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徐克导演,肖战主演的《射雕》在流媒体里上线了,这片在2025年春节档上映时期就是成绩比较差的,票房7亿上下不算特别差,但也绝对算不上多好,关于这部电影本身这里就不写了(毕竟和网友吐槽相比,我是搞不过的)。
文|令狐伯光
最近,徐克导演,肖战主演的《射雕》在流媒体里上线了,这片在2025年春节档上映时期就是成绩比较差的,票房7亿上下不算特别差,但也绝对算不上多好,关于这部电影本身这里就不写了(毕竟和网友吐槽相比,我是搞不过的)。
我个人一直比较关注的还是电影产业的发展,在《射雕》上映前后也写过稿子分析。
众所周知,武侠片的衰落在华语电影里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如果你留意一下,便会发现不止是武侠片,自从2017年《战狼2》过后,之前还爆火的古装魔幻片数量都少了很多,更别提武侠片了,口碑还好的武侠片还是快十年前的《绣春刀》,再到这两年网大《目中无人》。
这几年所谓的武侠片都几乎没有,武侠剧就更不用提了。但是这两年会迎来两部大投资武侠片,一部就是已经上映的徐克的《射雕》,结果如何已经不用讲了,另一部是吴京攒局,全明星阵容的《镖人》。
如果那部《镖人》也扑了的话,我几乎可以肯定武侠片会彻底退出中国电影舞台,游戏和动漫可能复兴。哪怕《镖人》没扑顶多也是稍稍扑腾一下,没有人能够逆时代风潮,武侠就是不行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么武侠为什么不行了呢?
先说说《射雕》,这片你看它阵容就知道它90%以上好不了,剩下10%能挣扎下是因为徐克。原因非常简单,大ip+小鲜肉=素衣荤片,这是这几年国产电影的铁律。
除了网友说的原因,我个人觉得跟受众脱离不了关系,因为不止徐克,之前上映的《大奉打更人》《749局》等等等等,当剧方判断主要受众是粉丝群体之后,你就会发现,恋爱将会扭曲一切逻辑,把剧情变成扭曲的强碱性A-片。
其实大的逻辑还是一样的,原因就是粉丝群体其实就是对偶像的赤裸的性崇拜,为了服务这群人,用的流量演员一定会占用成本。因为流量贵,所以其他的费用少,其他费用少,流量贵,就需要压缩制作成本,缩短制作时间。
缩短制作时间就意味着故事不可能编的好,首先为了让流量恋爱就需要扭曲一部分ip的合理剧情,加上没时间合理化,更没钱合理化,而且只服务粉丝更没必要合理化!其他必要的逻辑情节暗线剧情同理,其实放一个项目选择流量,又想省钱,又想快,服务不好路人是肯定的了。
商人最大的期望是花小钱,办大事,这是贪婪导致的。
但是流量的商业价值并不能体现在电影这种大众娱乐项目上,原因很简单,粉丝群体也不都是有钱人。买个代言的奶,是正常需求,奢饰品是小众消费。等到真花钱看电影的时候,没钱看的粉丝大把,毕竟他们可能还没毕业。
我个人是金庸迷,也算是武侠迷(不止金庸先生的作品是真的全看完,且家里都有收藏,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先生们的只是看过基本他们比较出名的,比如说《流星蝴蝶剑》《七剑下天山》《四大名捕》这些)。
另外,我个人也是所谓的“开放派”,所有的改编作品,更多会以结果论,认可不少“胡编”,其实观众和网友也是认的,比如金庸非常不喜欢的徐克版《笑傲江湖》里的东方不败,但是林青霞的版本又是最经典的。
说到这个,徐克导演向来喜欢“乱来”,就拿他导演的《蜀山传》(古天乐、张柏芝、郑伊健 等主演),到现在都是两极分化严重,不然徐克导演为啥会被人们叫“徐老怪”,这片最大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徐克,肖战当然有责任但也不是最严重的。
我觉得这片主要问题是“选题不对”或者说“不够变通“,徐克、哥哥、资方应该及时在发现三方意见有巨大分歧的时候,变更电影名称,从《射雕英雄传》,变成《倚天屠龙记》,这样能在原版人马,场景、服化道等什么都不用动的情况下,做到最大程度地满足多方需求。
就形象而言,虽然肖战少年郭靖的扮相,是有那么一点点的说法,但是真要和张无忌比起来,我个人觉得肖战反而更偏向于张无忌多一些,就感情戏而言,郭靖再怎么少年,他在感情问题上,他自己就是个木头。
