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还有明天》是今年三八妇女节开始,在长沙各大院线上映的女性题材影片,导演加主演宝拉·柯特莱西居然把家暴、婚恋、选举这样的严肃题材打包拍成了一部喜剧片,让观众笑着就把泪也流了。
朱小波
电影《还有明天》是今年三八妇女节开始,在长沙各大院线上映的女性题材影片,导演加主演宝拉·柯特莱西居然把家暴、婚恋、选举这样的严肃题材打包拍成了一部喜剧片,让观众笑着就把泪也流了。
1946年“二战”后的意大利,女性地位依旧低下。家庭主妇迪莉娅,每天在丈夫伊万诺的暴虐下,在照料老人和孩子的琐碎中艰难生存,而女儿玛塞拉的婚事更让她忧心不已。某天,迪莉娅意外收到一封神秘信件……网上有观众评论说“与其说它是一部喜剧片,还不如说它是一部悬疑片呢”,我读来不禁会心一笑,我想他(或她)观影时一定是和我一样没做任何“功课”就走进了影院。
电影一开始的场景是清晨的卧室,有一缕阳光打在被褥上。黑白画面的呈现本是我没想到的,而女主迪莉娅对丈夫说的那一声“早上好,伊万诺”,得到的回应居然是她丈夫抬手给的一巴掌,又让我震惊了。但女主迪莉娅没说一句话,转身顺手从床头柜上拿起梳子梳头,一下、二下、三下……唯一的情绪表达不过是穿鞋子时使劲蹬了一下地板,让我再次惊讶于她的“处变不惊”。
我特别欣赏迪莉娅从家里出来时,就如同一个女战士的样子。齐膝连衣裙套一件针织开衫,平底鞋,一个小手袋加一个网兜,大步流星走在街上,或是购物,或是打零工,甚至偶尔也会站在初恋尼诺的店门前叙叙旧。“你就是不会停下来吗?你小时候也是这样,总是匆匆忙忙地跑开。”“其实逃跑的是你,对吧?”“那我们现在一起跑吧?”迪莉娅只是笑着回说:“换个话题吧。”她不会跑的,她固执地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回头路可走。
但女儿玛塞拉并不认同妈妈的观点,她甚至希望她妈妈用逃离终结苦难:“你为什么不离开?”“我该去哪里?”迪莉亚反问女儿。“我能去哪里?”一个人的时候她把收到的那封信找出来看了看,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迪莉娅被家务、暴力和贫困缠绕,却始终沉默。甚至在邻居指责伊万诺“一直就是个混球”时, 她还用“他经历过两场战争”为丈夫开脱。伊万诺的暴力被包裹在滑稽的歌舞中,施虐过程被隐去,取而代之的是紧闭的房门、女儿惊恐的眼神,以及迪莉娅淤青的嘴角。
当玛塞拉又一次看见妈妈擦掉血迹继续做饭时,她终于没忍得住,从同情到指责:“你就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吗?你不觉得羞耻吗?看看,你就像一块脚垫,一无是处,一文不值。”玛塞拉说完就摔门而出,这不管不顾的一番话如连珠炮射向迪莉亚,想必内心也伤得不轻吧?其实她把妻子、儿媳、妈妈三个身份都做好了,只是没有自我。一个人的时候她又面壁思过,从垃圾桶捡回了被揉作一团的那封信——选票。
迪莉娅在婚姻里弄得伤痕累累,还真应了“久病成良医”那句话,她不经意听到未来女婿对女儿说出“你是我的”“你只能为我化妆”“从明天开始你就只能素颜”的话,并看到他貌似亲昵地用手指擦掉玛塞拉嘴唇上的口红时,她从当下的美好里嗅到了潜伏的家暴气息。这次她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迪莉娅暗中请那位美国军人炸毁了未来女婿的酒馆(我希望这只是喜剧元素的需要),导致婚约解除,她不要女儿重复自己的生活。
那个早晨,迪莉娅把原本计划购婚纱的钱放在女儿的枕头边:“有了钱你就可以继续上学了。”那个早晨,玛塞拉最终将选票送到母亲手中。母女的和解,也是互相的成全。迪莉娅的“明天”不仅是1946年的投票日,更是所有女性对平等与尊严的永恒期许。
影片提醒我们,真正的女性主义不是逃离现实,而是在认清现实后,仍满怀热爱与期待去建构生活,无论是投下一张选票,还是发出一声呐喊——我的生活,我来选择!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