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80年代曾全民追看的十部译制片,演技精湛配音出色,还记得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6:28 1

摘要:四十年前,大银幕被众多优质译制片所占据,它们题材丰富多样,故事新颖独特,浓郁的异国风情,让国内观众眼界大开。

四十年前,大银幕被众多优质译制片所占据,它们题材丰富多样,故事新颖独特,浓郁的异国风情,让国内观众眼界大开。

而且诸多译制片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接下来为大家盘点80年代前后的十部译制片,不知你还记得几部呢?

第一部《虎口脱险》

《虎口脱险》由杰拉尔·乌里执掌导筒,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尔维尔等一众实力强劲的演员共同出演,堪称经典之作。

影片于1966年在法国亮相,1981年被引入我国。

影片凭借其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以及幽默诙谐的情节,加之上海电影译制厂那堪称无可挑剔的配音,迅速收获了观众们的喜爱与热烈追捧,直至今日,依旧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佳作。

影片讲述的是在二战时期,一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上的几位飞行员,在法国民众的协助下,与德军展开了一场场既惊险刺激又充满幽默趣味的逃生历程。

身处困境之中,他们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与勇气,用幽默乐观的态度成功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

影片中路易·德·菲耐斯所饰演的角色,以其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和幽默风趣的特质,成为了影片的一大突出亮点。

他巧妙地将喜剧元素融入到紧张压抑的战争氛围里,让观众们在欢笑之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光辉。

而安德烈·布尔维尔等演员也都有着极为出色的演技发挥,为影片增色颇多。

诸如-浴室对暗号--斗鸡眼打飞机-等场景,都成了人们记忆中难以忘怀的经典画面。

影片一经上映,便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观影热潮。

观众们被影片中那些充满智慧与幽默的角色深深吸引,被那些紧张刺激又趣味盎然的情节所打动。

影片不仅成为了法国电影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更是在全球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与高度赞誉。

第二部《佐罗》

《佐罗》是一部由法国和意大利联合制作的冒险影片,该片由杜奇奥·泰萨利执导,阿兰·德龙、奥塔维亚·皮科洛、斯坦利·贝克等演员主演。

于1975年在意大利和法国上映,是1976年后首批被引进到中国的译制片。

电影讲述了剑术大师唐·迭戈·德拉维加为了给好友报仇,化身成为侠客佐罗,拯救遭受暴政迫害的新阿拉贡人民的故事。

在影片里,佐罗凭借着高超绝伦的剑术、过人的智慧以及非凡的勇气,与邪恶势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他不但成功揭露了威尔塔上校的阴谋诡计,还与当地民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英雄。

《佐罗》是一部满含浪漫、激情、冒险与幽默元素的作品。

片中帅气无比的阿兰德龙,在童自荣老师那完美配音的助力下,一时间在国内引发了一阵-佐罗热-。

影片不仅收获了极高的票房成绩,还荣获了多项奥斯卡奖项。

直至今日,佐罗依旧是银幕上极具魅力的侠客之一,既是70后的偶像,也是80后的偶像。

第三部《追捕》

《追捕》改编自日本小说《涉过愤怒的河》,由佐藤纯弥执导,高仓健、原田芳雄、西村晃、中野良子等演员主演。

于1976年在日本上映,1978年被引进到我国。

影片讲述了为人刚正不阿的检察官杜丘,在被人诬陷之后,一边躲避着警察的追捕,一边坚持不懈地追查自己被诬陷真相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他邂逅了神秘的真由美,并与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杜丘发现,背后的真相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惊人与残酷。

这部影片在日本上映时反响较为平淡,然而在中国上映却引发了极为强烈的反响。

高仓健在片中饰演的主角杜丘,有着坚毅的面容,魁梧的身形,再搭配上立领风衣和大墨镜,显得酷劲十足。

他一度成为万千少女心目中的偶像。

而他的精彩表演深入人心,成功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角色形象。

女主角-真由美-的扮演者中野良子也令国人眼前一亮。

片中她大胆的表白,打动了无数少男的心。

这部融合了悬疑、动作、爱情元素的电影,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紧张感,尤其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更为影片中的人物增添了别样的风采,从而成就了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中那首脍炙人口的插曲《杜丘之歌》,更是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一直传唱至今。

如今,《追捕》已经历经了四十多个年头,但它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却从未改变。

每当提及这部电影,人们总会想起那个正直且坚韧的检察官杜丘,想起他为了追寻真相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第四部《桥》

《桥》是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影片,由哈·克尔瓦瓦茨执导,斯·佩洛维奇、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伊·加洛等演员主演。

