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6.6猫眼9.4,《向阳花》评分撕裂背后:赵丽颖能拯救冯小刚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11:26 5

摘要:清明档上映的《向阳花》,成了近期争议最大的电影。一边是猫眼9.4、淘票票9.6的“观众高分”,另一边却是豆瓣6.6的“专业差评”。

清明档上映的《向阳花》,成了近期争议最大的电影。一边是猫眼9.4、淘票票9.6的“观众高分”,另一边却是豆瓣6.6的“专业差评”。

这种评分撕裂的背后,藏着中国电影市场最尖锐的矛盾:观众要“爽感”,影评人要“深度”,而《向阳花》卡在了中间。

从数据看,观众用真金白银投了票:上映3天票房破8000万,赵丽颖素颜扮丑、方言骂街的颠覆表演贡献了最大话题;但影评人却痛批“苦难堆砌等于深刻”,认为冯小刚对底层女性的刻画“充满男性臆想”。

这种撕裂,恰恰让《向阳花》成为观察中国电影生态的绝佳样本。

一、赵丽颖的“狠”:一场赌上职业生涯的演技突围

40岁的赵丽颖,再次突破了自己以往的角色。她饰演的刑满释放母亲高月香,从入狱剃头、素颜出镜,到为300块当众脱衣自证清白、抡金元宝砸向黑恶势力,每个镜头都在挑战观众认知。

“把自己当块铁,才能百炼成钢”——这句台词成了角色灵魂。

为了演活底层女性的粗糙感,赵丽颖三个月不涂护手霜让双手干裂皲破,学缝纫磨出老茧,甚至设计出“边抽烟边数钱”的细节。

当她在贼窝举刀怒吼“老娘是从大牢里出来的”时,那种混着市井气的狠劲,让观众惊呼“完全认不出这是赵丽颖”。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

有影评人批评这种“毁容式表演”是“病态牺牲”,认为角色行为逻辑矛盾:穷到买不起卫生巾却花钱行骗、前一秒擦边卖身下一秒突然圣母。

这种割裂,究竟是演技突破还是剧本bug?答案或许在观众心里。

二、冯小刚的困局:用贺岁片套路拍现实主义?

冯小刚的转型之路,始终带着“水土不服”的尴尬。

从《只有芸知道》的文艺失利到《向阳花》的争议,他试图用《甲方乙方》式的情节剧模式包装现实主义题材,结果拍出了“人工大棚花”。

电影中,所有苦难都像多米诺骨牌般精准倒下:女儿耳聋、丈夫家暴、职场霸凌、代孕勒索……这些极端事件堆砌出的“痛感美学”,被网友调侃“编剧是不是刷了三天社会新闻?”

更致命的是,底层逆袭全靠巧合:随手捡到设计图册、狱警突然圣母心、短视频一夜爆红。

这种“爽文式”结局,消解了现实主义的沉重,却迎合了大众对“逆袭”的渴望。

冯小刚或许没想明白:短视频时代的观众,既要真实感又要“情绪价值”。《向阳花》用监狱姐妹花的情谊、以暴制暴的快意恩仇留住观众,却因“男性凝视下的女性互助”丢了影评人的票。

三、当“她力量”变成双刃剑: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女性电影?

《向阳花》的野心肉眼可见:刑满释放女性+单亲母亲+聋哑孤儿+职场性骚扰,几乎集齐了所有女性议题。兰西雅饰演的聋哑黑妹,一个眼神就让观众心碎;王菊的方言骂战、程潇的虚荣与良知,组成了鲜活的女性群像。

但问题也在于此。

当“为女儿犯罪”成为万能动机,当姐妹情靠叩拜关公像结盟,当所有压迫都来自脸谱化的恶霸男性,这部电影便掉入了“女性叙事”的新套路:用苦难奇观替代真实困境,用姐妹抱团回避结构矛盾。

正如网友吐槽:“这哪是向阳花?分明是编剧脑补的花!”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不完美”或许正是进步的开始。

至少《向阳花》让刑满释放女性、单亲妈妈、残疾劳工等边缘群体走进大众视野。当赵丽颖顶着香肠嘴做化妆品试敏,当黑妹跪地写“求助”时,那些粗糙的生计挣扎,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向阳花》的争议,恰恰证明它击中了时代神经。

观众需要“高月香”式的狠劲来对抗内耗,影评人警惕“伪现实主义”的投机,而资本市场看到“女性题材+实力派”的商业潜力。

赵丽颖赌赢了——她用演技证明中年女演员不必困在“少女感”里;冯小刚没输——至少他让更多人讨论起那些“不可说”的群体;而中国电影,或许正需要这种评分撕裂来打破“唯流量论”的怪圈。

正如电影里那句台词:“向阳花不是一朵,是一簇。”当观众、影评人、创作者都能野蛮生长时,中国电影的春天才算真正到来。

来源:一只翼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