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艺兴在影片中饰演的小马哥,是一个聋哑人父亲。这个角色几乎完全依赖于非语言的方式来传达情感,这对演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张艺兴却以他那充满故事的眼神和精准的肢体语言,将小马哥这个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个眼神都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温柔而又坚定。是的
看完《不说话的爱》,内心久久难以平复。尤其是张艺兴的演技照亮了整部电影的情感核心,让大家对他的表演才华有了全新的认识。
张艺兴在影片中饰演的小马哥,是一个聋哑人父亲。这个角色几乎完全依赖于非语言的方式来传达情感,这对演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张艺兴却以他那充满故事的眼神和精准的肢体语言,将小马哥这个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个眼神都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温柔而又坚定。是的,仅仅通过眼神,就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他对女儿木木那深沉而无私的爱。
聋哑人的动作有着独特的节奏感和表达方式,张艺兴显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揣摩。他的肢体语言自然流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恰到好处,使得小马哥这个角色显得异常真实可信。他通过这些细腻的表演元素,将小马哥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完全相信,他就是那个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却用全身心去守护女儿的伟大父亲。
《不说话的爱》是一部特别的作品,它的故事情节质朴而真挚,围绕着听障父女之间的温情守护缓缓展开,展现了这对特殊父女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都触动着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但尽管故事情节如此感人,我却对小马哥这个聋哑人角色难以产生同情。
影片由沙漠执导,画面中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些画面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舞台。
小马和木木父女二人彼此为伴,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爱与温暖。小马离婚后,独自承担起了抚养女儿的重任。他就像一棵大树,在风雨中为女儿撑起一片天空。为了给予木木更好的生活,他到处兼职,成为了一个“万能工匠”。无论是电器的修理,还是家具的维护,他都能得心应手。
而木木,在这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也早早地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孩子。她一直充当着父亲的耳朵,通过手语帮助父亲与外界沟通、赚钱打工。木木每一个手势都诉说着对父亲的爱与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仅是在帮助父亲,更是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承担起了一份责任。
木木的成长环境虽然特殊,却造就了她许多独特的本领。她既能听懂正常人的语言,又会哑语翻译,这使她能够更好地在父亲和外界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
生活总是充满了变化与挑战。随着木木逐渐长大,到了该入学的年龄,她必须面对融入听人世界的挑战。她将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一个全新的、充满各种声音和规则的世界。
就在这时,木木的母亲突然出现,打破了父女二人平静的生活。她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能够轻松负担起木木在优质学校就读的费用,还能为木木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相比之下,小马和木木的生活显得十分拮据,他们每天睡在麻将馆里,那种嘈杂和混乱的环境对木木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小马对木木的离开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挣扎。他早已将女儿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如今却要面临失去她的风险。木木的母亲准备通过法律程序来争取女儿的抚养权,这对于小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现实角度来看,小马作为一个聋哑人,在社会上面临着诸多的限制和困难。他必须克服这些困难,去寻找更多的赚钱途径,才能守住对女儿的抚养权。他本身就面临着生理上的障碍,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如今又要面临失去女儿的风险,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看到这里,我也能够理解他作为一个父亲,那种爱女心切的父爱之情。
然而,生活的困境却将小马推向了更黑暗的深渊。一个专门针对聋人的犯罪团伙盯上了他,看准了他爱女心切且急于改善生活状况的心理弱点。为了能够挣更多的钱,小马一步步陷入骗局,开始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看到这里,我对小马这个听障人士开始失去了同情心。无论你是听障人士也好,还是爱女心切也好,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你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的理由。如果因为个人的特殊情况就可以违反法律,那将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同情弱势群体并不意味着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过度宽容,这样反而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最可气的是,小马在从事违法犯罪的过程中,最终连累了女儿,导致女儿在车祸中受了伤,一时半会儿说不了话。这一情节的发展让人感到无比的揪心和愤怒。小马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法律,还将无辜的女儿卷入了危险之中。他本是最想保护女儿的人,却因为他的错误选择而让女儿遭受了巨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可能会影响女儿的一生。
