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每个人内心的空虚感,更多是来自于焦虑、迷茫,过年放假不过是给了自己短暂的喘息机会,最终我们还是要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哪吒2》票房达到70亿,据大家推测,突破100亿大关也不是没可能。
很多人说“过年就像做了一场热闹的梦”,短短几天,团聚又分离,心像空了一大块。
《哪吒2》的横空出世,似乎填补了人们心中的缺口,让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治愈。
其实,每个人内心的空虚感,更多是来自于焦虑、迷茫,过年放假不过是给了自己短暂的喘息机会,最终我们还是要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在了解了《哪吒2》导演饺子的故事后,我发现,他的经历就是我们摆脱焦虑和迷茫最好的样本。
回望饺子的来时路,我深刻悟到,普通人想要逆天改命,首要做的就是--拿回人生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个体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不依赖于他人控制。
对人生的掌控感,是指我们对生活有把握,知道如何应对挑战,做出决策,为自己负责。
如果我们丧失了主体性,让渡了人生的决定权,就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
饺子从小对动漫有浓厚的兴趣,经常晚上偷偷看动画片,怕父母发现,还用布把电视遮起来。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漫画师,但在当时的社会评价中,这算不上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最终他还是听从父母意愿,报考了医学院。
看似父母为饺子做出了他们认为正确的选择,不出意外,饺子会按部就班成为一名药剂师,过上稳定平淡的生活。
就像电影中的哪吒,身为魔童的他,最佳的人生轨迹是转魔为神,位列仙班,受人敬仰。
他们过上的所谓安稳生活,不过是外人眼中的体面,在选择了并非自己意愿的人生后,他们面对成败时的心态,内心的遗憾,决策的能力,又该何去何从?
哪吒大喊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想人生攥在自己手上,而不是任由他人摆布。
饺子在决心转行后,三年时间都没有工作,专心在家钻研动画,靠母亲每个月1000块钱的退休金生活。
同学来看他,甩下一句“你好自为之”就走了。
同学的态度,也代表了社会评价体系中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一个大学生不好好找份工作,在家不务正业,还啃老,这个人肯定没救了。
可就是外人眼中最颓丧的那几年,饺子打磨出了《打,打西瓜》,一举拿下多项国际大奖。
也正是有了那几年苦心孤诣的潜心钻研,才有了后来《哪吒》横空出世的奇迹。
看过网上饺子自己做动画指导的视频,表情精灵古怪,动作滑稽,完全沉浸在动画人物里,浑身散发着光芒,那才是真正的他。
如果饺子没有跨界,现在的他可能在实验室里,对着一堆试剂瓶,反复做着实验,不是说这种生活不好,只是这不是饺子想要的人生。
因为没有活在世人的评价里,随俗就世,而是坚持所爱,饺子才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会有人抱怨,大学听从父母建议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然后又找了不喜欢的工作,导致自己不快乐,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父母。
庞颖说,自己曾考上剑桥大学的本科,需要100多万的学费,当时家里有亲戚能借这笔钱给她,但父亲没有接受,于是她选择了能给全额奖学金的耶鲁大学,她也因为这件事耿耿于怀。
可是回头想想,自己根本没有站出来主动做决定,或者说,自己当时并没有承担决定背后的勇气。
成长后的我们完全可以跳脱出来,勇敢地为自己的人生掌舵。
就像饺子,当初选择学医可能有家人施加的压力,自己心智的不成熟,但他后来还是决定弃医从动画。
这背后有母亲的包容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他坚定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愿意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很多人焦虑迷茫的背后,其实就是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迷失了自我。
人生可能会有错位,但我们一直有修正的机会,可以暂时为生活妥协,但一定要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
在适合的时机,勇敢做出决定,拿回人生的主体权!
来源: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