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天去看了小成本电影《东四十条》,片名其实是两位主角的名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18:03 1

摘要:4月11日晚上7点去看了一部三万元拍成的小成本院线电影《东四十条》。北京大风预警后,有些观众还是取消了行程,当然大部分人都来了,包括我在内。现场互动环节三位主创,加上在其中客串角色的音乐人蒋先贵,让气氛活跃起来,现场轻松搞笑,正如这部影片的基调。

4月11日晚上7点去看了一部三万元拍成的小成本院线电影《东四十条》。北京大风预警后,有些观众还是取消了行程,当然大部分人都来了,包括我在内。现场互动环节三位主创,加上在其中客串角色的音乐人蒋先贵,让气氛活跃起来,现场轻松搞笑,正如这部影片的基调。

有影迷提到过本片气质像日本电影《濑户内海》,不过,导演覃牧秋在回答观众问题时,则说自己更想靠近的是阿基·考里斯马基的风格,还提到了考里斯马基的电影《波西米亚生活》。总之,这部电影没有线性的故事,如果说有,也只能是那个想要找到鸽子获得悬赏的“主线”。

影片主要内容就是一个叫东四和一个叫十条的两个青年之间的对话和瞎聊,从四月份一直持续到转年的一月份。经过一年四季,他们在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对话,充满了属于两人和主创们的恶趣味。整体的感觉就是浑浑噩噩、百无聊赖的两个灵魂走走停停,没有目的,只想停留、闲逛和发呆。

印象深刻的地方不少,比如东四和十条在河边钓鱼,钓上来的是青岛啤酒、眼镜和毛笔等物件。东四问到为什么钓上来的都是外地的东西,十条说是因为北漂。本来这段内容已经带来一些小的惊喜,没想到后面还有个意外的小反转,那套钓鱼装备不是他们自己的,渔具主人突然从身后出现,把他们两人赶走。

类似的场景还有在公园席地而坐,用荷叶遮阳,把葵花籽抱过来,把瓜子都嗑完。而后面不远处,有一个人在放风筝,之后风筝挂在树上,他就一直想办法把风筝弄下来,但始终行不通,直到放弃。前景无聊的人,和后面执着够风筝的人,形成本片独特的美学趣味。

有时候抽象也能变得具体,比如冬天,两人荡在活动器械上,和来往的人互动调侃,在这样不会有什么波澜起伏的场景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人物和行为,比如那个说不抽烟可以抽火的人,把打火机点燃,然后用嘴去抽火,东四拿过火机,也学着抽起来。

这就像秋天的场景里,东四把人家的自行车从这个厕所的门口,骑到另一个厕所的门口,十条不解,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是让那个人拉完屎出来后,感觉自己从一个厕所穿越到另一个厕所。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和独特的抽象幽默感,有时候感觉两人在表演漫才和脱口秀。

当然,这样的小片,不能总是无厘头和抽象,总得不失时机的加入一些思考,大部分人都能记得的表达就是两人在胡同里撞见一个喝酒找路的艺术家,他本来是问如何走出胡同,但是十条告诉他人生没有出路。他们经常散步在鼓楼附近,与各种奇怪抽象的人相遇,展现出一副漂流的类似波西米亚族群的虚无感。

影片放映结束后,还放出了几分钟的制作花絮,是他们的作品在平遥影展获奖后对拍摄过程的回顾。可以看到在胡同里拍摄,运行机位的时候,就骑着共享单车。还有一些机缘巧合遇见的路人会过来帮忙,甚至在片中客串,比如穿着一身玩偶熊外衣没有露脸的人,还有在河里游泳帮着捡毛笔的大爷。

正是因为这种独立和亲近感,拉近了观众的距离,不像是去参加那些商业类型大片的首映礼现场,会有保安驻守,避免粉丝在面对明星时会出现混乱场面。而《东四十条》这样的影片,让平时不太好意思举手发言的观众也积极表达,因为台上的主创嘉宾让这个放映活动更像是大学院校的同学拍完了毕业作品的交流会。

正如现场一个观众提到的那样,作为这些主创的支线行为(主业不是拍电影),拍出这样的电影,他希望看到更多“草台班子”的作品。这里并没有冒犯之意,现场观众很多也是和影片调性相符的那类人,导演自己也说,他们就是草台班子。的确,假如今后他们有资金去拍摄更像样的电影,可能就再也找不回现在这种相对粗糙、单纯和任性的状态了。

互动环节也比较随意,畅所欲言,选出各种幸运观众回答问题,甚至直接让主创们随便说一个座位号,选出了三位获得重磅奖品的观众(小红书平台提供的最佳观众奖杯)。别看现场如此松弛,但相对有序,蒋先贵更是在互动收尾前完整献唱歌曲《钢铁阿波罗》。现场伴手礼有个冰箱贴,是带NFC的,手机触碰后,可以获得听歌的链接。

影片结束回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风,甚至还骑了共享单车,扫车时收到提示说要注意安全。而回到家中,风才逐渐大起来。但遗憾的是,电影海报丢了,应该是骑车时从裤子口袋里颠了出去。好在没有像更多现场观众那样去找主创签名,否则签了也是白签,那样就和这部电影一样的荒诞。

来源:楷威放映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