而且和《倚天屠龙记》比,同样是 天降系的赵敏大战青梅系的周芷若的党争,要比 《射雕英雄传》的黄蓉和华筝的党争,要有意思且激烈得多,甚至《倚天》的剧本里还能再安排一个“小昭”的女角位置。
电影就场景、服化道、一些已完成镜头等资源的沿用,《射雕》和《倚天》都有汉人和蒙古人大战(虽然年代不同,但大家是来看哥哥的,谁在意这些?),场面上也有金庸小说算得上前十的 “决战光明顶” 撑腰,虽然小说里《倚天》没有太多汉人军队大战蒙人军队桥段,但要加的话,也不是不能加。
至于老观众最在意的《铁血丹心》的原曲好不容易搞过来,难道就要被弃用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反正比较新的几版小说里倚天剑和屠龙刀里的“武穆遗书”以及“九阴真经”是郭靖和黄蓉放进去。
导演大可在两把神兵对碰,拿出里面的兵书和武功秘籍的时候,放一次,后面两军对垒的时候还能再放,如果还不过瘾,片尾彩蛋里也可以再放一次。 平心而论,如果这部《射雕》真按上面那个思路,在双方理念出现分歧的时候,就改拍成《倚天》。
就我看过现《射雕》的感觉来看,搞不好口碑要比现在要好不少。
其实,港片的武侠改电影都是这样的,纯瞎改,不然也不会有“金庸禁止徐克翻拍自己的所有作品”的事件,当年徐克翻拍了金庸的《笑傲江湖》(就是大家所知道林青霞版东方不败那版),剧情基本可以说是于正版《笑傲江湖》的前身。
金庸看过片后非常不满意,认为徐克纯纯瞎搞,不尊重他的作品,便有了“金庸禁止徐克翻拍自己所有作品”的事件。 另外,“侠之大者”是《神雕侠侣》里中年巅峰时期郭靖的身份,这和《射雕英雄传》中的青少年郭靖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纯纯提前消费郭靖的人设,属于是再次印证了前面的那句话,港片翻拍长篇武侠小说,就是“瞎编”,这个再结合现在内地流量体系的青年演员,还有武打设计的集体衰落,武侠片拍不好是非常正常的。
至于武侠为什么会没落,武侠的盛行是百姓对打击不公的期望 仙侠的盛行,依然是对打击不公的期望,只不过是因为现实中的科技发展相对应的升级,不是你撞的你为啥要扶,武侠你就不可能杀的了那个法官,仙侠也不可以,你只有飞升到其它世界去杀人。
陷害富商,武侠你就不可能过的了那些科技保安保卫,大型黑恶势力敲诈勒索杀人放火,武侠你就不可能怼的过他们准备的枪支弹药,现在国内什么小说可以呢?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老百姓对于那些横行霸道,把阶级不如他们的人不当人看的群体或者个人的愤怒。
这就是体现在小说里了,毕竟现实中又对他们做不了什么,毕竟方方面面都严防死守。
这个都没有武侠的土壤和环境了,这个武侠衰落了不是非常正常,但如果说武侠也是港台那种武侠。武侠确实没落了,但严格来说,仙侠和高武都属于后武侠范畴。 “后”的意思就是不那么武侠了,就像后印象主义。
金庸是新武侠派,“新”的意思一般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改进,所以有了内力和现实中不存在的武功,跟大招似的。 如果你说新武侠已死,那确实是的,但后武侠还是存在较大市场的,只不过现在主流的是玄幻。
现在的玄幻发展到了新玄幻时代了,属于是新玄幻的后期阶段,传统玄幻是废材升级,现在的新玄幻开局金手指,系统流。 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发展出后玄幻,什么是后玄幻,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不管是武侠仙侠还是啥,发展到后期会走向悲剧主义,玄幻是装13打脸的爽文,新是改进,改的更爽了。
比如传统玄幻踩踩小配角就触发爽点,而新玄幻必须有高级金手指去狠狠的踩那些背景强大的天骄,“后”就是跳出这个范畴。
武侠确实已经是死了,但是它的精神永远传下去了。
来源:令狐伯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