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投稿 | 带着《诗经》看电影《封神 2》 解锁文化密码】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18:42 1

摘要:在当今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宛如一座蕴含无尽宝藏的巍峨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珍视。当古老的《诗经》与气势恢宏的《封神 2》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就此拉开帷幕。这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更向我们揭示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宛如一座蕴含无尽宝藏的巍峨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珍视。当古老的《诗经》与气势恢宏的《封神 2》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就此拉开帷幕。这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更向我们揭示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影片中,西岐百姓打胜仗后篝火晚会上的歌谣,一句 “适此乐土”,典出《诗经・魏风・硕鼠》。原诗中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百姓对剥削压迫的控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电影里,它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西岐百姓对家园热爱与守护的深情表达。学过《诗经》的人,听到这句歌词,能深切感受到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改变,体会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魅力。他们明白,这简单的词句背后,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沉淀,是古人智慧与情感的延续。然而,对于不了解《诗经》的观众,或许只能看到篝火晚会的热闹场景,无法洞察这一文化传承背后的深厚意义。这种差异,正凸显出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不同,会极大影响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再如 “凤鸣岐山,于高岗于彼朝阳”,脱胎于《诗经・卷阿》中的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学过《诗经》的人,脑海中会瞬间浮现出凤凰于高岗长鸣、梧桐在朝阳下蓬勃生长的祥瑞画面,进而理解电影以此来描绘西岐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精妙构思。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对美好景象的描绘,更承载着古人对祥瑞、繁荣的殷切期盼,这种文化意象在历史长河中传承至今,在电影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不熟悉《诗经》的观众,可能只是觉得画面优美、台词动听,却难以触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情感与历史脉络。

还有 “鱼潜渭水,于碧波于此春光”,借鉴自《诗经・潜》里的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学过《诗经》的人,能从这句化用中品味到渭水的灵动、春日的美好,领悟到电影对《诗经》质朴真挚风格的传承。他们懂得,《诗经》对自然、生活的赞美之情,在电影中以新的形式得以延续,无论是歌颂淳朴的爱情,还是表达兄弟间的生死与共,亦或是描绘理想中的社会,都与《诗经》的主题一脉相承。然而,不了解《诗经》的观众,或许仅仅把它当作普通的写景之语,错失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就像一条无形的线,贯穿于我们的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之中。学过《诗经》的人看《封神 2》,仿佛手持一把能开启古代文化大门的钥匙,每一句熟悉的诗句都是连接电影奇幻世界与传统文化的桥梁,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体验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电影的理解,更让他们对《诗经》这一古老文化瑰宝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而对于不了解《诗经》的观众,虽然也能欣赏电影的精彩画面与情节,但在品味文化内涵时,却少了许多乐趣。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情感与理想。《诗经》与《封神 2》的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无限魅力。我们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学习和了解它,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重视并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才能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坚守住民族的精神家园,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得以代代相传。

史红黎写于2024.2.5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