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舞台纪录电影,正在开辟中国电影市场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1 15:25 5

摘要:首部在国内上映的NT Live(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电影《初步举证》,在28天内票房突破3500万,远超最初预测的一千多万,可以说正式打开了NT Live电影引进的序幕。

首部在国内上映的NT Live(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电影《初步举证》,在28天内票房突破3500万,远超最初预测的一千多万,可以说正式打开了NT Live电影引进的序幕。



从近两年的电影市场来看,类似于NT Live的舞台纪录电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以及市场的认可度,的确呈现出增长之势。依托于明星光环的演唱会大电影《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皇后乐队蒙特利尔现场演唱会》,由热门舞台作品改编的《只此青绿》等,频频登上影院,丰富了中国电影市场,也收获观众认可。



舞台纪录电影体量不大,却持续能取得可圈可点的成绩,这对于高投入高风险的电影行业而言,也许是桩“小而美”的生意。


舞台纪录电影有何优势?


舞台纪录电影近年来在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崭露头角,虽然整体市场规模仍较小,但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受众需求为其赢得了发展空间。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票房破亿,《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票房超过4600万,《只此青绿》则有着接近5200万的票房成绩,在票房和口碑上均有不错表现。 这些舞台纪录电影主要通过IP和明星效应带动观众入场。比起受众有限、一票难求的舞台现场,依托大银幕的视听优势的舞台纪录电影,让粉丝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不错的视听体验。这类影片的受众虽相对小众,但黏性较高,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基础。



而《初步举证》的优势,首先在于影片依托于已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作品。《初步举证》是由澳大利亚剧作家苏西·米勒创作的舞台剧,讲述了平民女律师泰莎,从一名辩护律师转变为性侵受害者,并在司法系统中寻求正义的故事。舞台剧2019年在悉尼进行了首演,后在世界各地推出多个版本。在2022年,由贾斯汀·马丁导演,朱迪·科默主演的版本在英国伦敦西区的哈罗德·品特剧场首演,并以NT Live的形式被录制为影片。



在这一109分钟的版本中,朱迪通过高密度的台词输出和极具感染力的肢体表达,将主人公泰莎从自信到崩溃、从绝望到重生的心路历程演绎得淋漓尽致,2022年首演后就斩获奥利弗奖、托尼奖等国际戏剧奖项;NT Live版本也陆续在全球院线放映,经过两年时间的口碑发酵,已积累了一定受众。影片此前在国内进行小规模的剧场放映时,也基本上场场满座,豆瓣的评分已高达9.6。可以说,在公映之前,综合口碑与市场,《初步举证》就呈现出着不错的潜力。


其次,当下正值女性声音越发被重视的时代,《初步举证》的引进及在三八妇女节之际上映,顺应女性主义的浪潮将其声量放得更大。由专业摄制组以多机位现场录制的NT Live版本,包含大量近景特写镜头,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观众跟随女主角泰莎的视角,进行了一场关于女性遭遇与抗争的深度探索,并在观影后自发在各大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在影迷的带动下,许多此前对舞台剧、独角戏不熟悉的观众,也选择走进影院观影。


不论是《初步举证》此前的口碑,今年3月女性电影的集中上映,还是片方对准女性群体的宣发精准,观众的“自来水”发酵,都共同助力《初步举证》产生破圈效应,收获超出预期的票房成绩。



电影院放映的影片类型以剧情长片为主,此类影片的受众增长近年呈现颓势。要保持影院的活力,可以通过放映更加多元的作品,带动其它圈层的群体进入。舞台纪录电影于中当下的国电影市场是很好的补充,这一类型的兴起,也显示出如今电影市场的部分影迷,已经开始追求更垂直、更个性化的内容。


垂直圈层作品的大众观影门槛


《初步举证》取得优秀票房的同时,也折射出舞台纪录电影受众的局限性问题。影片上映期间,网上曾流传出一则视频,内容是一位观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票进场,却对影片独角戏的舞台形式无法接受,前往影院前台要求退票。


电影院依托全国发行的优势,能够让原本面向小众的舞台作品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但舞台作品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垂直圈层属性,使其在面对大众市场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破圈难题。



在舞台纪录电影之前,电影市场上有不少话剧、舞台剧改编电影的尝试,例如《窗前明月,咣!》《日不落酒店》《你好,疯子!》等,被视为一种较为稳妥的艺术媒介转换方式。但原本备受好评的舞台剧作品,大多因为叙事语法与改编策略的问题,在改编成电影后反而口碑下滑,市场反馈不佳。


例如《窗前明月,咣!》改编自英国舞台剧《Out of Order》,原剧因一具窗户上的尸体造成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通过场面调度制造角色之间的重重误会,带来富有层次的戏剧冲突、生动的人物刻画和深刻的主题探讨,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窗前明月,咣!》在本土化过程中却去其精华,将其改编为一出杂糅各种形式只为堆砌笑点的闹剧,被观众吐槽为剧情逻辑混乱、笑点生硬。



相比之下,舞台纪录电影直接将舞台作品搬上大荧幕,同样无法避免受众局限性。2024年6月18日上映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将20世纪50年代的同名电影化为舞蹈叙事的方式搬上舞台,但给人以剪辑粗糙、叙事割裂的观感,尤其是对于没看过1958年老电影或舞剧现场的观众而言,焦点混乱、主次不清,票房仅有223.6万。


2024年8月30日上映的越剧《新龙门客栈》舞台纪录电影,以同名电影为蓝本,演绎了一段发生于明朝中叶,在边关沙漠龙门客栈内的武侠故事。在明星演员陈丽君、李云霄的加持下,《新龙门客栈》取得了614.4万的票房,已是近年国产舞台剧电影中最佳。



此次《初步举证》取得3500万的票房,是跨越量级的提升,但细究其受众分布会发现,也集中在话剧、音乐剧演出消费更为强劲的地域。数据显示,《初步举证》的票房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占比超过80%,其中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就占据将近40%的票房。而那些在影院高喊“退票”的观众,显然并非舞台剧、独角戏的主要受众。



受众的圈层性和地域文化消费的差异性,使得舞台纪录电影从最初的宣传上精准抵达受众群体十分必要。在此前提下,通过对影片优质的内容品质、涉及的社会议题、所获得的奖项提名进行宣传营销,有助于其扩大观众群体。但即便是破圈,也更多是接纳部分对舞台剧有一定兴趣的受众和对特定议题有关注的受众,舞台纪录电影很难真正成为大众爆款。


此前舞台纪录电影这类小众影片,在国内多采用分线发行或艺术院线发行的形式,此次《初步举证》进行全国大规模发行,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影片的成功也使各方对舞台纪录电影的引进发行产生了更大的信心。以NT Live为代表的剧院高清影像形式,在国内外有着许多高质量作品储备,包括环球莎士比亚剧团、英国皇家歌剧院、英国西区的商业剧团等也都有高清放映的作品。如果后续持续有优秀的作品引进,能为市场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优质内容,也可能改变受众观念,使其持续为此类影片买单。


尽管目前尚未成为市场主流,但舞台纪录电影凭借艺术性、纪实性和稀缺性,正逐渐成为细分市场的亮点。通过题材多元化、精准营销与受众培养等方式,这一“小而美”的类型未来有望释放出更大的市场潜力。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