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铁窗诗社》编导手记:一粒种子的感动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0:43 1

摘要:清明时节总有一场雨,不管下得大还是小,时间长或是短,总能与我们的哀思不期而遇。今年的清明,于我们这个创作团队而言,却有另一份沉重的缅怀。我们创作的纪录片《铁窗诗社——黎明前的诗和理想》经过一年的精心磨砺,定档在重庆卫视4月4日到6日,每晚22:50播出。特别的

纪录片《铁窗诗社》编导手记

一粒种子的感动

策划/总撰稿 赵兴明

清明时节总有一场雨,不管下得大还是小,时间长或是短,总能与我们的哀思不期而遇。今年的清明,于我们这个创作团队而言,却有另一份沉重的缅怀。我们创作的纪录片《铁窗诗社——黎明前的诗和理想》经过一年的精心磨砺,定档在重庆卫视4月4日到6日,每晚22:50播出。特别的清明,分享一份特别的感动。

纪录片《铁窗诗社——黎明前的诗和理想》是由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宣传部出品、区融媒体中心和区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摄制的一部红岩革命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该片重点讲述了以“铁窗诗社”群体为代表的红岩革命志士,在黑牢中坚守信仰、呼唤黎明,以诗歌开展狱中斗争的故事。播出之前,回望来路,支撑起一年多艰辛历程的,却是两年前心中埋下的那粒种子。

前年,我们做了一部纪录片《满天晴雪映梅花》,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的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单。片子讲述的是铜梁籍红岩英烈杨虞裳的故事。在做这个片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杨虞裳不仅担任过下川东地工委委员、西南民主联军川东游击纵队代理政委等中共重庆地下党的重要职务,还是渣滓洞“铁窗诗社”的重要组织者和发起人。限于篇幅,当时的片子对“铁窗诗社”的内容涉及很少。但我们还是从黑牢的门缝里,看到了渣滓洞监狱那群才华横溢、信仰如磐的身影。革命先烈在黎明前对诗和理想的向往,为我们创作纪录片《铁窗诗社》埋下了一粒使命的种子。

从时光的长河逆流而上,描绘出光明的源头。这正是红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也是纪录片人执着于此,孜孜以求的动因。去年春天,这粒种子迎来第一缕阳光。在礼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宣传部把这部纪录片列为区里的精品文艺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项目得以启动,种子得以生发。

创作的意义往往在于奔赴四海千山,只为一树花开。为了让花开的一瞬更加值得期待,我们也穷尽思量,为其赋予新的美学体验。本片中涉及许多旧体诗、新体诗的影像呈现,视觉讲述性不好,很难引起观者共情共鸣。语言文字艺术放在书本上,是静穆的美好和深沉的哲思。然而,直接放到屏幕上却只会因为呆板生涩,而被失去耐心的观者一键“换台”。诗歌呈现不好,这部片子也就废掉了。在与编导组多次碰撞,向业界大咖多方请教之后,我决定尝试性采用心灵剧场式的情景表演加上播音艺术家的声音扮演以及诗人原笔迹仿写字幕这三种方式,共同呈现片中涉及的诗作。后来专家们在审片会上的发言证明,这种新的尝试让《铁窗诗社》这粒种子开出了满树繁花。

画家吴冠中说过一句话:“怀才就像怀孕。只要怀孕了,不怕生不出孩子来。”我觉得对于纪录片人而言,这句话里的“才”可以换一个理解,不当作“才情”“才能”的“才”,换为“题材”“素材”的“材”。我们找到了好的题材,就像是“怀上了”、惦记上了。幸运的是,我们不但“怀上了”,还顺利地“生出来了”。三集纪录片《铁窗诗社——黎明前的诗和理想》经过一年多的孕育,终于呱呱坠地,在清明之际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卫视、铜梁电视台联袂推出,与观者见面。

临播之际,回望来路,不由心绪纷扰、感慨万千,权以此记作为一年来创作岁月的注脚。并在此际,衷心感谢所有为本片辛勤付出的创作者,感谢所有对本片的策划、摄制、审读、刊播给予支持的人们,谢谢你们给了一粒种子生发的阳光和雨露!

大家都在看

铜梁APP新一期“拍客”上线了!上一期“出圈”作品是这些→

免费!@所有人🤩铜梁这些地方的图书0元借回家!

致敬传奇,吴庆退役仪式温情上演

遇强则强!青春风暴掀翻冲超热门 重庆铜梁龙主场2∶1力克辽宁铁人

夜间加油优惠来了!铜梁在…

主办: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宣传部

承办:重庆市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关于我们

来源:微铜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