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间说话——纪录片《阿姨海云》导演李晋雄手记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22:33 4

摘要:李晋雄,北京三多堂传媒资深纪录片导演,从业二十余年,参加制作多部大型纪录片、专题片、电视剧作品,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奖项。

李晋雄,北京三多堂传媒资深纪录片导演,从业二十余年,参加制作多部大型纪录片、专题片、电视剧作品,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奖项。

李晋雄担任纪录片《海云阿姨》的导演工作。

一、发现很重要

十年前,我们选中了阿姨这个题材。

我们用了十年时间,持续关注阿姨群体。用了7年时间,跟拍一个阿姨。用了三年时间,反复筛选素材,进行后期剪辑。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我们力图在记录个人活动中,展示宏大的社会背景信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的自由流动,边远城乡的妇女有机会进入北京。她们带着乡场上的气息,直接来到急需服务的家庭。这些家庭,就像孵化器,训练磨合她们,让她们逐渐适应新生活。随着需求加大,各级政府有了专门机构和专项资金,负责培训和支持妇女进城打工。各种社会中介机构,也在助力加油。家政服务已然成为城市新的,最有活力的产业。

城市给了她们包容,也给了她们希望。

1、开场

2014年元旦, 一个好日子,听闻有中介公司举办阿姨迎新年会,纪录片顺势开拍。我们出动了五个摄制组,二十几个人,三辆车,与浩浩荡荡的阿姨队伍碰了头。结果相看两惊讶,彼此都没有见过这种阵势。用一个摄影的话来讲,太震撼了,怎么会有这么多阿姨!而年会举办方说,1000多个阿姨面对摄像机,大家都觉得受到社会关注,兴奋得有些异常。

这组镜头,在一个选题会上,被日本NHK电视台的编导看到,他大为惊讶,也大为感叹:中国竟然有这么多阿姨,竟然还有聚会!希望能介绍到日本去!

2、认知是前提

其实,阿姨这个行业,在1949年之前,曾经长期存在。 1949年之后,城市里一般只有高层领导家有国家配给的保姆,那时叫同志或者服务员。拿国家工资。再后来由于户籍制度,城市粮食供应制度,家庭雇佣服务就更成为奢侈稀缺品。而且,由于教育和宣传的作用,人们觉得做阿姨是伺候人,是地位低下的工作。

偏见一直存在民间。有一个阿姨过去在东北林区一家制版厂工作,每天象男人一样扛大板子,劳动强度非常大,有人介绍她到北京做家政,她开始很抵触,直到儿子上大学,需要交的学费超过家庭当时的收入,实在不行了,她才来到大城市做家政,现在已经十几个年头了。

她说当年一听是做家政,就觉得是去当丫鬟伺候人,会很受气。我问她,从哪里得到这样的信息,她说,看电影,电视剧里不是都这么演的吗?地主婆把丫鬟不当人看。

所以,做阿姨,首先要过的,是自己的关。

对于家政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引导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民企共同的事业。不光是专业知识,还有思想观念的改变,也需要时间,需要社会的共同认知。

信任,是展开拍摄和走近阿姨的砝码。

3、聚焦海云

跟一些阿姨渐渐熟了,也知道了她们的生活艰辛,有不少人是离异家庭,有的还是带着儿女净身出户。更有甚者,还有签下保证书,除了供养考上大学的女儿,还必须给离异的丈夫,身患恶疾的婆婆足够的生活费和医疗费才能走。这个阿姨一直信守承诺,月月寄钱。在京几年了,一离开客户家,她连个放行李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到要好的阿姨家呆到接下一单工作。

阿姨们的最高学历是初中,还不是县城的初中,是乡镇学校。大部分人只有小学文化。但令人吃惊的是她们继续学习的能力,网上网下听课,工余时间参加培训,去考各种上岗证,不管这些证有没有水分,他们坚定地认为,这是取得信任,提高报酬的条件。为了孩子,自己必须努力。她们把为母则刚这个词演绎的有声有色有行动,令人动容。

我们也看到有不少阿姨的孩子都在读大学,985、211、甚至研究生都有。她们把孩子、家庭都扛在肩上,负重前行。

于是,我们寻找人物的条件越来越具体,我们想找一个性格开朗,而且在北京有家的阿姨。哪怕这个家是临时的,是简陋的,但有家才有生活。

终于,有一个阿姨进入我们的视线:46岁的海云,只有小学文化,县城下岗工人,她有蒙古族血统,最重要的是她不拒绝拍摄,也不做作。第一次见到,就爽朗地说,我不自卑,有什么呀,谁家三代以前不是农民?

