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译制片的观众又回来了!”表演艺术家乔榛被搀扶着走上上海影城SHO的舞台,看到接近满座的影厅,激动得几欲落泪。昨天,由SFC上影影城和上海电影译制厂联合举办的《我的世界大电影》配音版映后见面会在4家上影影城举行,平均上座率在90%。
解放日报记者 钟菡
“译制片的观众又回来了!”表演艺术家乔榛被搀扶着走上上海影城SHO的舞台,看到接近满座的影厅,激动得几欲落泪。昨天,由SFC上影影城和上海电影译制厂联合举办的《我的世界大电影》配音版映后见面会在4家上影影城举行,平均上座率在90%。
《我的世界大电影》映后见面会上,观众反应踊跃。 钟菡 摄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昨天18时,2025年清明档(4月4日—6日)档期总票房超3.6亿元,其中《我的世界大电影》档期票房破亿,排名第一。该片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参与。一系列见面会活动和观众近距离接触,让影片译制导演兼主配、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刘风感叹,也许上一次这样的集体亮相机会还是二十多年前的《功夫熊猫》。“见面会带给我们的感受,就像演员演出完一场话剧后谢幕的感觉。那一瞬间,兴奋、自豪抑或受到鞭策后打算加倍努力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一生付出没有白费的幸福感,今天我们配音演员感受到了这种幸福感。”
《我的世界大电影》由全球知名游戏IP《我的世界(Minecraft)》改编,讲述“垃圾侠”加雷特·加里森(杰森·莫玛 饰)等四人意外被传送进奇幻的“主世界”,在资深工匠史蒂夫(杰克·布莱克 饰)的帮助下,一起打败企图毁掉“主世界”的邪恶猪灵军团,回到现实世界的故事。在上译配音版中,刘风为史蒂夫配音,他的音色、说话方式都与原声贴合,甚至咬字中也能让观众感受到主角隔着一脸“大胡子”说话的感觉。
“饰演史蒂夫的杰克·布莱克是《功夫熊猫》的配音演员,我也配了《功夫熊猫》,对他的表演方式、说话习惯比较熟悉。”刘风介绍,在配音演员选择上有一条固定法则,配了某一演员的戏,基本上在其余作品中也会传承下来,这让他与“史蒂夫”有了特殊缘分。
85岁高龄的曹雷在《我的世界大电影》中为邪恶的猪灵女巫马戈尔莎配音,是配音班底中最年长的一辈,最年轻的则是“00后”配音演员。“曹雷老师、乔榛老师活跃在第一线,前不久她还为《爱在记忆消逝前》配音,也参与了四大名著、《苔丝》、《呼啸山庄》等众多有声剧。他们这代艺术家视配音艺术为生命,只要进到录音棚,就会激情焕发地投入创作状态。”刘风认为,邀请老一辈艺术家参与,以老带新,给年轻演员传承的典范。“年轻人一场戏可能要半个小时,前辈艺术家也许十分钟、八分钟就录好了,因为他们的案头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如今创作时间紧了,大家好像都少了排练这一关,这一回看到曹雷老师的排练过程,让年轻演员明白配音要花这么长时间排练,去揣摩人物,找到角色的呼吸,才能在表达上鲜活。”
刘风给记者看自己的配音台本,里面用红色字体做了密密麻麻的修改,像是“我就拼命地挖呀挖呀挖”“拜拜了您呢”,更接近当代人的表达方式。他花了大量精力修改台本。在他看来,如果译制片只看剧本就能懂了,那说明剧本肯定不够生活化和口语化。“以前我们大都是直译,而这部片子意译非常多。剧本很重要,你得有接地气的词儿,才能说得接地气,如果词还是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再好的演员也不行。”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去掉传统“译制腔”。刘风认为,上一代译制片的挑战是“让中国观众理解外国人应该那么说话”,而这一代译制片的挑战则是接地气、贴合演员声线,让观众觉得可信。
在此次配音工作中,曹雷、乔榛等老一辈配音艺术家给年轻人带来指导,但在原汁原味的传承中,并不是模仿当年的配音腔调,而是去学习当年的创作状态和创作理念,用现代人喜欢的方式表达。“时代不一样了,从这部电影开始,我们的配音风格相比从前会有很大改变。市场、观众更希望听到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我们正在努力转变。大家已经找到了方向,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
此次见面会活动由SFC上影影城和上海电影译制厂联合举办,是上影集团强化全产业链思维、推动融合发展的体现。刘风、张欣、吴迪、张琦、何佳易、孟祥龙、赵蓉蓉等配音演员来到上影影城的影厅,为观众还原电影中的经典场面,揭秘配音过程。现场来了不少儿童观众,不少对配音感兴趣的孩子走上舞台,学习专业配音技巧。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隽来到上海影城观影,她感叹,影片给自己带来双重惊喜,“我从电影里感受到游戏中的真谛和生活的真谛,也从配音中感受到了上译厂魂的再塑。”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