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三月,都是文艺电影相对集中公映的时节,今年也不例外。张骥执导的《平原上的火焰》,文晏执导的《想飞的女孩》以及董宏杰执导的《我会好好的》相继上映,这几部电影都是描写20岁左右年轻人的生活,可以归之为“青春文艺电影”范畴。遗憾的是,三部影片的表现都差强人意,《
每年三月,都是文艺电影相对集中公映的时节,今年也不例外。张骥执导的《平原上的火焰》,文晏执导的《想飞的女孩》以及董宏杰执导的《我会好好的》相继上映,这几部电影都是描写20岁左右年轻人的生活,可以归之为“青春文艺电影”范畴。遗憾的是,三部影片的表现都差强人意,《平原上的火焰》顶着“2025年最受期待电影”的名号,上映22天只获得了1890万元的票房,豆瓣评分只有5.7;《想飞的女孩》上映22天票房只有1688万元,豆瓣评分为5.3;而《我会好好的》上映8天票房也只有2121万元,豆瓣评分6.2。可以说,三部青春文艺片不管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全部“扑街”。
套路1:时代背景几乎就是一个摆设
将个人命运跟时代的背景相结合,是很多青春文艺电影最常见的手法。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张杨的《向日葵》等优秀电影都把主人公的生活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而王小帅执导的《青红》把故事背景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另一部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则把故事背景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几部青春文艺电影通过对片中男孩和女孩们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和迷茫的描写,将个人青春阵痛和时代变迁很好地结合以来,成为此类影片的翘楚。
《平原上的火焰》改编自作家双雪涛的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原上的摩西》,故事背景也设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东北小城。影片一开头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所交代:下岗潮涌来,原来的国营单位职工面临下岗和再就业,不同性格的人迎来了命运的转机,有人混得风生水起,有人则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片中由周冬雨饰演的女孩李斐希望摆脱沉闷的生活,一心想去深圳闯荡,而刘昊然饰演的男孩庄树却无此意。可惜的是,影片的故事发展并没有将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脉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也没有对这些年轻人的心理进行细腻的描绘,情节发展很快在一桩桩出租车司机被杀的案件中走向了悬疑的窠臼。直到影片快结束时,已经在外地躲藏了多年的李斐,除了用手机在网上进行非法直播外,再也没有跟时代相交织的情节交代。可以说,他们生活过的时代彻底成为了影片的背景板,情节也被简化为一个男孩和女孩的故事,再加上主创对庄树和李斐的关系没有展开合理化的讲述,让这部作品彻底沦为了叙事混乱、主题不明的三流之作。
《想飞的女孩》同样把最早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导演文晏在重庆采风时,采访了许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重庆朝天门服装市场做生意的家庭,由此得到了灵感。不过相比《平原上的火焰》,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交代比较模糊,这可能也是创作者有意为之。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让三重时空交织:童年时家庭的溃败、当代逃亡和“戏中戏”的武侠世界,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创作者似乎想从主人公童年时的动荡不安,探究她们长大后的命运轨迹。可惜的是,刘浩存饰演的拼死想逃离毒窟的女孩田恬的个人经历太过特殊,细节完全经不起推敲,所谓的时代背景几乎就是一个摆设,更遑论对时代的刻画了。
客观地说,青春电影的好坏并不是由影片能否折射出多少时代的风云变迁作为评价标准,毕竟对于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比如2021年张子枫主演的青春影片《我的姐姐》,影片几乎没有涉及到时代背景,而是着重从姐姐在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展开了一段细腻感人的亲情故事。相比之下,《平原上的火焰》《想飞的女孩》似乎想从更大的时代背景下讲述个人的命运,但因为创作手段乏力,反而让人对这些似曾相识的时代背景描写失去了兴趣和共情。
套路2:刻意追求离奇的故事元素
青春校园电影十多年来一度成为国产青春影片的主流,也贡献了像《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少年的你》这样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的电影。但也有不少影片在失恋、怀孕和车祸等常见的叙事套路里打转,被大家诟病。
相比之下,《平原上的火焰》《想飞的女孩》《我会好好的》以及去年公映的《燃冬》等青春影片,却走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性,探讨生活中那些罕见的事件。比如《平原上的火焰》中,学习成绩很好的李斐执意要离开东北小城,细究起来,虽然她的父亲下岗了,但她一开始为人勤勉本分,这份偏执很难让人理解;《想飞的女孩》除了主人公田恬困在毒品泥淖中外,影片还刻意在她和表姐方迪的感情上大做文章;《我会好好的》的故事设定更加离奇,因为怪罪父亲放弃对母亲的治疗,张子枫饰演的女孩赵小满放弃了上重点大学的机会,干起了拉货司机,一心只想给母亲买一个“大房子”墓地;而陈艺哲执导的《燃冬》走得更远,影片讲述了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北方延吉小镇发生的情感纠葛,故事悬空情节离奇,看得人一头雾水。
究其原因,还是创作者并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采用“主题先行”的思路,无视人物正常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最终走向了猎奇和夸张。
套路3:缺乏对年轻人内心的细腻描写
青春是每个人都必须经过的人生阶段,相对于成年人,年轻人还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和考验,他们的心理世界无疑更加敏感、富有层次和饱含激情,这也是那些优秀青春电影之所以迷人之处。
就拿爱情来说,《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虽然没有描写夏雨饰演的马小军的爱情,但它非常生动地展示了马小军对于宁静饰演的米兰的暗恋,这种暗恋伴随着后来他和朋友之间关系的决裂以及来自父辈的规训,让少年的内心充满了苦涩和撕裂般的疼痛,给人带来强烈震撼。相比之下,《平原上的火焰》对于庄树和李斐的爱情刻画过分简单而直白,影片前半部分缺乏对两人关系的铺垫,结尾处却骤然爆发,让人一脸茫然。《想飞的女孩》似乎想讲述两个女孩之间“互相依靠又彼此嫉妒”的情感关系,但不管是情感的浓度还是细节的刻画都缺乏说服力,远不及《七月与安生》和《好东西》等影片生动。而《我会好好的》中的赵小满更让人难以理解:一方面是一个连重点大学都能拒绝的普通家庭出身的执拗女孩;另一方面却是一个看到路边一只被汽车撞死的猫后爱心大发,要为它举行葬礼体面告别的女孩。人物性格反差极大,完全不能让人信服。
塑造立体而有层次的人物性格,是一部影片是否动人的关键因素。这些年来,青春影片的人物基本上在爱情、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离家出走等方面打转,大部分创作者也将重点放在了对年轻人在青春期所遭遇的心灵创伤的刻画上,我们很少能在大银幕上看到那些面对逆境依然自强不息的年轻人形象,而这,才是最值得被书写和拍摄的青春电影的主角。
从这个意义上说,2022年由文牧野执导的《奇迹·笨小孩》虽然相比他之前的作品《我不是药神》并不算惊艳,但至少影片的主题是昂扬向上的,片中易烊千玺饰演的少年景浩为了挣钱给妹妹治病,开始创业做手机翻新的业务,最终取得成功,相比太多精神颓废、行为出格而沉溺于精神泥淖中不能自拔的青春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这样类型的影片才值得被推广和点赞。
青春电影相比那些大制作电影,投资要小很多,也因此成为了很多年轻导演的试水之作,按理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新导演更应该在导演技巧、叙事手法和拍摄上做更加大胆的尝试,让人眼前一亮,但很遗憾,除了执导《七月与安生》的曾国祥等少数几位导演外,近年来大部分青年导演的作品都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国产青春片未来的发展,亟待有创新精神的新锐电影人出现。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