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给所有孩子!易烊千玺《小小的我》:不认命,才能拥有更好的自己!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25 01:19 1

摘要:在《小小的我》影片中,易烊千玺饰演患有脑瘫的刘春和,在努力为外婆圆梦舞台的同时,也努力弥合与妈妈的关系,寻求着自己人生的方向与坐标。

在《小小的我》影片中,易烊千玺饰演患有脑瘫的刘春和,在努力为外婆圆梦舞台的同时,也努力弥合与妈妈的关系,寻求着自己人生的方向与坐标。

看完电影之后,我忍不住想感叹一句:刘春和,让观众忘掉了易烊千玺。

在这131分钟里,观众只记住了这个有特殊需要的普通人,一个聪明的、有尊严的20岁普通男孩。

除了刘春和,更让我共情的是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刘春和的外婆。

这位双标的外婆,不仅鼓励春和追求理想,还安抚关心他的情绪。那句“刘春和是脑瘫不是傻子”不仅是对幺儿尊严的保护,更冲击了大多数人对脑瘫群体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01 小小的我

电影的主角叫刘春和,是个20岁的四川小伙儿。他是个脑瘫患者,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他的手指是弯曲的,口齿是含糊不清的,甚至说完一段比较长的话,都要停顿喘几口气,吞咽也经常会发生危险,稍不注意可能会被噎到。

睡觉、洗澡这些小动作,对他都是“地狱难度”。

仅仅“从床上坐起来”这个动作,他都要大费周章。他的床头,挂着一个已经摸到包浆的布条。

每次起床,他都得拽着这个布条,龇牙咧嘴、歪歪扭扭地使劲起身。

连亲妈都有点嫌弃他,不愿带他见人,让他像笼中小兽,整天待在家里。

除了吃喝拉撒,就是读书学习。

这样倒是也有好处——刘春和的成绩变得很好,他高考超一本线几十分。

可惜考上的大学挺远,没人能去照顾他,而且还是个师范专业,显然不适合说话都费劲的刘春和。

妈妈给他泼冷水,让他赶紧复读,考个离家近的大学。重重压力之下,出现了影片开头的一幕:刘春和歪斜着身体,颤巍巍爬上天台。

用变形的手指,在纸上奋力写下两个字:

遗书。

02 外婆的信任与认可

遗书刚写一行,外婆回家了,外婆是刘春和生命里的一束光。

刘春和的外婆在年轻时就经历了婚姻的变故,与丈夫离婚后,为了维持生计,在女儿出生不久便独自前往西藏工作。

等她归来时,女儿已经15岁了,长期的分离导致母女之间存在着深深的隔阂,就像外婆自己说的:

我不了解你,

你不了解我,

我们都错过了相互了解的年龄。

所以在外婆心中,始终觉得对女儿有所亏欠,在女儿面前就像一个试图将功补过的罪人。

然而,外婆却是最理解和无条件支持刘春和的人。

在几乎所有人,包括刘春和母亲都认为刘春和是一个毫无机会的残疾人时,外婆却始终坚信刘春和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能够打鼓、打工、上大学、当老师,能够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是一个真正做到 “当全世界都抛弃你,至少还有我” 的人。

外婆遇到事情总是能看到积极的一面,应聘失败了也不妨碍他们俩人在马路上快乐地打鼓,遇到骗子会马上说“幸好钱还没打给她们,损失的只有车费”。可能没有这个老顽童,春和很难支撑这么久!

只要春和取得了进步,不管成就大小,外婆都给出非常积极正向的反馈:

春和没得到辅导老师的工作,外婆说这家机构做不长迟早要黄;

春和得到咖啡店服务员的工作,外婆发自肺腑地开心,也能理解春和说的“工作是钱是自由是选择是尊严”的论断;

春和带回两份自己做的牛轧糖,外婆也是毫不吝啬表情和言语,夸奖之词脱口而出;

春和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外婆高兴地又哭又笑的。真的,每次都把情绪价值拉满,叫春和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尤其喜欢外婆对春和的称呼,每一声的幺儿都带着南方特有的软糯和爱。那一盒子车票以及车票上的备注,是外婆对春和的爱。

真的,越长大越想要这种毫无保留又明目张胆的爱!

03 妈妈的内疚与“自私”

如果说外婆就是一束照向他的光,让他从阴暗的角落里支棱起来。

而妈妈,就是他生命里一片抹不去的潮湿。

刘春和的妈妈对他的感情十分复杂,她错误地将刘春和难产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分娩时不会用力,但实际上,这并非一定是她的原因。

所以她内心充满了内疚、抱怨和无奈,也表现出过人性自私的一面(刘春和小时候藏在箱子里找不到的时候,闪过一丝“如果走丢了生活会不会变好”的念头),她不相信师范大学会录取自己的儿子,甚至不相信有大学会录取像刘春和这样的一位脑瘫患者。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都会像刘春和的妈妈一样,将孩子的某些疾病或缺陷归咎于自己,这真的是没有必要的。

只要不是自己故意为之,很多疾病或缺陷并非人力可以控制的。

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最应该给予孩子信任、鼓励、支持和认可的就是父母,父母首先要相信和帮助孩子有克服困难。

刘春和多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虽然身体残疾,但并不需要他人的怜悯和同情,他渴望的是理解和接纳,是能拥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权利,可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04 人如苔花,活成牡丹

刘春和在面试时将自己比喻为 “苔”,用袁枚的一首诗来诠释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就像苔这种植物,虽然生长在阳光难以照到的地方,但依然顽强地生长,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和存在的价值。

哪怕身处阴暗之处,它也在努力地生长,即便如米粒般微小,也从不自暴自弃、自惭形秽,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活出了不输给牡丹的尊严。

刘春和还有一个喜欢的女孩,叫雅雅。

他给雅雅写过一首诗:

你是高耸入云的辰星,我是穿梭于孤寂之河的怪人。

这首诗,其实出自另一个真实的脑瘫病人,叫龚苏。他喜欢写诗,有一群热闹的朋友。

朋友们也是行动不便的病人,却活得各有各的精彩:有“斜杠青年”小豪,跑闪送、管民宿,样样都行。

有热爱音乐的岳铸,在白血病患者的合唱团里,用歌声传递温暖。

《小小的我》还原了他们的生活,刘春和的世界,就是他们的缩影。

刘春和身上,也有我们的影子。

他的困境是脑瘫,我们的困境可能是抑郁症,是赚不到钱,是孩子成绩差,是社会压力大,是求学不顺利,是亲密关系糟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关要闯。每个人,也都在努力活出自己的热气腾腾。

只要我们咬着牙、攒着劲、闷着头,一步步往前走。大步流星也好,磕磕绊绊也罢。只要一直一直向前走。

就总会走到自己的春和景明里。

活得渺小又怎样,屡屡失败又怎样。

不必自惭形秽,不必灰心丧气。

每一个努力绽放的灵魂,都终将拥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来源:胜者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