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成本,张立嘉新片扑街,离开成龙,连梁朝伟片酬都挣不回来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6 11:36 1

摘要:2025上半年,好莱坞出现了一部大投资影片,那就是迪士尼影业制作出品的《白雪公主》,预算成本2.7亿美元,上映3周票房不足1.5亿美元,亏损级别会在2亿美元。

2025上半年,好莱坞出现了一部大投资影片,那就是迪士尼影业制作出品的《白雪公主》,预算成本2.7亿美元,上映3周票房不足1.5亿美元,亏损级别会在2亿美元。

而咱们内地也同样出现了一部史诗级票房扑街影片,那就是张立嘉执导的《猎狐行动》。

那么,为啥梁朝伟和段奕宏两位影帝,不仅干不过好莱坞大片《我的世界大电影》,连赵丽颖和张艺兴的电影都打不过呢?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导演张立嘉不行,之前有成龙在背后支持,还能维持不亏或者小赚,现在离开成龙之后,彻底不行了,这部影片连梁朝伟片酬都挣不回来了。

为啥会这样呢?且听啡哥缓慢道来。

一、票房。

老规矩,先来了解一下内地票房排行榜吧。

4月5日周六,清明档第二天单日票房出炉,大盘共计斩获1.37亿,比周五下跌了13.8%,比去年同期下跌了5%,档期内仍然缺少重磅电影,没有足够吸引观众的影片。

前三分别为《我的世界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向阳花》。

新片方面,肖央主演的《阳光照耀青春里》,由于无法抢占到更多排片,上映第二天,便跌出了前十榜单,将会沦为清明档三日游。

此片啡哥已观影,整体质量尚可,但比较小众,属于普法文艺类型片,就算有肖央加持主演,但也无法撬动观众想看的心,票房扑街理所应当。

张艺兴的《不说话的爱》和赵丽颖的《向阳花》竞争很激烈,经过两天对比,最终还是以冯小刚的《向阳花》取得了胜利,它们分别排在第五和第四名。

饺子的《哪吒2》在上映第67天,吸金能力仍然相当强悍,以微弱成绩险胜了《向阳花》,夺得亚军,目前内地总票房达到151.2亿,全球票房大破155亿,排名第四。

《我的世界大电影》靠着全球IP和粉丝基础,票房一路狂飙,2天共轰下8378万票房,蝉联单日票房冠军,这也是好莱坞在缺席很久的情况下,终于荣登冠军宝座了。

同样是开画两天,《猎狐行动》周六仅收908万,累计总票房也仅只有1871万,从目前走势来看,票房想要逆袭十分困难。

根据票务平台数据显示,全国院线经理给这部影片排了3.28万场,排片占比7.3%,上座率6.6%,其预测最终票房落点为4800万。

很明显,《猎狐行动》票房扑街了!

二、亏损。

获悉,此片的制作成本为2亿人民币,妥妥的大制作。

简单算笔账,光是梁朝伟和段奕宏两位影帝的片酬,加起来就直奔大几千万去了,更别提还有整个剧组在海外拍摄、搭景、请群众演员等一系列费用支出。

如今这点票房,别说回本了,怕是连给两位主演发工资都不够。

梁朝伟是何等人物?他在香港的地位仅次于成龙、李连杰和周润发。而成龙和李连杰是混过好莱坞的,谁都知道他们片酬高。

周星驰有市无价,因为别人根本请不动他,后面就是吴京、沈腾、黄渤、王宝强、刘德华这些演员了。在华语电影圈,梁朝伟的片酬约在5000万左右,排名第五。

如果《猎狐行动》最终票房真的在4800万左右,其片方分账票房所得约在1500万,连梁朝伟片酬都挣不回来了。

算上东南亚小国的票房收益,以及下映后卖给流媒体播放版权收入,预计张立嘉会给制片方带来1.6亿巨额亏损。

放眼2025年内地院线市场,能亏出这种史诗级惨状的,恐怕只有林超贤春节档的《蛟龙行动》能与之媲美了。

不过人家博纳于冬还算明智,眼看形势不对就果断撤档回炉重造,说不定还能靠重剪版绝地翻盘。

但《猎狐行动》可就没这么幸运了,硬着头皮上映的结果,就是让投资方眼睁睁看着1.6亿真金白银打了水漂。

要知道,这可是2025年开年以来,继春节档之后亏损最惨重的一部院线大片!

三、为啥卖不了票房?

