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4月1日,由深圳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出品,深圳晚报、深晚影业承接制作的公益微电影《繁星》在盐田区壹海城万达影城举行首映仪式。活动以“听见星星的声音”为主题,通过影片展映、主创分享等环节,带领观众
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4月1日,由深圳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出品,深圳晚报、深晚影业承接制作的公益微电影《繁星》在盐田区壹海城万达影城举行首映仪式。活动以“听见星星的声音”为主题,通过影片展映、主创分享等环节,带领观众走进孤独症患儿家庭的真实世界,传递福彩公益的温暖力量。
4月1日,《繁星》首映仪式在盐田区壹海城万达影院举行。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今天,《繁星》将在腾讯视频上线。
以“家”为窗
照见孤独症家庭爱与泪
《繁星》总片长48分钟,讲述了一个孤独症患儿家庭如何在困境中重拾希望,如何在爱的包容中彼此照亮。影片从一个孤独症患儿家庭的困境展开,以孤独症哥哥和健全人妹妹之间发生的故事,带出孤独症患儿家庭背后的辛酸。
《繁星》剧照。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因为家中有一位孤独症患者,每位家庭成员都面对着自己人生的困境。因为儿子不幸被确诊为孤独症,母亲不得已辞掉工作,全职照顾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她有时是妈妈,有时是康复训练师,有时是陪伴孩子的朋友。日复一日地照顾孩子,让她身心俱疲,甚至也曾有一死了之的念头。父亲作为全家的经济支柱,在赚钱的压力之下,儿子的“不懂事”,女儿的不理解,妻子的情绪,都让他感觉喘不过气来。由于父母的生活重心都围绕着患有孤独症的哥哥,妹妹常常感觉被忽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不是哥哥的替代品……
《繁星》拍摄现场。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就在这个沮丧的家庭走向灰暗的时刻,社区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由深圳福彩公益金资助的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重大疾病关爱基金,首次将孤独症患者纳入救助范围,为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带来了一丝希望。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也在相互适应。在和哥哥不断接触的过程中,妹妹也逐渐放下心里的芥蒂,走进了这个“古怪”哥哥的世界,妹妹对哥哥的偏见也随之慢慢消除。
《繁星》拍摄现场。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影片以这个四口之家作为一扇窗口,通过这个小家庭的爱与泪,照见了千千万万个孤独症家庭的暗夜与星辰。深圳福彩中心市场部负责人施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大家了解到孤独症患者真实的生活状态,并呼吁全社会更多地关注、理解并帮助孤独症患儿及其家人,用小小的善举点亮人心中的爱与希望。”
以“真”为本
全片贯穿“诚意”二字
这部以孤独症患者真实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微电影,全片都贯穿着“诚意”二字。剧本大纲是以孤独症患者家庭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展开创作,所以观众可以从影片中感受到满满的生活感。
“因为做了这部影片,我们全体制作人员都重新认识了一遍孤独症这个群体。”据介绍,《繁星》从筹备到开机拍摄,总共花费了大约9个月的时间。影片的编剧、导演及其他制作人员还特别到残疾人服务中心去采访,和孤独症患者、孤独症患者的家人以及服务这类人群的社工反复交谈,分别去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感受,再去进行剧本的创作。有一名制作人员本身就是孤独症患者的家属,对孤独症这类人群有着深入了解,对家属面临的一些困境也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
4月1日,《繁星》主创人员合影留念。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据《繁星》导演梁淞介绍,影片中一家四口的设定,也非常符合现实情况,通常家里如果有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父母一般会选择再生一个孩子。父母总有一天会老去,这个更小的孩子,天然就承担着照顾哥哥(或姐姐)的使命。
“在挑选演员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选择有相关经验的,例如扮演哥哥的这位演员,他就有扮演孤独症患者的经历。在试镜时,他也基于他对剧本以及角色的理解,进行了一些自己的创作,我们观察下来感觉非常逼真,很接近现实情况。在拍摄前,我们也组织演员前往残疾人服务中心体验学习,用心观察,便于更好地理解角色。”梁淞说。
《繁星》主创人员。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除了真实呈现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影片中还可以看到许多普通家庭的影子。例如房间的陈设、夫妻之间的交流状态、母女之间的情感表达等,许多观众都可以从中获得共鸣。
