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赵丽颖步韩国女艺人的后尘,老年男导的女性作品,让人绝望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20:02 2

摘要:《野子》这首歌和理想中《向阳花》其实挺搭,在逆境中绝不放弃,向前走,踏着风骄傲勇敢,看剧前觉得这歌放在这剧中是彼此相配,可是看完片子后真的感觉这部作品拉低了这首歌的格调。

文/景然

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荡

幻如一丝尘土

随风自由的在狂舞

我要握紧手中坚定

却又飘散的勇气

我会变成巨人

踏着力气 踩着梦—《野子》

《野子》这首歌和理想中《向阳花》其实挺搭,在逆境中绝不放弃,向前走,踏着风骄傲勇敢,看剧前觉得这歌放在这剧中是彼此相配,可是看完片子后真的感觉这部作品拉低了这首歌的格调。

《向阳花》一部打着关心底层和女性主义口号的作品,名导加持绝对的流量女星加盟,票房来看上映三天票房八千万,预测票房两亿左右。

即便如小道消息传言这片子真就投资1500万,最后分成算上公司院线还有大牌导演演员号召,这两三亿可真的不赚钱。

不赚钱的同时,这口碑6.6的开分更是一言难尽,个人感觉如果不是对这种题材和一定女性电影的包容,这部作品分数还要低,这部电影的问题真的很明显。

说实话这一代的导演真的差不多的都落伍时代了,徐克、老谋子、陈凯歌、冯小刚,尤其是陈和冯这两位大导真的太像了前期好作品不少后期简直全是“渣品”。

回到这部《向阳花》能看出刚导在明显的隐藏这部作品中的“登味”,但是观念和思维以及时代的烙印加持,骨子里的东西变不了,所以这部剧终究还是崩了。

老实说影片前半段通过监狱生活展现女性互助的细腻情感,这段戏还算可圈可点,能看,但是后半程出狱之后真的崩的一塌糊涂。

可以这么说出狱后的剧情走向就是充满男性编剧的臆想:

女性角色被彻底抛入“江湖”,接连遭遇欺压、贫困与暴力,最终以“结拜姐妹”的男性化仪式完成救赎,这就是纯纯的《水浒传》式的叙事框架,根本就是将男性底层叙事做了一个性转版,这对么?

试药过敏、夜场陪酒、卖血,每一个场景都像是热搜话题大杂烩,每一个情节都充满了刚导自己的野心。

然而把这些凑在一起却连个完整故事都拼不齐,零零碎碎的像是无数块碎片,却拼不成一块完整的玻璃。

整部剧将女性困境粗暴归因于外部环境,却回避了其性别结构中的系统性压迫。

导演试图用“姐妹情”包装女性力量,却让角色沦为男性暴力叙事中的符号,她们的反抗仅限于“吵架打架飙戏”,而缺乏对女性主体性的深度挖掘,亦或者这就是男性导演对底层对底层女性的认知和理解。

作为一部聚焦刑满释放女性生存困境的影片,本应成为女性力量的真实呐喊,但是在刚导的镜头下沦为一场充满男性凝视的猎奇之旅。

赵丽颖饰演的高月香,从角色设定到叙事逻辑,都暴露出影片在女性议题上的割裂与失衡。

在影片中,女主高月香的悲惨过往被简化为一系列男性暴力符号的堆砌,家暴、性Q、被剥削的婚姻,这些情节看似是为角色赋予了“反抗”动机,实则沦为了男性导演对女性苦难的猎奇式消费。

比如高月香麻木地陈述“我老公是瘸子,我弟弟有残疾”时,这些镜头并未深入其心理创伤,而是以碎片化的苦难场景刺激观众感官。

而这种处理方式与刚导过往作品中男性主导的叙事逻辑一脉相承,女性角色的“觉醒”必须依附于男性的暴力或压迫,而她们的抗争则被简化为“锁喉反制恶徒”的视觉奇观。

而当赵丽颖的角色再次被安排性侵戏码时,这一刻赵丽颖的用途被明显暴露,而此时影片也已从社会反思彻底滑向对女性身体的凝视狂欢。

这部片子中赵丽颖的表演在影片中是有亮点的,而且她用麻木的眼神与紧绷的身体语言,也很好的诠释了高月香被剥削至绝望的生存状态,可是这剧本角色的扁平化让她的努力大打折扣,角色的“重生”缺乏合理动机。

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方言台词的生硬削弱了情感穿透力。

不知道现在都是什么情况,或许是为了凸现作品的真实感与接地气,大量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都采用方言,当然如果方言说的好这真的是加分项,可是方言如果说的不好,那反而是扣分项。

而赵姐这次方言说的就很蹩脚,语言的生硬间接会影响到演技的发挥,让角色很出戏,而这个真的不能怪演员,演员是人不是神,要知道赵丽颖上一部片子说的还是云南话这一部就倒向湖南,都是南方故事何必拿着方言倒腾,哪个说的溜用哪个不好?

