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上海高校老师获大奖,姚晨发文祝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24 22:30 1

摘要:“电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创作,感谢台前幕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也感谢演员们演绎了一群勤劳、善良、温暖、坚韧的普通人。能把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是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在获得银熊奖后,导演霍猛在柏林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事实上,这部电影也确实情感浓烈。

2月23日凌晨

姚晨在微博上发文:

“恭喜霍猛导演!

荣获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

电影《生息之地》生生不息!

当地时间2月22日晚

列入上影新人新作计划

上影作为第一出品的

电影《生息之地》

荣获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最佳导演银熊奖

导演霍猛成为

首位获此殊荣的80后中国导演

作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

霍猛导演在业内也颇有名声

2024年成为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

入选影人后

他曾表示

“像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而此次荣获银熊奖

也是实现了自己

“拿到毕业证书”的愿望

“拍一部对得起良心的电影”

电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创作,感谢台前幕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也感谢演员们演绎了一群勤劳、善良、温暖、坚韧的普通人。能把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是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在获得银熊奖后,导演霍猛在柏林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事实上,这部电影也确实情感浓烈。

《生息之地》原名《大地之子》,由霍猛编剧、导演,汪尚、张楚文、张彦荣主演。该片讲述了在1991年河南周口的霸王台村,10岁的徐闯因父母工作原因被寄居在乡下姥姥家,他经历了家族中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在岁月静流之中感受着亲人之间隐忍又浓烈的情感,而那一年的乡村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的故事。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中国的乡村几千年来造就了中国人身上非常动人的品质,比如勤劳、善良,坚韧。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非常幸运能生长在一个传统的中国乡村的尾声,科技和技术开始进入到村庄,中国开始发生巨大的经济飞跃。”霍猛说,自己“很想用电影来触及到观众对于农村生活的集体记忆,抓住人和土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瞬间”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影片,《生息之地》在通过儿童视角看待农村变化时,还串联起了南下打工潮、留守儿童、计划生育等时代大事件。这也让它在创作之初,就受到了姚晨、管虎等知名电影人的关注。2022年,在金鸡奖的金鸡创投项目中,《生息之地》中的质朴情感打动了已经扶持了多部文艺电影的姚晨,她决定担任该片监制。

第二年,这部作品也顺利在第5届金鸡电影创投大会拿下“评委会优胜制作中项目”,霍猛本人收获“最具潜力导演”。评审管虎多次表达对该片的支持:“在我看来,电影除了有商业功能、社会提醒功能,还有记录时代的功能。我觉得这个电影做出来,是有价值的。”

如今,这部影片走向了国际。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完成世界首映后,很多观众认为,虽然同样是讲述乡村题材,但霍猛并非在重复第五代,他更加关注土地上的生活本身,有着敏锐的细节捕捉能力和丰富的群像调度能力。他本人也曾说:“我确实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本子,希望能拍一部对得起良心的电影。”

在上海得到巨大支持和鼓励

对普通电影观众来说,霍猛导演可能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在电影圈内,他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

出生于河南周口乡村的霍猛,本科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的是法律,因为“想用电影表达”,研究生他又报考了电影学电影创作方向,立志当一名导演。《生息之地》是他的第二部长片,和《过昭关》一样,它依然是用方言表演的乡土题材作品,因为霍猛说这是自己“最熟悉的表达方式”。

这部电影和导演本人,也在上海获得了极大的支持。此次的《生息之地》,最终领衔出品方是上影集团,这部作品获奖,也成为上影扶持青年导演创作的一大成果,成为上海这些年来打造“电影之城”所获得的又一创作领域的骄人成绩。

本届柏林电影节共有19部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其中包括两部中国影片,除了霍猛执导的《生息之地》,还有2023年曾担任上影节评委的文晏所执导的《想飞的女孩》。前不久,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赴柏林进行首场全球推介会,文晏表示,上海和上影节是中国影人探索与成长的重要平台,她期待中国电影通过这个平台“继续为世界观众呈现真挚动人的故事”。

“我非常骄傲,这是我的班主任!”有网友转发霍猛得奖消息,并激动地表示,霍猛是自己本科学习电影阶段的老师,“他时常跟我强调在拍摄不同题材的电影和短片时要注重的东西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营造氛围的时候,要把影片的气质打造好。在这点上,我直到今日在准备毕设短片的过程中,也时常想到如何塑造影片的气质。”

祝贺霍猛导演

期待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来源:青春上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