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影制片厂在变革中寻求转型 老厂区蝶变成文化新地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24 18:36 1

摘要:红砖墙的苏式厂房、怀旧的电影海报、情调满满的咖啡馆,放映机、胶片和镜头组成的大型雕塑……这里是占地面积约150亩的电影圈子·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西影电影园区”)。

红砖墙的苏式厂房、怀旧的电影海报、情调满满的咖啡馆,放映机、胶片和镜头组成的大型雕塑……这里是占地面积约150亩的电影圈子·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西影电影园区”)。

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西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影片生产基地。60多年的辉煌历程记录着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印记,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缩影。

随着商业和科技的进步,全球电影工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西影厂也在变革中不断寻求转型。如今,由西影艺术档案馆、胶片电影工业馆、西影电影博物馆、星光大道、商业综合体等组成的西影电影园区,成为集影视展览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露天电影博物馆”,老工业遗址焕发出新的活力!

坚持“无伤痕开发” 把记忆留住

“今天真是太高兴了,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寻找青春的记忆。这里走出了吴天明、姜文、张艺谋、顾长卫、黄建新、芦苇、许还山、巩俐、张嘉益等众多知名导演、编剧、演员,出品了《老井》《菊豆》《人生》《红高粱》《美丽的大脚》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2月19日,来自榆林靖边的游客李学军在西影电影园区参观完西影电影博物馆,坐在由国家工业遗产——西安电影制片厂置景车间改造成的餐厅中,和朋友一边吃午餐,一边畅谈。

195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在距大雁塔不远的一片麦地里诞生。第一批参与建厂的西影人,许多来自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延安电影团。西影厂门前的一条东西向的马路,被命名为西影路。建厂初期,在一无厂房、二无人员、三无专业人员的条件下,西影开始拍摄第一部新闻片《陕西简报》;1958年,第一部彩色纪录片《古都青春》完成拍摄。从此,中国电影从这座中国西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影片生产基地走向世界,60多年的辉煌历程记录着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印记。

然而,随着电影由胶片时代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及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1958年建设的西影厂厂区及厂区内的设施设备存量,难以满足西影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求,同时也无法承载新时代影视产业发展使命。2016年10月,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对老厂区的提升改造,打破封闭式的围墙,开始建设西影电影园区。

“西影老厂区保留的厂区格局、建筑风貌、设施设备及建厂之初的雪松、梧桐等自然生态,带有浓郁的苏式风格,如西影老办公楼、123号摄影棚、洗印车间、置景车间等,都是宝贵的工业和文化遗产。”据西影电影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在提升改造过程中坚持“无伤痕开发”“生态保护”的原则,不拆一座老建筑、不毁一棵老树,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风景都得以保留,让它们继续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2019年,在150亩老厂区基础上打造的西影电影园区对外开放。承载着西影的光荣与梦想的电影园区,给这处工业遗产赋予了新的活力。

走进“互动体验空间” 沉浸“电影”中

去西影电影园区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去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西影电影博物馆了,这里可是陕西第一个电影艺术互动体验空间。

2月22日,记者走进西影电影博物馆展厅,迎面看到的就是第一个互动创意陈列装置——《面具》。在300平方米的空间内,悬挂着经典电影角色的面具,配合着四周的玻璃幕墙,墙上也会倒映出参观者的脸孔,与这些悬挂的面具融为一体,让你沉浸在“电影”中。

记者在西影电影博物馆的老爷车博物馆看到,这里所展示的老爷车都是原装进口,它们不仅仅是道具,还是真实生活中使用过的车辆。“这辆1949年生产的英国劳斯莱斯,算是镇馆之宝。”据西影电影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部老爷车是当年西影拍摄《西安事变》时购入的,后来该车还参演了《东陵大盗》《天与地》等影片。除了这辆劳斯莱斯,博物馆还陈列有参演了《西安事变》杨虎城专车的一辆美国福特汽车、参演过《紫禁城》《彭大将军》等影片的美国普利茅斯车、美国希尔曼和美国斯图贝克车。展区中一辆青色的老爷车非常显眼,这是波兰汽车制造厂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汽车品牌——华沙,在中国保有量不多,除了拍摄电影之外,它也曾是西影厂厂长吴天明的公务用车。

“眼前是梦幻水帘洞,穿过洞门,竟看到紫霞仙子与至尊宝初次相遇的情景……好像真的走进了电影里。”在西影电影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重温经典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场景;在电影胶片收藏库,存放了西影建厂以来的电影胶片素材,共计18356本;在世界放映机收藏博物馆,可以看到这里共收藏的300余台放映机,也是世界上藏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放映机博物馆,完整地展现了世界电影的发展史。

“一部电影是如何拍出来的?电影道具有哪些?威亚是怎么吊的?从审批到摄制预算,再到洗印加工申请、影片送审、剧本修改等流程,在这里都有详尽展示。难怪这个体验中心被称为一座‘活’的电影体验馆。”游客薛女士说。

“打开围墙” 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

“打开围墙”后的西影依然坚持发展影视主业。西影参与出品的电视剧《装台》,“陕味”浓厚,讲述普通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少年派2》聚焦社会现实,引起了许多家庭的共鸣;电影《再见汪先森》表达了现代都市人爱与陪伴的治愈系情感;《大漠雄心》将“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抗沙治沙的故事搬上银幕,传递出奋战大漠、为民造福的情怀……这些作品在聚焦现实生活、弘扬时代精神的同时,做到内容创作与时尚表达相融合,让西部影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用电影链接城市烟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影电影园区一方面利用老建筑、老车间,加大商业性、体验性、娱乐性的融入,将影视元素、电影IP与消费场景完美结合,打造艺术生活秀带。另一方面,探索电影放映、潮流艺术、空间策展、音乐演出等跨界组合,并通过打造潮流艺术节、电影艺术生活季等品牌节会,拓展电影工业遗产传播推广渠道。

“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激活厂区空间,打造了兼具历史感、体验感、艺术性的电影主题园区,形成电影文博游、工业游、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体系,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全面布局XR电影产业,加快建设XR电影产业基地、XR标准影厅,研发XR电影内容及终端设备;引进并培育了《消失的法老》大空间虚拟现实体验、《汉阳孤军》LBE-XR电影体验等项目,引领数字文旅风尚。”2月17日,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的“跟着电影游中国”活动启动仪式上,陕西西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闫禹在介绍西影探索“电影+科技+艺术+体验”的创新发展模式时说。

如今,西影电影园区作为西安首个国家工业遗产项目、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已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陕西文化交流的“会客厅”;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入选我省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是人们了解电影艺术、感受电影魅力、体验电影生活的潮流艺术集散地;依托风雷仪表厂及其生活配套区,打造集影视拍摄、影视文旅、影视教育综合配套于一体的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西影正以全新电影艺术生活方式点燃城市活力,成为西安新的文化地标。

来源:纵横H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