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个春节,电影院是最火爆的场所之一,如此热闹的场面已经许久不见了,大部分人都是奔着仅三岁的“魔童”来的。《哪吒2》的票房以火箭般的速度连破N个纪录,不到十天即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原创 新语 央视网
蛇年春节档,《哪吒2》“高开疯走”,已然“封神”!
关于电影本身,已无需赘言。但作品背后还有诸多值得深思与阐释的现实课题,值得深谈。
1
内容为王,好东西总有人买单。
整个春节,电影院是最火爆的场所之一,如此热闹的场面已经许久不见了,大部分人都是奔着仅三岁的“魔童”来的。《哪吒2》的票房以火箭般的速度连破N个纪录,不到十天即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这种火热的势头主要源自作品的质量,普遍的好评引发强大的自来水效应,直接带动了票房的飙升。
我们总讲,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影视行业,还可以再加一句,口碑就是金杯银杯。要相信观众的审美水平。
硬币的另一面是,“粉丝经济”越来越行不通了。如果电影本身质量差劲,票房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所谓明星个人的“流量”是难以长期为继的,什么样的“顶流”都终究会“断流”。
因此,把心思放在创作上、精心打磨作品才是制胜的王道。
电影如此,其他行业亦如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如果把心思甚至主要的资金都用于营销、推广上,它生产的产品质量会过硬?
2
“长期主义”不是口号,而是信念,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哪吒》大火,但《哪吒2》并没有趁热打铁,反而“拖了”五年才推出第二部作品。明明有机会挣快钱的,非要“自讨苦吃”。为何?精益求精!
心里是否有敬畏,作品是否有诚意,观众看得出来。
《哪吒》系列特别是《哪吒2》对各种细节的把控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譬如,在海底妖兽围攻陈塘关这一场景中,登场的许多妖兽,在形象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了其“种族”特点,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服装、造型甚至兵器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网友戏称“不放过一个虾兵蟹将”。
这是极致的完美主义。这不仅要耐得住寂寞,更要抵得住诱惑。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都要如此。有这种恒心、韧性固然好,但也需要考虑代价,看自己是否承担得起。
这里谈长期主义,更多是提倡坚持自我的勇气、脚踏实地的作风、全身心投入的境界,从而激发出个体最大的潜力,做那个最好的自己。
3
很多时候,文化创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哪吒》系列不只是商业层面上的奇迹,某种意义上,也是文化基因上的一次“觉醒”。
影片通过对《封神榜》等经典著作的现代化解读,以及对个体命运、代际冲突等现实议题的思考,将传统神话做了富有时代特征的解构。不但不生硬、不突兀,反而引发了强烈又普遍的共鸣,老树开出了新花!这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无限可能,也在全球化语境中开辟出文化创新的独特路径。
从这一点而言,这种创新就绝不是文化符号的简单拼贴或重新排列组合,而是需要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中,激活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现代基因,最终完成从文化自觉到文明新发展的历史跨越。
更多阅读:哪吒到底是哪里人?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