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猫眼数据,截止到2月7日15时,《哪吒2》的票房已经突破64亿,目前位居票房排名榜第一。而位于第二位的《唐探1900》,目前票房是25.6亿,两者之间出现了断崖式的差距。
文/颖酱
根据猫眼数据,截止到2月7日15时,《哪吒2》的票房已经突破64亿,目前位居票房排名榜第一。而位于第二位的《唐探1900》,目前票房是25.6亿,两者之间出现了断崖式的差距。
从《哪吒1》到《哪吒2》,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从“惊艳”到“封神”,口碑一路飙升。尤其是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仅成了网络热梗,更是点燃了无数观众的热血。
面对全网盛赞,导演兼编剧饺子却说:这部电影,火的不是哪吒,也不是我。
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让他说出这样的话呢?
咱们先来说一说饺子。
饺子本名杨宇,出生于四川泸州的一个双医家庭,他从小酷爱绘画,长大后却依从父母意愿,考取了华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
梦想这东西,一旦有了一丝落地的可能,就会萦心蚀骨,让人奋不顾身。
从此他弃医从文,开始钻研动画制作,大学毕业不到两年,更是索性离职,宅在家里搞创作。
当时他的父亲刚去世不久,作为独子,他本应该站出来为母亲遮风挡雨,结果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周围的亲戚朋友,无一不摇头叹息:太荒唐了,这孩子太荒唐了。
那是2005年,没有微信、没有B站、没有知识付费,也没有开放的网络学习途径。就连动画这个行业,在中国也不过是刚刚起步,业态甚至尚未成型。
在这种状态下,饺子完全是孤军奋斗,没有老师,能够用来学习的资源极其匮乏,需要费尽心力去找。更关键的是,他没有什么创作经验,全凭死磕。
这一磕,他磕了三年多。
这三年里,他每天的活动路线就是卧室、餐厅、厕所,三点一线,家里的生活开支全凭母亲每个月一千多块钱的退休金。
第一年,亲戚们轮番来劝,希望他迷途知返,回归正途。
第二年,他的至交好友从支持到动摇,从动摇到规劝,后来规劝不过,撂下一句“你好自为之吧”,从此关系转冷,挚友成为陌路。
第三年,他的背后只剩母亲还在支持他、鼓励他,努力掩去所有已经难以遮蔽的窘困,好让他能专心创作。
那三年里,他有很多委屈、压力、辩解,却难以宣之于口,最终只能默默吞下,在心里反复酝酿,再化成决心和动力,埋头继续。
2009年,宅家三年八个月以后,饺子拿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打,打个大西瓜》,这是一部反战主题的动画短片,长度共计16分09秒。
这16分09秒,成了一个传奇。
在那个动画短片还不是主流传播作品的年代,这部短片在网上播出后点击量迅速突破千万,一举斩获国内外30多个专业奖项,包括2010年度国际短片电影节中的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
这个结果,终于让饺子证明了自己。
可获了奖,饺子却依然没有什么名气。因为动画行业在中国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整个行业都没多少人关注、看重的时候,行业中的某个小沙砾,即便他块头大一些、光芒亮一些,在别人眼中依然是个沙砾。
但终究和没有作品时不同,至少,他为自己挣得了业内的关注。
2010年,光线传媒旗下的动漫影视公司彩条屋主动找到饺子,两者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合作。
后来的故事,相信《哪吒》的影迷们已经很熟悉了,饺子注册了公司“可可豆”,开始投入到新故事的打磨中。
这一磨,又是5年,一个颠覆了传统形象的“哪吒”应运而生,它不但顶着烟熏妆、八字眉,还呲着鲨鱼牙、翻着三白眼,丑到让人过目不忘。
在这部作品中,饺子个人的呕心沥血已经无需赘述,他这时的处境和心态,相较于《打,打一个大西瓜》时,已经好到了天上。
这一次,值得一提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中国动画行业。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初版共有5000多个设计镜头,1400多个特效镜头。单看数字,可能很多行外人还是无法想象,这是个什么样的工作量,那就从结果来看——这部影片的制作,找遍了全国各地共计60多个动画公司来做外包。
这是整个行业倾巢而出了。
中国的动画行业自萌发以来,生态一直不好。细究原因,除了2D和3D之间类似于传统派和维新派这样的人才分流外,还有一点就是太年轻了。
传统资本其实是不屑于流入新生市场的,国漫这一块蛋糕成型得又太晚。
而对中国的美术生来说,想要生存,最直观且快速的变现方式主要在游戏方向,漫画和动画都“不是来钱的活儿”,所以最后能够静下心来打磨动画作品的人就更少了。
哪吒大爆前,谁也不知道它真的会爆,可即便如此,所有制作人员还是潜心埋头干了5年。
如果大家对“5年“这个时间没有实感,那可以回想一下,新冠也只有3年。
到后来,庞大的动画设计几乎耗尽了公司的项目资金,可作品还没做完。这时,陆续有人表示,哪怕亏本也愿意继续参与这个项目。
最终,截止到动画全部完成,真的有很多外包团队是在亏本的状态下做完全程的。
如果说饺子创造出了“哪吒”这个形象,可那也只是一个空壳,最终为魔童哪吒注入无限生命的,是中国整个动画行业,是坚持参与创作直到最后一刻的所有动画人。
他们太想证明自己,太想证明中国的动画行业了。
哪吒这部影片的主题是什么呢?打破成见,扭转命运。
这是每一个苦苦坚守的中国动画人,埋在内心深处的渴望。如今有了这么一部作品交到他们手上,知道整个行业都已倾巢而出,这还是工作吗?
不,这是机会!
这是为自己呐喊的机会,为行业呐喊的机会,是振臂一呼、众擎易举,为中国动画行业开辟新天地的机会!
可以说,饺子借了哪吒的嘴,用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用一声“不服”,挑动了整个行业的情绪。
到了《哪吒2》,就更是整个中国动画行业的全情投入了。
《哪吒2》的角色数量比第一部多了2倍,全片共2400多个镜头,其中1900多个都是特效。据官方统计,5年间为《哪吒2》工作过的全国动画人员,超过了4000人,在影片的谢幕名单上,有138家跟动画制作相关的公司。
饺子在采访时说:
“这一次,很多公司是在明知道报酬很少,甚至没有报酬的情况下选择和我们合作的。这不是钱的问题了,大家抱团取暖,彼此扶持,就是希望打造出一部真正优秀的动画作品。”
结果如何,大家也都看到了。
哪吒的成功给还在坚持做动画的人打了一个强心针,中国动画并不是没市场,也不是没技术,我们的特效已经不再需要拿着大笔的资金向外求助,而是可以依靠国内团队了。
到今天,做动画电影,需要击破的已经不是技术壁垒,而是要学会讲好一个故事,符合电影的节奏,哪吒就是很好的例子。
《哪吒1》里有句台词说,“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可如今,压在中国动画行业头上的那座大山,已经被搬动了。
正如饺子所说,这一次,火的不是哪吒,也不是他,而是整个中国动画业。
来源:莫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