清明档并非重磅档期,在张子枫《下一个台风》临时撤档当天下午,《猎狐行动》来补这个空缺了,在未上映之前,媒体都给予看好,有档期内种子电影的感觉。

因为两位主演噱头太重磅了,梁朝伟影帝大满贯,进军内地之后,又拍了《捉妖记2》和《无名》等商业影片,票房表现相当不错;段奕宏又是东京影帝,之前很多重磅电视剧加身。

照说,靠这两位影帝随便卖个几亿票房还不简单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啡哥觉得《猎狐行动》票房扑街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票房这么惨,跟定档脱不了干系。

影片从宣布定档到上映仅5天时间,宣发周期严重不足,导致热度根本没能发酵。更糟的是,临时补位让影片失去了精准营销的黄金时间,最终沦为档期陪跑。

这就属于典型的临时抱佛脚的定档策略,后果影响在预售阶段就落后对手一大截。预售起不来,影院经理排片自然会少。

可以说,《猎狐行动》从定档那一刻起,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其二、题材老套:六年积压,观众早就不爱这一口了。

《猎狐行动》最大的败笔,莫过于这个被市场抛弃的陈旧题材。

此片早在2019年就已制作完成的影片,原本计划在2021年春节档大展拳脚,却因投资方耳东影业爆雷被立案调查而被迫雪藏。

这一搁浅就是整整六年,让这部本该在警匪片黄金时期亮相的作品,硬生生错过了最佳的市场窗口期。

六年时间,足够让观众的审美趣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还新鲜的“海外追逃”题材,如今早被《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同类作品榨干了新鲜感。

还有,影片的叙事手法和动作设计还停留在六年前的水准。那些曾经让观众热血沸腾的追车、打斗戏码,现在看起来就像是从老港片里直接复制粘贴的。

有种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连反派的人设都跟二十年前的港片一模一样。6年前或许能赚几亿的题材,现在连个水花都掀不起来。

你说,它是不是有点“生不逢时”的悲剧感?

咱们现在的观影主流人群为18岁至25岁年轻女孩,这电影有哪一点能够吸引她们呢?在经过《哪吒2》审美洗礼之后,观众尤其愈发精明,不会再为烂片买单了。

其三、口碑崩盘:观众不买账,后劲直接凉凉。

电影上映后,口碑是决定生死的杀器。

《猎狐行动》豆瓣评分尚未出炉,但从短评不难看出,此片首波口碑太差了。

观众吐槽声一片:剧情生硬,情节经不起推敲、动作平平、剧本拉胯,连梁朝伟和段奕宏的演技都没能救场。影帝再厉害,故事不行也是白搭啊。

现在的电影市场,早不是首周末靠营销,后续靠质量的老套路,而是首周末扑街,后续直接凉。《猎狐行动》上映两天票房就这么点,后劲明显不足,口碑一崩,大部分观众直接选择观望。

没有口对口的效应,谁会花钱看烂片呢?口碑没起来,票房想翻盘?门都没有!

四、离开成龙,张立嘉果然不行了。

其实,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导演张立嘉,加上《猎狐行动》,他总共有四部电影作品,前三部与成龙关系密切。

2012年,《给野兽献花》上映,主演是成龙的儿子房祖名,票房734万。小成本小制作,勉强回本,靠的是成龙的关系网。

2017年,《机器之血》票房3亿,成龙亲自坐镇主演,有了他的号召力,加上海外版权收益,总算赚了点钱,但口碑一般,豆瓣5.3分。

2021年,张立嘉监制的《曾经相爱的我们》,又名《北京朝9晚5》,上演了一出绝地求生的戏码。这部影片原本由房祖名自导自演,却因其个人问题遭遇重创。

危急关头,成龙大哥亲自出马,不仅动用人脉拉来谢霆锋、陈柏霖等一众港星救场补拍,更凭借自己在圈内的威望为影片背书。

最终这部文艺气质浓厚的小成本电影,硬是靠着“成龙系”资源的强力输血,斩获了3603万票房。这完全就是大哥用个人影响力撑起来的成绩单,换作其他监制,可能连1000万都难突破。

你看,张立嘉之前的作品,几乎都跟成龙沾边。有成龙在,票房多少有点保障,至少不至于亏得太惨。

可到了《猎狐行动》,2亿成本的大制作,成龙不在了,结果直接扑到姥姥家。客观来说,张立嘉的导演能力确实有短板。他的电影,总是差一口气,剧本和人物塑造都不行。

《机器之血》有成龙加持也才5.3分,这次《猎狐行动》剧情老套、动作平平,完全是他的老毛病。你说,他离开成龙扑街,是不是有点“自证预言”的意思?

实在不行,建议张导下部戏开机前,先给成龙大哥发条语音:“喂,大哥,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五、结语。

总的来说,《猎狐行动》这场票房惨案,真是让人唏嘘不已。2亿成本砸下去,梁朝伟和段奕宏都救不回来,张立嘉的导演生涯也蒙上一层阴影。

离开成龙,他首战就摔了个大跟头,未来想翻身,还得看他能不能痛定思痛,拿出点真本事。电影市场不等人,光靠影帝名头和老套路,早就行不通了。

你看,沈腾主演的《逆鳞》,成龙的《传说》,周润发的《别叫我的赌神》等影片,全部都是大咖主演,票房也都接连折戟。

反倒是没有真人演员的《哪吒2》狂揽151亿票房,这充分说明了,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明星效应正在急速贬值。

这也给所有电影人带来了新思考,剧本不行,坚决不要开机!

来源:电影票房预告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