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上映的《向阳·花》,如同一把锋利的“温柔刀”,褪去青春滤镜的芳华,重新书写了女性群像独有的生命力与柔情,让人动容。
舍得智慧说:他拍的不是电影,是国人的情绪账簿。
寻求戏路转型的80后流量小花,搭配偶像转型的跨界新人。
带着这样的班底,冯小刚再次刷新了大众对冯氏电影的认知。
新上映的《向阳·花》,如同一把锋利的“温柔刀”,褪去青春滤镜的芳华,重新书写了女性群像独有的生命力与柔情,让人动容。
▲图源豆瓣电影
自入行以来,明明镜头多次对准天南海北的众生相,为什么这位大导总能让观众在银幕上精准捕获自己的影子?
或许,答案一直写在他的作品里。
“豁出去,活下来。”
电影《向阳·花》海报上的每一句slogon,都像是冯小刚亲手刻进胶片的人生代码。回顾过往几十年的导演生涯,其实,他与影片里拿命和老天对赌的狠角色如出一辙。
从一名京剧团文艺兵到知名导演,他没有学院派的金钟罩,就给自己打造了一副市井洞察的铁布衫。
因为两手空空,所以更敢想敢做。既然被当成“野路子”,那就放弃对完美土壤的追求,把创作之根扎进时代的裂缝里。
于是,大荧幕上便出现了《甲方乙方》里的造梦小年轻,《不见不散》里的异乡人刘元,《没完没了》的老好人韩冬……清一色的平凡小人物,却比精英叙事更接近时代的灵魂。
在国产电影经历市场化与平民化变革的特殊时期,冯小刚把镜头变成听诊器,贴着社会的胸口录下真实心跳。凭着对小人物生存算法的精准破译,冯氏喜剧成功为千万观众划开了情绪的出口,牢牢俘获了观众的心。
“如果要讲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市场化,冯小刚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坐标系式的人物。”
影评人梅雪风曾这么评价冯小刚。
从自成一派的冯氏喜剧,到堪称“婚恋修罗场”的《非诚勿扰》《一声叹息》等作品,再到将他作为导演的野心和才华展露无遗的历史题材三部曲,每个阶段都是冯小刚对时代脉搏的精准穿刺。
接受《舍得智慧人物》第六季采访时,冯小刚曾表示,“有的时候你把一个生活拍得深入的话,它自然会带有某种力量。”当一个年轻观众看完了他的作品,“他就能看到从改革开放之初,不同的阶段社会、民风、民情那种变化。”
为给广大观众献上一坛老酒而不是鲜榨葡萄汁,在别人追着拍光鲜亮丽的时代封面时,他不顾外界的质疑声,偏要钻进生活褶皱里找那些结痂的伤痕与裂缝里的微光,舍得与时间为友,只一心打磨作品。
好在,观众是公平的,时间终究给足了他排面。
哪怕刚上映时遭遇票房滑铁卢,多年后回头再看,当观众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好电影,然后他马上就改变他的看法,就反映到了那个评分上。”
一代导演服务于一代观众。
面对强劲的后浪,冯小刚选择坦然接受,但芳华虽逝,初心不老。
纵观数十年的导演生涯,他从来都是一头不甘于蛰伏在平原的狼。彼时,冯小刚从商业片毅然转型到文艺片,又大胆跨界执导春节联欢晚会;如今,他又将镜头对准了更具争议的社会议题和边缘群体。
一路走来,冯小刚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于舍得中摸索着商业和艺术、妥协和坚持的平衡。每一次押上口碑的All In,都是他敢舍敢得的魄力与智慧的具象化。
“总之拍电影,是给自己要带来幸福感和快乐的一件事。”
淡看沧桑,笑对流年,跳出我执。
真正的创作者从不复制时代滤镜,而是给多年后的观众预装彩蛋。让我们一起期待,在大荧幕上见证冯导更多“闪光的想法”。
来源:舍得智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