,他选择独自留下,用生命为这场反fa西斯斗争画下悲壮句点。
这部改编自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电影太绝啦!
它真实展现西班牙内战残酷,国际志愿者牺牲精神令人动容。
宏大战争场面搭配深刻人性刻画,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卡汀娜·帕辛欧,以及8项提名。
作为二战反战佳作,是海明威改编电影里超有史诗感的一部!
观看平台:爱奇艺,腾讯视频,1905电影网,优酷
2. 《乞力马扎罗的雪》
导演: 亨利·金 | 豆瓣7.6 | 1952年(美国)
作家哈里前往非洲狩猎,途中腿部被荆棘划伤,伤口恶化感染坏疽,只能与新婚妻子海伦在营地等待救援飞机。
在等待期间,哈里陷入昏迷与幻觉,不断回忆起自己的一生:他怀揣作家梦,却因感情波折、沉迷物质逐渐迷失自我。
当救援飞机终于到来,哈里在幻觉中乘着飞机,朝着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山顶飞去,去追寻他心中那片纯净的精神世界。
格利高里·派克主演,用意识流手法展现作家濒死回忆,现实梦境交织。
非洲草原雪山做背景,画面又壮美又忧郁。
探讨艺术家自我救赎和虚度人生,派克精准演出“硬汉”脆弱。
还有艾娃·加德纳闪回片段,爱情遗憾幻灭感拉满,不看真的可惜!
观看平台:爱奇艺,1905电影网
3. 《老人与海》
导演: 约翰·斯特奇斯 | 豆瓣7.7 | 1958年(美国)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已连续84天未捕到鱼,被同行质疑嘲笑,但他毫不气馁。
为捕到鱼,他独自前往陌生海域,凭借丰富经验与一条巨大马林鱼展开三天三夜惊心动魄的搏斗,最终成功捕获。
然而,返航途中,血腥味引来鲨鱼群。
圣地亚哥为守护战利品,与鲨鱼殊死搏斗,虽拼尽全力,大鱼仍被啃食殆尽,他只带回一副巨大鱼骨架。
即便如此,他依然带着这份“收获”回到渔村。
斯宾塞·屈塞一人撑起全场,演那和马林鱼死磕的老渔夫。
电影用了好多内心独白,就想还原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不过节奏慢得让人着急。
但黑白摄影超有感觉,屈塞的表演更是绝,把老人和大海较劲的孤独演得淋漓尽致,完美诠释了“人能被毁,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劲儿!
观看平台:优酷
4. 《太阳照常升起》
导演: 亨利·金 | 豆瓣7.1 | 1957年(美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女主人公布雷特与失去性能力的美国记者巴恩斯相伴,却爱上了年轻斗牛士罗梅罗。
布雷特与罗梅罗陷入热恋,可又因不忍耽误罗梅罗前程,最终选择放手。
而巴恩斯目睹这一切,内心苦闷却只能借酒消愁。
三人在这段复杂情感中挣扎徘徊,一同踏上欧洲大陆的旅程,在经历诸多波折后,布雷特又回到巴恩斯身边,故事在这充满遗憾与无奈的氛围中缓缓落幕 。
聚焦“迷惘的一代”,泰隆·鲍华和艾娃·加德纳主演。
以1920年代巴黎和西班牙为背景,展现战后青年颓废虚无。
叙事虽松散,但场景华丽,调性浪漫,把海明威笔下“流动的盛宴”氛围拿捏得死死的。
特别是斗牛节那段,激情与宿命感直接拉满!
5. 《绣巾蒙面盗》
导演: 罗伯特·西奥德梅克 | 豆瓣7.5 | 1946年(美国)
两个神秘杀手到乔治经营的快餐店,欲杀每晚来此就餐的皮特·拉恩,未果后前往其家中,乔治派人报信,拉恩却因不愿再躲藏被杀手枪杀。
保险公司理赔员从保单受益人、旅馆服务员奎尼处着手调查,又找到拉恩昔日好友警官塞姆和其女友劳莱。
原来拉恩是退役拳击手,混迹黑社会,为神秘女人凯蒂顶罪入狱,出狱后参与团队抢劫,凯蒂介入致众人命运改变,随着调查推进,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
导演用倒叙插叙手法,让关键人物讲故事,一点点把犯罪真相给“扒”出来。
镜头调度和场景设计牛得很,好几场戏紧张得人不敢喘气。
剧情紧凑没废话,每个细节都为推故事服务。
靠着人物闪回展开,悬念拉满,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路狂推到真相大白!
观看平台:爱奇艺,1905电影网,腾讯视频
来源:cc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