于1969年上映,1977年被引入我国。

这部电影成为了那个年代极为精彩的动作片。

影片的故事是依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

1944年,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临近尾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面临着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炸毁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经的桥梁。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游击队员们进行了一系列周密细致的安排,展开了惊险曲折的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直面敌人的炮火攻击,还要克服内心的恐惧与疑虑。

然而,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最终成功将桥梁炸毁。

这是一部极具男子气概的硬核电影。

影片中的几位主演凭借着出色的演技,成功塑造了一群英勇无畏、聪明睿智、坚毅刚强的游击队员形象。

在影片里,他们展开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行动,让观众们为之揪心。

《桥》凭借其紧张刺激的剧情、出色的人物塑造以及真实的历史背景,成为了南斯拉夫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为中国观众留下了一首极为经典的歌曲:《啊!朋友再见》,传唱至今。

第五部《人证》

《人证》是由佐藤纯弥执导,冈田茉莉子、三船敏郎、松田优作、乔治·肯尼迪主演的日本推理影片。

该片改编自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森村诚一的作品《人性的证明》,于1977年上映,迅速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

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与她的黑人儿子焦尼之间一段哀婉动人的故事。

八杉恭子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服装设计师,她曾与一名美国士兵有过一段情感经历,后来生下了焦尼。

然而,由于自身身份等原因,恭子无法承认焦尼的身份,甚至对他表现得冷酷无情。

而焦尼则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身份以及母亲的爱。

影片主演冈田茉莉子饰演的女主人公八杉恭子,既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又有着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痛苦,她的每一个抉择都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而焦尼,那个满心困惑与渴望的儿子,他的命运更是让人为之揪心。

导演佐藤纯弥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紧凑的节奏把控,成功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了人物们的挣扎与痛苦。

它不仅是一部推理影片,更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母爱以及种族矛盾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在八十年代于我国上映,由向隽殊为八杉恭子配音。

片中歌曲《草帽歌》成为经典影视金曲。

第六部《尼罗河上的惨案》

《尼罗河上的惨案》由约翰·古勒米执导,彼德·乌斯蒂诺夫、简·柏金等主演的悬疑剧情片。

于1978年在美国上映,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于1979年7月被引进到我国。

影片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富家女林内特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然而这笔财富却为她招来了杀身之祸。

她刚登上尼罗河上的一艘游轮,就接连发生了三起命案,船上的比利时侦探波洛最终通过侦查找出了真凶的故事。

波洛这个角色由彼德·乌斯蒂诺夫饰演,他的表演深入人心,将波洛的聪明才智和敏锐直觉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其配音的是国家一级配音演员毕克,他的声音高亢嘹亮且带有沧桑感,深受观众认可。

而简·柏金饰演的杰奎琳,则展现出了女性的柔弱与坚韧。

两位主演的精彩演绎,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的剧情紧凑连贯,悬疑情节层出不穷,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一部充满悬疑与惊喜的电影。

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悬疑的魅力,更促使我们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这部影片也成为70年代最受欢迎的进口侦探电影。

第七部《大篷车》

《大篷车》由纳亚尔·胡赛因执导,阿莎·帕雷克、吉滕德拉、阿鲁娜·伊拉尼等演员主演的印度歌舞片。

于1971年在印度上映,于1981年被引进到我国。

故事以一辆四处流浪的吉卜赛大篷车为核心场景。

富家女苏妮塔在遭受父亲被陷害以及丈夫背叛的双重打击后,决定假扮成乡下姑娘,藏身于这辆大篷车中,伺机展开复仇。

在这里,苏妮塔结识了一群善良热情的吉卜赛人。

在这个过程中,她与吉卜赛青年莫汉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莫汉等人的协助下,苏妮塔最终战胜了拉詹,和莫汉一起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这部电影让国内观众领略到了印度歌舞的独特魅力,并且被其深深震撼。

优美动听的旋律与壮丽迷人的景色相互映衬,大段大段令人赏心悦目的歌舞表演,使全片始终处于欢快的节奏之中,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艺术感染力。

这部影片的成功,配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汇聚了全国的配音精英,才使得片中呈现出完美融合的效果,也让这部译制片成为了传世经典。

第八部《罗马假日》

《罗马假日》由威廉·惠勒执导,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携手主演的经典爱情电影。

于1953年在美国上映。

34年后的1987年,这部影片首次在中国上映。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永恒之城——罗马。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欧洲某公国的公主,她对宫廷中束缚重重的生活感到厌倦,渴望体验普通民众的自由与快乐。

在一天夜里,她偷偷跳窗逃出,邂逅了一位穷困潦倒的美国记者。

这位记者原本打算利用公主的身份获取独家新闻,然而在相处过程中,两人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罗马的24小时旅程中,公主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与快乐。

