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大咖说|陈少峰:续作是孵化电影IP的最好方式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16:48 1

摘要:中国电影市场强势开年。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2月5日9:00,春节档电影票房达95.1亿元,观影人次达1.87亿,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和人次纪录。除了电影内容质量、技术水平提升,IP续创对提升电影收益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春节档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

中新经纬2月8日电 题:续作是孵化电影IP的最好方式

作者 陈少峰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陈少峰

中国电影市场强势开年。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2月5日9:00,春节档电影票房达95.1亿元,观影人次达1.87亿,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和人次纪录。除了电影内容质量、技术水平提升,IP续创对提升电影收益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春节档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均为知名IP续作,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虽不是续作,也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IP。

电影IP是通过品牌效应、市场推广、票房保障、衍生品收入等提升电影收益的重要手段,是电影的重要竞争力之一。而续作正是孵化IP的最好方式,基于已有的IP粉丝基础,续作的市场接受度通常更高、风险相对较小,成功的前作为续作提供票房基础。从电影产业链的角度看,本次春节档,“哪吒”IP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相关的周边产品就已在火热销售,其他电影也均通过跨界联动推出周边产品,涵盖生活用品、文创、潮玩等多个品类。IP的品牌效应为相关衍生品等产业链开发带来商机。

但也应当注意到,目前中国的电影公司对以电影IP为核心发展整个产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的模式还在初步探索尝试期间,与经验丰富的迪士尼、皮克斯等公司相比仍有差距。这些国际知名公司的商业电影机制比较成熟,电影制作一般为制片人负责制。制片人负责制主要从影片商业利益,而非内容本身的角度出发,更看重电影如何实现“叫座”,在建立票房粉丝基础的情况下,通过开发IP衍生品、文旅、主题公园等带动连锁收益。整体来看,科幻、动画类主题的影片IP更易实现衍生品的开发,也就是更容易赚“长钱”。

而且,一些知名电影公司对于IP开发和使用有长期的规划,特别是把打造IP衍生品作为实现电影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电影市场收入90%以上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影视衍生品收入占比不到10%,而美国和日本电影票房收入与电影衍生品产值相比约为4∶6至3∶7。一些中国电影上映后出现爆火的现象,相关公司加紧开发IP衍生品及进行品牌联名合作,但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仅在电影火爆的一两个月内实现集中的收益。而具有丰富的IP衍生品开发经验的公司,则会持续孵化IP,并在电影上映前一年或更久就开始对衍生品及其他IP产业链进行规划。例如,电影《玩具总动员》最早在1995年上映,经过IP持续孵化,第五部续作也将在2026年上映,在此期间,这些玩具IP持续不断地为电影公司带来经济收益。

对于中国的电影公司而言,开发和孵化IP的重要性已经被认识到,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知名IP在不断更新续作。但要形成经典IP,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IP设计的思路待转变。IP与电影产业链的多个环节相关,从IP的设计初期,就要考虑到如何“变现”的问题。比如动画电影的IP设计,要思考如何实现全年龄“通吃”,才能让有消费能力和意愿的群体成为IP衍生品、IP文旅项目的未来消费者。另一方面,要创作更多有国际化视野的IP,不但要有针对中国电影观众口味的,也要有针对国际市场的。这有助于相关IP产业链向全球化延伸。此外,持续地孵化电影IP还需要电影主体公司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合作投资虽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式,但对于长期孵化IP的过程而言,很难确定其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在影片开发时实现“由我来投”,拥有比较明晰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后续孵化IP和做好产业链上避免知识产权的纠纷。

从今年的春节档来看,更新和孵化IP的经济效益已经有所体现,未来中国电影能否通过不断续作知名IP、经典IP,来延伸电影产业链收益,还考验着电影公司的理念、方法、实力。(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