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观众在影院渡劫,烂片导演在热搜修仙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10:04 1

摘要:但凡票房数据不好看,总有人能发明出"黑水军"、"恶意差评"、"粉圈阴谋"三大神器。

电影圈最近诞生了新型玄学。

但凡票房数据不好看,总有人能发明出"黑水军"、"恶意差评"、"粉圈阴谋"三大神器。

活生生把电影工业搞成了跳大神现场。

当《蛟龙行动》制片人对着镜头痛斥豆瓣评分时

我恍惚看见了夜市摊主举着喇叭喊:

“隔壁桌客人吹流氓哨导致烤冷面滞销”。

要我说,某些电影人的逻辑水平还不如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妈——

人家至少知道面糊稀了得加面粉,而不是怪顾客没品味。

去年某部史诗级烂片导演说:“现在观众审美滑坡太严重。”

就好比厨子端出盘焦炭,还要骂食客味蕾退化,

非得逼着人夸他掌握分子料理核心技术才行。

按这个逻辑,全聚德早该倒闭八百回了。

毕竟人家从来不会举着烤鸭追着食客喊“你打低分肯定是收了南京盐水鸭的黑钱”。

某些人怕是没搞懂,当电影质量堪比混凝土,你雇十万水军刷分也架不住观众用脚投票。

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花八十块看烂片不如买两斤车厘子喂狗。

科技圈最魔幻的事,是某品牌把滞销手机全怪到"友商抹黑"头上。

现在某些电影人完美复刻了这个套路:

开拍前把预算砸在流量明星片酬上,上映后发现故事稀烂就甩锅差评

活脱脱当代掩耳盗铃行为艺术展。

于适在路演现场用台词"求公平"时,我特想给他递本《电影艺术导论》。

这就像体育生高考落榜后举着铅球哭诉阅卷老师偏心,全然不顾自己数学卷上画满HelloKitty。

建议中戏以后增设"甩锅学"专业。

必修课包括《差评心理学》《排片阴谋论》《观众都是睁眼瞎的100种论证方法》。

某些制片方总爱把"恶意差评"挂在嘴边,这让我想起老家菜市场短斤缺两的鱼贩子。

这可是春节档,大家伙有钱有闲,巴不得好电影多多的,一天看两场,两天看四场。

电影只要不是太过分,票房至少会有兜底。

当电影院里鼾声此起彼伏,当散场后垃圾桶塞满没吃完的爆米花,当真实观众群众的表达被歪曲成水军……

这时候还怪豆瓣评分,就像便秘怪地球引力不足。

至于"呼吁粉丝正面宣传",这操作更是堪比传销组织教话术。

真正的口碑传播是看完《我不是药神》后给亲友群发推荐

是《流浪地球》观众主动给外国朋友科普行星发动机原理

是看完哪吒1后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发冲动

而不是逼着粉丝在社交媒体当复读机。

要是哪天电影宣传变成"不转发不是中国人",我建议直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说句得罪人的大实话:

中国观众可能是全世界最宽容的观影群体。

尤其是春节档期间,更是叠加了“打发时间”、“阖家欢乐”、“来都来了”的多重宽容BUFF

能忍受3D眼镜收费、天价爆米花、贴片广告联播,PPT

甚至接受"流量明星+IP=电影"的行业公式。

但当这份宽容被当成软弱,当商业失败总要观众背锅,就别怪大家用评分软件教某些人重新做人。

来源:小hu剧评热议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