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美国媒体用"华人文化觉醒"的大标题报道《哪吒2》海外众筹观影时,我在纽约皇后区的电影院里,看到的是张姐怀里抱着的韭菜盒子,是程序员老李领口没摘的工牌,是十几个家庭挤在取票机前用各地方言寒暄的热乎劲——这哪是什么文化觉醒,分明是异国他乡打工人抱团取暖的烟火日常
当美国媒体用"华人文化觉醒"的大标题报道《哪吒2》海外众筹观影时,我在纽约皇后区的电影院里,看到的是张姐怀里抱着的韭菜盒子,是程序员老李领口没摘的工牌,是十几个家庭挤在取票机前用各地方言寒暄的热乎劲——这哪是什么文化觉醒,分明是异国他乡打工人抱团取暖的烟火日常。
这场由华人自发凑份子的观影狂欢,表面是追国漫爆款,内里却是海外游子最朴素的念想。在曼哈顿格子间里当螺丝钉的会计张姐,提前三小时就带着老家寄来的韭菜盒子候场:"看中文字幕的电影,胃和眼睛总得有个吃饱的吧?"波士顿的留学生小王和三十多个陌生人拼单包场,倒不全为支持国漫:"说白了就是想找个说东北话的场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时候能有人接茬。
漂泊海外的华人,哪个不是揣着两副面孔生活?白天用英文名字在办公室扮演专业精英,晚上钻进华人超市听收银员一句"微信还是支付宝"才能喘口气。洛杉矶的包场发起人陈哥说得实在:"咱们就是花钱买张回国的船票,银幕亮起那俩小时,不用跟老外解释哪吒为啥能三头六臂。"
更戳心的是那些带着ABC娃来的家长。新泽西的赵姐把混血儿子按在座位上:"得让他知道,除了漫威英雄,咱们还有踢风火轮的祖宗。"当小哪吒踩着混天绫腾空时,后排突然爆出句带着台湾腔的童声"妈咪你看!",瞬间引发全场会心大笑——这届华人连乡愁都是混搭的。
美媒看不懂的"文化觉醒",不过是一群异乡客在光影交错中暂时卸下生存铠甲。就像电影里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而此刻银幕前此起彼伏的吸溜泡面声、突然爆发的各地方言叫好、散场时自发响起的掌声,何尝不是搬开孤独大山的小小法术。当灯光亮起,我们依旧要变回David、Linda,但至少那120分钟里,我们都是踩着风火轮的小哪吒。
来源:小侠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