当木木的母亲赶到医院,望着不能说话的女儿,她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她可能在心里无数次地自责,为什么没有早点把女儿带离这个危险的环境。
最终,小马和其犯罪团伙都被抓获,这一场景充满了悲凉和悔恨。小马在法庭上的颤抖不仅仅是因为紧张,更是因为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深深的愧疚。尽管最后小马减刑了不少,但最终还是被判处了6年的有期徒刑。
这部电影以一种残酷而真实的方式,警示着人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小马的父爱虽然是深沉而伟大的,但他的选择却是错误的。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无奈和艰辛,也让我们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和不可侵犯性。
该电影作为一部普通的剧情片还是合格的,它具备了一般剧情片所需要的情节起伏、人物塑造等要素。然而,该片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聚焦聋哑人,并为聋哑人发声社会层面的高度。
从故事的发展脉络来看,父亲小马为了让女儿留在身边,最终也从事了违法犯罪的活动。这一行为无论从何种道德和法律的标准去衡量,都是不可取的,小马的聋哑人身份并不能成为他触犯法律的合理理由。生活是充满挑战的,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这是人类社会的共性。无论是来自经济方面的拮据,还是情感方面的缺失,都不能成为犯罪的借口。在社会学的诸多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层、不同健康状况的人都会遭遇困境,但绝大多数人依然坚守法律底线,通过合法的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充分说明,犯罪始终是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基础上的,与一个人是否是残疾还是健康没有任何关系。
还有,一定程度上,小马父亲对女儿的爱,多多少少也是非常的自私的。明知道知道木木的母亲能够给予女儿更好的生活,但他却因为舍不得女儿,或者说离不开女儿给他做耳朵,从而为了把女儿留在身边,然后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以争取高额的钱。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行为反映出了小马将内心深处的焦虑和安全感的缺失转移到了女儿身上。他将女儿视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在他们长期的相处中,女儿不仅仅是他的亲人,更是他的生活小助理,帮助他与外界沟通。就像电影中木木的妈妈对他的评价那样,小马其实把女儿当成私有财产。
这意味着他更多地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去对待女儿,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女儿自身的成长需求以及在一个更优渥环境下发展的可能性。
在健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以孩子的幸福和成长为首要目标,而不是将孩子作为满足自己情感或生活需求的工具。这种对亲子关系的深入探讨也进一步说明这部电影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虽然有一定的深度,但还不足以上升到为聋哑人群体发声的社会高度。
当然,电影这样表现也很真实,毕竟,在现实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复杂多面的个体,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多多少少人都是有点私心的。这种私心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本能,或是在特定环境下被放大的自我保护意识。
电影对人物私心的刻画,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性的真实状态,这也是它作为一部剧情片的成功之处。不过还是那句话,作为一部普通的剧情片,它是合格的。它能够通过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以及情感的表达,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之中,感受到故事的起承转合,体验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但是作为上升到聚焦聋哑人士群体的这个社会高度还差了一点。
从社会意义的角度出发,一部想要为特定群体发声的电影,需要更深入地挖掘该群体所面临的系统性问题,如社会对聋哑人士的歧视,聋哑人士在就业、教育等方面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等。而这部电影在这方面的呈现相对薄弱,更多地是在讲述一个个体的故事,没有将个体的遭遇与整个聋哑人群体的境遇进行有效的连接和升华。
当小马被判6年有期徒刑,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于他来说,或者对于女儿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第一,这是对他人生的一次自我改造,重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在回归社会后成为守法的公民。
其次,他刚进入监狱里的时候,他的女儿木木刚好7岁,那么接下来这6年对于木木来说也是学龄期的一个重要成长时期。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学龄期是孩子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那这个时候木木跟着他的妈妈到国外去学习,正好他这个时候也无法去干预他们母子,那么在木木成长的关键时期也确保了一个很稳定的环境。
而且,在没有小马可能带来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木木可以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和自我成长之中。她可以在妈妈的关爱和引导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于她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来源:梵星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