《繁星》拍摄现场。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影片中还有一个“梦幻”场景,就是妹妹的梦境,在她的梦境中,哥哥和所有普通的男孩一样,父母对自己和哥哥一视同仁,父亲不仅记得自己爱打乒乓球,还给自己买了一个巨大的球拍,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个梦境也表达了妹妹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以“星”为媒
公益三部曲点亮夜空
作为深圳福彩公益系列微电影,《繁星》延续了前作《星光》《星火》的创作脉络,继续以“星”为意象,讲述福彩公益金帮扶下的温情故事。
《星光》和《星火》在腾讯视频线上首播,并在线下影院公映后,均取得了较好口碑。《星光》2023年5月26日入选广东省广播电视局2023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2023年7月5日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2023年9月16日斩获2023中国公益映像节最佳微电影奖(《扶老篇》《济困篇》分别获得政府/事业单位类最佳作品奖、政府/事业单位类优秀作品奖)……《星光》作为全国福彩行业的首部微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向大众展示出了“责任福彩”“阳光福彩”的宗旨意识。
作为《星光》的接棒作品,《星火》在2024年蝉联中国公益映像节最佳微电影奖。
“《星光》《星火》《繁星》这三部微电影在公益主题上是一脉相承的。我们选择‘星’作为关键词,是因为‘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温暖的意象。从《星光》到《星火》,再到《繁星》,我们希望传递出公益的力量从微光到火焰,再到繁星闪耀的过程。”施雅介绍说,“星”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寓意:当受助者的微光重新开始闪耀,他们又会继续照亮别人,这种传递不仅能让更多的人受益,也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中来,而这正是福彩公益的使命与意义。深圳福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微电影,让更多人感受到福彩公益的内涵与力量。
作为孤独症患儿的父亲,李伟在参加首映仪式并观看完影片后表示,这部影片精准戳中了他内心的那片柔软地带。“这部电影很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孤独症患儿家长的辛酸与苦乐,我看完以后非常感动,同时也很受鼓舞,有这样一部讲述孤独症患者故事的公益微电影,我作为患儿家属觉得很欣慰,希望这部微电影能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群体,并给予理解和帮助。”李伟说。
以“爱”为名
深圳福彩不断践行公益使命
“深圳福彩的使命,是让每一分公益金都化作照亮他人的星光,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大家了解到,福彩公益金是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馈社会、造福群众’的。”施雅介绍说,影片中提到的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重大疾病关爱基金,就是由深圳福彩公益金资助的众多公益项目之一。该项目成立于2007年,已累计资助近2.44万人次,发放资助金近3.68亿元。2024年,该项目首次将孤独症纳入救助范围,为众多孤独症患者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
事实上,由深圳福彩公益金资助的公益项目还有很多,覆盖到各个群体,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爱心福彩——资助来深建设者返乡”“爱心福彩——常回家看看”公益项目为来深建设者资助返乡车票,助他们与家乡的亲人团聚;“儿童致盲眼病筛查与抢救性治疗”公益项目为患有视网膜病变(ROP)的早产儿提供免费救助,点亮他们生命中的第一束光;“雏鹰展翅计划”为众多困境学子提供经济资助,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自1987年成立以来,深圳福彩秉承“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发行原则,倡导公益福彩、阳光福彩的发展理念,坚持福利彩票政治性、人民性、公益性,销售福利彩票、筹集公益金。截至2024年年底,累计筹集公益金175.61亿元。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建设、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除上缴中央部分外,深圳福彩公益金仅在深圳市就资助了2000多个社会福利事业项目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
公益性是福利彩票的灵魂,是福利彩票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福彩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行福利彩票所筹集的公益金对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微观上讲,福彩公益金的有效使用,才是福彩事业最大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深圳福彩一直在做的事——用行动践行其发行宗旨,用行动向社会履行其诺言。在公益的道路上,深圳福彩从未缺席,未来,深圳福彩也将不断创新形式,让公益的种子播撒得更广。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