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电影里面,导演可以说是这盘菜的大厨,而在动作片或者是武侠片里面,导演都得听动作指导的,拍《黄飞鸿》的时候,导演徐克和动指刘家良就因为动作设计风格的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刘家良是传统的写实派动指,讲究的是硬弓硬马,而徐克一直在寻找突破,他需要在动作设计上加入更多
一部武侠片,他的灵魂就是里面的武打动作,明星流量剧情都可以靠边,虽然这话有点夸张,但纵观近几年来评分比较高的武侠片无一不是如此。
一部电影里面,导演可以说是这盘菜的大厨,而在动作片或者是武侠片里面,导演都得听动作指导的,拍《黄飞鸿》的时候,导演徐克和动指刘家良就因为动作设计风格的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刘家良是传统的写实派动指,讲究的是硬弓硬马,而徐克一直在寻找突破,他需要在动作设计上加入更多地能体现东方元素的动作,两个人都无法妥协,最后制片人没法只有把刘家良换成了袁和平,袁和平提出了写实的动作加写意的特效,就这样,黄飞鸿的独门绝技”佛山无影脚“被搬上了荧幕,按理说这种招式的呈现完全突破了物理的极限,但观众出戏吗,没有,观众根本不管这里,只要逻辑合理剧情衔接合理,设计打斗精彩就可以了。
图片引用网络:电影《黄飞鸿》里李连杰的佛山无影脚
反观近年来的很多片场,你只会听见”威亚再拉高点!那个气流特效叠上去”这样类似的话;在以往的东方武侠片里面,动作导演的职责是让“武”与“侠”共生:招式要符合人物性格,打斗要推动剧情。可如今资本要的是“三快”——拍得快、回本快、噱头炸得快。小编亲眼见过某部武侠剧里,男主用“降龙十八掌”时,特效组直接照搬《复仇者联盟》的激光束,监制还夸“有国际范儿”。武侠片的筋骨,早被五毛特效泡软了。
图片引用网络:电影《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居然是绣花针
武侠片的动作设计分两派,像太极的阴阳两极。写实派如《绣春刀》,沈炼的苗刀劈砍带着明代锦衣卫档案里的《单刀法选》影子,刀鞘格挡时金属刮擦声刺得人牙酸。路阳让张震每天绑沙袋练刀,直到手腕肿得握不住筷子。而写意派如徐克的《笑傲江湖》,林青霞的东方不败捻针飞渡,红衣翻卷如泼墨,竹林大战时剑气削断的竹叶慢镜头里飘成一首诗。
图片引用网络:电影《绣春刀》里面的引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冷兵器
近年成功的武侠片多是“阴阳调和”。《一代宗师》里,叶问的咏春拳招招到肉,但雨夜独战群雄时,宫二的身影在蒸汽中若隐若现,分明是写意的魂。反观徐克新作《射雕》,郭靖的降龙十八掌被做成《火影忍者》尾兽玉般的金色光球,欧阳锋的蛤蟆功变身哥斯拉式冲击波——全是“阳”过头了,把东方的留白意境炸得稀碎。
图片引用网络:电影《一代宗师》叶问的咏春拳
“徐老怪这次玩脱了!”在平台看完整部电影,小编狠狠掐灭烟头。银幕上的郭靖(肖战饰)正用“时乘六龙”轰飞蒙古铁骑,金色气浪如核爆般掀翻帐篷,这哪是襄阳城下的侠之大者,分明是修仙渡劫。
最荒诞的是欧阳锋单挑万军。梁家辉绿幕前摆个POSE,特效组给他周身P上毒雾漩涡,蒙古兵像保龄球瓶般成片倒地。有弹幕飞过:“西毒改行灭霸了?”徐克标志性的虚实结合彻底失衡:原著中郭靖说服大汗退兵的家国情怀,被压缩成五分钟嘴炮;黄蓉的机变智谋,全让位给她在暴雨中与郭靖慢镜头转圈拥抱——武侠片的“侠骨”喂了狗,“柔情”也成了工业糖精。
