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闹散去,我们一起探究背后的真实世界。参考灯塔数据,观影人群30-39岁占比42%,40岁以上占比21.2%,其中女性观众占比60%。这个数据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从那句“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就能看出来,影片对准的是20-24岁年轻一代。
《哪吒2》票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片制作精良、宣传到位、档期内无竞争对手,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热闹散去,我们一起探究背后的真实世界。参考灯塔数据,观影人群30-39岁占比42%,40岁以上占比21.2%,其中女性观众占比60%。这个数据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从那句“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就能看出来,影片对准的是20-24岁年轻一代。
《哪吒2》首先是一部喜剧片,近些年大部分喜剧片表现都不错,“缺什么补什么”这是最朴素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喜剧的底色是悲剧。《哪吒2》大火的背后,是我们普通人的生存焦虑。
在《哪吒2》中对应的职场角色,你属于哪一个?一文中讲过,这部影片讲最多的是职场百态。有多少人,是职场里的那个“申公豹”?干最累最脏的活,100年才能攒六颗“仙丹”,关键时刻还被拉出来背锅。说你是反派,只需要领导一句话。职场人的现状是,大部分人在“用命换金丹”,还不舍得吃。
神话与现实在荒诞中重叠,一边在格子间里躬行牛马之责,一边幻想着像哪吒一样口里高呼“我班由我不由天”战天斗地,最后发现自己只不过是陈塘关里的凡人一枚,神仙打架,灰飞烟灭。
当“仙界述职大会”轻飘飘结束,不敢见亲哥哥的哪吒,像极了“用坚强掩盖自卑”的打工人。当神话照进人间,影院成了大型焦虑共振现场。笑是给别人看的,那句“沙子里进眼了”的自嘲才是留给自己的。
疫情、经济下行、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老龄化,每一个词都是打工人的一次天劫。仅《哪吒2》制作团队而言,采用AI工具后,原本需要200人团队耗时3个月才能完成的“四海龙王水战”场景,由12人团队两周就做完了,原画师岗位需求同比下降41%。
人最绝望的事情,是看不到出路在哪。
无论是“熊孩子”代表哪吒,还是“乖宝宝”代表敖丙,所有张牙舞爪的背后,都是未被听见的孤独。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其中焦虑症是孩子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上海社科院2023年儿童媒介素养调查显示,63%的受访儿童将哪吒的"自毁式抗争"解读为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
教育减负的口号在教育内卷的形势下变得徒有虚名,据《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87%的家长存在焦虑情绪,其中近20%属于中度焦虑,7%则有严重焦虑,双减政策施行后,父母焦虑增加了12.8%。多少父母面临“工作家庭难两全”的艰难处境,尤其是母亲,在工作与孩子之间辗转腾挪,以凡人之躯行仙人之事。
教育资源的不均匀,则加重了教育内卷。
当这一切投射到荧幕上,大笑的背后是无声的眼泪。
成就不再取决于努力程度、学识这些后天因素,家庭背景成了人生高度的决定因素,出身是“兽”就不要干“人”的活,社会多了一道“隐形门槛”。于是有了“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和“穷二代”。
财富和资源不断向少数人集中,机会不均等,寒门出贵子的机会越来越少。
一部分人可以轻轻松松决定另一部分人的命运和人生。正如申公豹所说:“我不是反派”,不要乱贴标签,代表多少人的内心呐喊。
一盆藕粉,有多少人被恶心到,真实的世界缺不止一盆藕粉。
虽然镜头不多,但切实反映了当下的食品安全现状。
当牛肉不是来自牛身上,当你见过猪跑,未必吃得到猪肉的时候,连最起码活着的条件,都变得苛刻。人们用慧眼挑战科技的杰作,往往败在以假乱真上。
我们每天被不知道什么的东西麻痹着自己的味蕾,唯有不想,才能避免更多焦虑,犹显无奈。
来源:小师傅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