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电影《独一无二》定档五一档,张婧仪将在片中饰演听障家庭中唯一的听人女儿,这一角色设定引发关注。最近,张艺兴、易烊千玺、黄明昊等越来越多自带流量的演员开始扎堆饰演特殊群体,流量演员出演苦难题材是否已成为现实题材的创作密码?对电影票房又有何影响?
现代快报讯(记者 丁梦莎)近日,电影《独一无二》定档五一档,张婧仪将在片中饰演听障家庭中唯一的听人女儿,这一角色设定引发关注。最近,张艺兴、易烊千玺、黄明昊等越来越多自带流量的演员开始扎堆饰演特殊群体,流量演员出演苦难题材是否已成为现实题材的创作密码?对电影票房又有何影响?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影在国内市场逐渐升温,尤其是聚焦社会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作品,如《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等,不仅口碑不俗,票房表现也相当亮眼。而流量演员的加入,更让这类电影的关注度成倍增长。
2019年,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中饰演“小混混”小北,影片最终斩获15.58亿票房,并让他获得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2020年,他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饰演癌症患者韦一航,票房突破14亿。张艺兴在《孤注一掷》中饰演被诈骗集团控制的程序员,影片成为2023年暑期档黑马,票房超38亿;2025清明档,张艺兴出演的电影《不说话的爱》聚焦听障群体,目前票房已破亿。
这些似乎证明,流量演员出演苦难题材既能提升电影的话题度,又能借助演员的粉丝基础拉动票房。那么,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观众是否会审美疲劳?
流量演员转型实力派,通常需要突破偶像包袱,而饰演特殊群体角色往往被视为“演技试金石”。这类角色通常需要演员投入更多情感,甚至进行长时间的生活体验,比如张婧仪在《独一无二》中为了演好听人女儿的角色,就专门去学习了手语。
然而,并非所有流量演员都能驾驭好这类角色。部分观众质疑,一些演员的表演仍停留在“表面化”的模仿,未能真正深入角色内心,而过度依赖苦情戏码,也可能让电影陷入“卖惨”争议。
有网友表示,“特殊群体题材本身具有社会意义,但如果只是为了拿奖或博同情而拍摄,反而会削弱影片的真实性,容易变成‘苦难cosplay’。”
从市场角度看,“流量演员+苦难题材”确实具备较强的商业潜力。一方面,粉丝经济能保证基础票房,另一方面,现实题材容易引发社会共鸣,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例如,《孤注一掷》借助反诈骗的社会热点,加上张艺兴的号召力,成为现象级电影;朱一龙主演的《人生大事》用温暖视角看待殡葬行业,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五一档的《独一无二》将是一次新的检验,张婧仪能否突破流量标签,电影能否在煽情与真实之间找到平衡,拭目以待。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