这样的海云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海云家住在六环之外的松林堡,租住的违建小房子冬冷夏热,但收拾得利利索索。15平米除了她和儿子住,还是阿姨们的客栈。

很大比率的阿姨们,都是多年离异,独身供养孩子的母亲。不上工的时侯,也是互相抚慰,释放心理压力的好机会。为了让感情有寄放的平台,她们把海云的家当成自己的家,把海云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甚至在海云上户的时候,阿姨们有空就来,给海云的儿子洗衣做饭,甚至偷偷塞给他钱,这些事都瞒着海云。海云发过几次脾气,也说了难听话狠话,大家当面笑嘻嘻,接着照做不误。

我觉得一下找对了人,海云既不是劳模,也不是先进人物,她只是一个普通妇女,一个普通母亲,只是想把儿子养大,只是想活出自己的尊严。与众不同的是,她除了自己上进,还努力帮助别人,她曾经身陷泥潭,感同身受,她也想帮着别人拔出泥潭。虽然能力有限,但对于需要的人,无疑是遮风挡雨的温暖。

我们开始跟拍海云,有很多惊喜,也有很多沮丧。

二、坚持也很重要

《阿姨海云》陆陆续续拍了七年,拍她飞来飞去,拍她和客户谈单,拍她回老家要账,拍她和儿子吵架,也拍她买新房,我们注意了不刻意,不强调,也不导演,只纪录过程。

有一个雇主用了一个海云推荐的阿姨,她说其实我们想抢海云,没抢上。这也展示了海云的人格魅力。

海云的亲家姑,曾经在一个著名演员家当过两年阿姨,她快人快语讲:也就是海云会干这种事,如果是我,我才不拍,把钱挣了就完了,拍这个有什么用?

我无言以对,但总是一次次庆幸自己找了海云。

海云经常是拍一两次就上客户家去了。她知道我们想入户拍摄,几次主动和雇主联系,有当场拒绝的,也有答应后又反悔了,有时候还连累到她,雇主连她也不让去了。这些难堪,她都是事后才平静地告我。所以,经常觉得对不住她。

三、支持更重要

2020年,在第四届北京纪实影像周提案大会上,我做了阿姨的提案发言,得到一等奖。此后,我们得到北京市广电局的持续关注和资金扶持。这是苦斗多年,最让剧组感到欣慰的事。

此后,片子一年又一年拍着。能拍到什么事,结局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事情的冲突和变化,是在海云想买房之后产生的。亲情之间的温情脉脉,被现实撕破,她与儿子与家人都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和矛盾,在艰难的时候,她每每想到自己多年前被迫卖房还债的经历,就不忍心去要账要债。那是她最为狼狈,最无告的日子。也让她一次又一次体会到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故事就在时间的流逝中展开,结果和答案,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和精彩。

海云买房的首付,是阿姨们帮忙凑齐的。阿姨们说:海云的今天就是她们的明天,帮海云就是帮自己。

2019年,海云在新房里为儿子娶了新媳妇。婚礼上新郎幽默地说,别人结婚是一个妈,我结婚是来了一群妈。这些阿姨们是看着海云儿子长大,如今见证海云升格为婆婆。大家觉得人生圆满不过如此。

我们用85分钟的时间长度,来讲述海云的故事。

15岁告别乡村,30岁离开县城,又一个15年,45岁的海云在北京扎下了根。

海云是中国家政的第一代从业人员,也是家政服务职业化的先行者,是一个妇女为母则刚,逆袭成功,改变命运的样本。

通过海云,我们将展示,一个普通中国妇女怎样追求梦想,追求有尊严和有质量的生活。城市,给她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过程中有什么曲折和惊喜?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妇女群体。习总书记说城市困难群众、进城务工人员,都是特别需要关爱的群体。

今天,在中国,家政产业已经成为民生工程,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3.3%,“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行动,更使一大批贫困妇女进入城市就业、创业。

实现家政服务职业化,无数的海云还在路上。

来源:良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