图片引用网络:电视剧《天龙八部》里面的降龙十八掌是最接近小说的动作设计
《射雕》的崩盘不止在动作设计。选角会上,资方坚持用顶流小生:“肖战古装扮相能拉动粉丝二刷!”结果开拍后发现他骑马戏要替身,近身格斗全是切镜头。武术指导偷偷吐槽:“现在年轻演员的‘吃苦’,是指忍着不喝冰美式。”
图片引用网络:电影《师傅》中的中国传统冷兵器三尖两刃刀
更大的病灶在叙事逻辑。为讨好女性观众,剧本硬加华筝与黄蓉的“草原宫斗”,郭靖在两个女人间反复横跳的戏码占了半小时。原著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厚重,被稀释成古偶三角恋。有网友辣评:“郭靖不是在守襄阳,是在《非诚勿扰》现场灭灯。”
图片引用网络:电影《师傅》中的中国传统冷兵器子午鸳鸯钺
资本更是推手。5亿投资里,肖战片酬占1.2亿,剩下钱要搭蒙古包造襄阳城,动作戏只能抠图。制片人理直气壮:“粉丝要的是哥哥战损妆上热搜,谁在乎招式对不对?”
而这些问题不仅仅在射雕上面,最近几年几乎所有的烂片都有着以上几个问题,人人都知道这些问题,可是缺没法解决,难道导演不在乎拍烂片?还是资方拍片根本不在乎市场?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图片引用网络:电影《师傅》中的中国传统兵器八斩刀
“武侠片要活,得先找回‘人味’。”一个自称为北派武术指导的兄弟在武侠片贴吧这样说。他刚参与完《目中无人2》,剧组要求男主谢苗每天打坐练刀:“刀风要带出血腥气,杀人后刀尖滴血三秒再甩——这才叫侠客,不是神仙。”是的,我们很欣慰现在还有谢苗在坚持写实拍摄,可谢苗也已经不年轻了,曾经具有强烈东方写意风格和写实手法的动指大多数都老了,思维固化了,后期的作品除了袁和平之外,其他的都日落西山了,后继无人并不单单是动指的痛,更多的是行业的阵痛。
图片引用网络:网络电影《目中无人》中的听风刀的动作设计兼具写实设计与写意
媒体天天都叫嚣着技术更新,新时代特效技术淘汰过去旧时代的行业规则,《绣春刀3》尝试用AI捕捉传统兵器谱,把《手臂录》里的枪法数字化;《刀》的4K修复版上映时,年轻观众惊呼:“原来没有特效的刀战也能让人手心冒汗!”更有人从短视频突围:某UP主手机直拍了耍剑的长镜头,点击量吊打《射雕》预告片。但东方武侠片里面的动作设计本质上是中华传统哲学,美学与搏击艺术的深度融合,从招式命名到动作设计,再到精神内核,无不渗透着东方特有的文化符号和思维方式,请问这些东西我们能通过技术上的革新来满足吗?
就在刚刚过去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徐克接过终身成就奖杯,台下有人喊:“徐老怪,再拍部真武侠吧!”他握紧奖杯苦笑。或许某天,他会像郭靖死守襄阳那样,把特效预算砸向武术训练营。毕竟江湖夜雨十年灯,只要还有人信“侠义”,武侠片的魂就灭不了。
互动话题:
说实话,对于最近上线的这部射雕,有着太多东西要吐槽了,但作为一个东方武侠片的狂热爱好者,小编一直憋着,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其他的东西都可以忽略不计,但你一个东方武侠片,动作设计的魂都丢了,你还有啥?东方美学的画面景观么,都是后期特效的,几乎没有实景,你还好意思提。不多说了,问题来了,兄弟们,当今影视圈除了袁和平还有谁能指望设计出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的动作设计?是吴京,甄子丹,还是谢苗?又或者是?
来源:阿达看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