而记者也在与公主的相处中,逐渐摒弃了功利的心态,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她。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当公主的身份被曝光后,她不得不返回宫廷,继续履行公主的职责。

而记者也为了公主的幸福,选择了默默离开。

影片的成功,离不开格利高里·派克、奥黛丽·赫本等演员的出色表演。

格利高里·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乔·布拉德利,机智灵活、略带狡黠却又不失善良;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公主安妮,则是一位优雅高贵却又向往自由的女子。

两人的精彩表演,让这部电影的角色深入人心。

尤其是奥黛丽·赫本在影片中的表现极为出众,她以清新脱俗的气质和灵动自然的表演,成功塑造了一个既高贵又可爱的公主形象。

她凭借该片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奥黛丽·赫本清纯的形象立刻风靡华夏大地,直至2010年代,赫本的头像和服饰依然备受中国女性的青睐。

这部集浪漫、喜剧、爱情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对于电影爱好者还是普通观众而言,这部电影都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佳作。

第九部《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等演员主演的音乐片。

凭借其动人的故事和美妙的音乐,成为了影坛上的不朽传奇。

于1965年在美国上映,于1976年在我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奥地利人玛利亚·冯·特拉普的自传体小说《特拉普家庭演唱团》,讲述了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奥地利,一位年轻的实习修女玛利亚,她纯真善良,热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向往。

在一次偶然的契机下,她成为了特拉普男爵的家庭教师,负责教导他的七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特拉普男爵是一位严肃刻板的军人,他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极为严厉,导致孩子们对他心怀畏惧。

然而,玛利亚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在相处过程中,玛利亚和特拉普男爵也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最终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幸福的夫妻。

随着战争的爆发,玛利亚展现出了她的勇气与智慧。

她带领着全家人,成功逃离了纳粹的魔掌,获得了自由与新生。

音乐是影片最为突出的亮点。

电影中的歌曲既具有奥地利的地方特色,又充满了浪漫与激情。

无论是大气欢快的《音乐之声》,欢乐有趣的《Do - Re - Mi》,轻松幽默的《孤独的牧羊人》,温暖舒缓的《晚安,再见!》,还是深情无限的《雪绒花》,都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这些音乐不仅为影片增添了欢乐与温馨的氛围,更让观众们沉浸其中,感受着音乐的独特魅力。

这些歌曲至今仍在被广泛传唱。

除了音乐,影片中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气候、雅致的别墅,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心。

该片在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十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大奖。

影片中玛利亚的扮演者朱丽·安德鲁斯在2019年9月2日荣获威尼斯终身成就金狮奖,该片为她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这部电影也成为影史经典。

第十部《超人》

《超人》由理查德·唐纳执导,克里斯托弗·里夫、马龙·白兰度、吉恩·哈克曼等实力派演员主演。

于1978年在美国上映,于1986年在我国上映,是我国引进的首部好莱坞大片。

这部电影改编自DC漫画,主要讲述了在氪星爆炸之前,超人的父母将婴儿放入火箭并送往地球,他被一对农家夫妇收养,长大后成为了一名记者。

但在美国遭遇野心家企图毁灭的危急时刻,他就跑进电话亭穿上带有S标志的超人制服,化身为拯救世界的英雄。

-超人-是内地观众接触到的第一个来自美国漫威的超级英雄,也开启了美国超级英雄登陆中国的时代。

在《超人》中,我们见证了超人的成长与转变。

他逐渐发现自己拥有超人的力量,比如超人的力气、超级速度、飞行能力、X光视力等。

这一切都让人大为惊叹。

克里斯托弗·里夫作为-第一位超人-,成功地将自身的个性特点与超人的形象完美融合,独一无二。

更是被众多影迷朋友称赞为-永远的超人-。

当年《超人》在国内上映时,引发了-观看热潮-,因为我们从未看过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以假乱真的惊人特效。

真的被片中的特效和场景设计所震撼。

无论是超人翱翔在城市上空,飞出地球,还是与邪恶势力展开激烈战斗,都让人应接不暇。

要知道那可是一个没有数字技术的时代。

《超人》系列电影作为漫画类科幻电影的典型代表,一直深受影迷们的喜爱,仍是很多人的偶像。

这部影片不仅成为了经典的超级英雄电影,更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记忆与情怀。

实际上,我国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引进外国影片,但并未进行大范围的公映。

1978年后,译制片才得以全面公映,人们也因此看到了更多的译制片。

那个年代优秀的译制片数量众多,小编只能选取十部具有代表性的译制片来进行回顾。

在你心中,哪部译制片令你难以忘怀呢?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举报-反馈

来源:我是梦想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