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4日,冯小刚新片《向阳·花》可算是在影视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影片举办特别观影活动时,冯小刚透露为了考虑传播效果和观众承受力,删减了赵丽颖一些十分精彩、很有冲击力的戏份,这一消息瞬间点燃网络,引发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4月4日,冯小刚新片《向阳·花》可算是在影视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影片举办特别观影活动时,冯小刚透露为了考虑传播效果和观众承受力,删减了赵丽颖一些十分精彩、很有冲击力的戏份,这一消息瞬间点燃网络,引发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在《向阳·花》中,赵丽颖饰演的角色有着极为复杂的人物背景,她为了给聋哑女儿凑够买人工耳蜗的钱,意外走上歧途进了监狱,出狱后又和一群同样命运坎坷的姐妹一起与生活中的不公顽强对抗。原本,赵丽颖在一些情节中的表现堪称炸裂,台词犀利有力,动作果敢决绝,将角色内心的挣扎、愤怒和不甘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戏份无疑会成为影片极具看点的部分。然而,冯小刚却觉得这些内容可能会超出部分观众的心理承受范围,不利于电影的广泛传播,所以在后期剪辑时将它们剪掉了。
这一做法让不少网友感到十分惋惜。很多人认为,这些被删减的戏份或许才是电影的灵魂所在,是真正能够展现角色深度和故事内涵的精华部分。赵丽颖为了诠释好这个角色,肯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那些被剪掉的片段说不定凝聚着她的演技高光时刻 ,现在无缘与观众见面,实在太可惜。有网友激动地表示:“就因为怕观众接受不了,就把最精彩的部分删了,那电影还有什么看头?我们要看的就是这种真实又有冲击力的表演!”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导演为了让作品更具观赏性和传播性,对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地迎合观众的接受度,过度删减那些能触动人心、引发深度思考的情节,就很可能会让电影变得平淡无奇,失去独特的艺术魅力。毕竟,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它应该有勇气去展现生活的多面性,哪怕是那些残酷和沉重的部分。就像一些经典的文艺片,它们敢于直面人性的黑暗和生活的苦难,虽然观影过程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但却能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心灵震撼和长久的思考。
从市场角度而言,考虑观众的感受和接受程度确实很重要。一部电影想要获得成功,票房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如果因为某些情节过于刺激而导致大量观众流失,对片方和导演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放弃电影的艺术性和深度,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坚守一定的艺术底线。
在我看来,冯小刚此次删减赵丽颖戏份的做法,虽然出发点是为了电影能被更多观众接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电影的艺术价值。或许,在艺术创作和市场需求之间,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平衡的点。比如,可以通过更巧妙的叙事方式、更细腻的情感铺垫,让那些原本冲击力较强的情节更自然地融入电影,既不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又能完整地保留电影的艺术精髓。
这次《向阳·花》删减戏份事件,也为整个影视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到底该如何在艺术与市场之间抉择,是每个创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家对冯小刚删减赵丽颖戏份这件事怎么看呢?
来源:柚子娱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