刚子想拍底层女性的挣扎,拍出女性困境,结果一整部剧扫过去全是刻板印象,底层女性的困境就是X骚扰X暴力?深入探讨职场歧视的多元成因不好?

而且这部剧本应着力的点,应该是在于她们出狱后是怎样向阳而生的故事,在电影海报上是5个女性角色,给观众感官上这应该是很牛的女性群像戏了。

以为会是多角色高光,群像凑成最靓丽的风景,结果最后好么,成品就是两个女人有点刻意的姬向嫌疑,背景板工具人,配角王菊演的是最好的可惜终究还是成了绿叶边。

整部电影看下来就是小学生作文,《向阳花》不知道怎么从内涵去映衬,就搞各种浅显暗示,向阳花合唱队,向阳花的群名,向阳花洗车队……

好么真扣题,放小学作文里老师得给一个小红花,话说大导这么点题玩法是因为不自信?感觉剧情偏题严重必须靠外界暗示才能拉回来?

而整部电影前半段和后半段割裂感也特别严重,所谓浴火重生,重新生活,重获新生,可是结果却不得不重归暗黑旧业这是预示底层的她们跨不去的环境门槛么?

所以真的这部电影个人来看就是一塌糊涂,就是名导借助流量加上一堆热点话题混个存在感,免得一年到头出不了一个作品大家再给他忘喽。

刚导过去自负现在应该也没改变多少,这就是他们的风格,也是大导的自信,我就这么拍,你不爱看那是你水平不行。

问题刚导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始终都是男性中心的视角,转型女性题材也是为了顺应时代,大女主时代要用女性作品捞金。

就像前文所说他尽量去往女性角度想了,但是大牌大腕,旧时代走过来的老派男导演又怎么可能真的屈尊去理解女性想看什么,去真正的平等的去了解女性的心理,这是屁股位置决定的视角问题,很难改变。

除去让人不适的X暴力,他以“全员狠人”海报营销,将女性力量简化为暴力美学,以为尺度就能代表真实。

这种创作惯性暴露了男性导演对女性经验的隔阂,当刚导津津乐道于“飙野话戏份被删”时,他并未意识到,真正的女性叙事需要超越男性凝视下的“野性”标签,去触碰更复杂的生存状态。

回到赵丽颖,虽然这部片子有她的公司参与,但是个人仍然觉得她是不是和雪莉等韩国女艺人一样,有什么难言之隐亦或者被骗,在或者有必须要还的人情。

女性演员拍这种片子去求所谓获奖度,真的对她们是好事么?

如汤唯如此大的牺牲,被人夸奖和赞美的也是男演员和导演,而她本人却是从此消失于演艺圈,说白了就是被骗的,获奖本身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荣誉和专业力度,而不是为了被封杀。

如果甚至还不能获奖,岂不是更悲剧?而从《二十一条》到《向阳花》,对赵丽颖饰演角色的很多设计,难道不是刻意的猎奇卖点?不是借用赵姐的流量来制造爆点?

当然或许也是因为赵姐合作的都是所谓老派导演,时代变了可他们仍然还是食古不化的继续着自己的那一套。

不过票房和口碑终究会给这些“登们”一个很好的教训,虽然不抱希望但是还是希望他们能够真正醒悟拍出更符合他们资历的作品,也希望不要让赵姐这样的艺人步了韩女艺人的后尘。

最后做个总结就是《向阳花》这部影片在题材选择上的勇气值得肯定,演员的演技也可圈可点,但其男性凝视视角、堆砌式叙事与形式化表达,最终让角色都扁平化,也使得这个看起来有些宏大的社会议题也彻底沦为了商业噱头。

当女性电影仍需依赖男性导演“施舍”话语权时,《向阳花》的崩盘或许是一记警钟:

真正的女性力量,需要从创作源头打破性别权力的桎梏。

来源:景然观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