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期间,观众亲切地称为“吒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高开疯走”,仅用时8天5小时就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7日21时《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67.922亿元,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票房成绩,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
春节期间,观众亲切地称为“吒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高开疯走”,仅用时8天5小时就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7日21时《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67.922亿元,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票房成绩,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哪吒2》登顶,最高兴的肯定是出品人、主创人员、制作者、院线等方面。我只是个观影者、票房贡献者,为啥也挺高兴的呢?
——我高兴,是因为《哪吒2》登顶意味着“动画片是小孩子的专利”的偏见正在被消除
我一向喜欢看动画片,周围不少人特别是80后之前的人往往表示不解:动画片,不是专门给孩子们看的?你一个大人,凑什么热闹?要说清楚“动画片不是孩子们的专利、是老少咸宜的电影类型”还挺不容易的。
事实上,在影院看《长安三万里》时,我看得十分过瘾,跟着高适杜甫背了好几首诗,李白一首《将进酒》更把剧情推向巅峰。后排的一个男孩儿却在观影中突然问:“爸爸,这个人又要作诗一首了吗?真是烦死了!”果然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不管怎么说,近几年随着《冰雪奇缘》《寻梦环游记》《狮子王》等好莱坞动画电影以及《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深海》《长安三万里》等国产动画电影持续赢得人们的口碑、获得良好票房,动画片不是孩子们的专利、而是老少咸宜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毕竟,《寻梦环游记》所表达的“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主题,得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理解得更深,正如得稍有年纪、背过几首李白杜甫的诗,看《长安三万里》时才不会感到无聊。
而《哪吒2》的票房已经近70亿,观影人次远远超过1亿,这1亿多观众中肯定有相当部分是成年人——春节档,最适合全家一起看电影,观影的成年人数量可能远超儿童,这就意味着“动画片的观众不分年龄”的观念正越来越成为共识。
——我高兴,也因为《哪吒2 》登顶意味着“内容为王、精品至上”还是影视圈的主流
毋庸讳言,在流量为王的前些年,每一个偶像明星背后都有着大大小小的“饭圈”。在近乎狂热的支持下,偶像不管戏演得多差,都会有大批粉丝买单。不少影视剧为了争抢明星,开出天价片酬,从而影响了影视制作其他方面的支出,粗制滥造便在所难免。好在,后来的《流浪地球》《漫长的季节》《我的阿勒泰》《哪吒魔童》系列等作品扭转了此趋势。
《哪吒2》更以深邃的叙事、浓烈的情感和炸裂的特效,为中国观众奉上了一道精神大餐,也证明了中国动画的无限可能。
《哪吒1》发出了“我命由我不同天”的个体呐喊,《哪吒2》在此基础上,进阶为哪吒带领妖族对抗“天道”的族群觉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哪吒走向更大的世界后发现规则不公,试图去改变这一切,并发出“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的豪言。这既是哪吒对不公平规则的愤怒,也是他誓要打破这规则的檄文,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不满偏见、不认命、不服输的呐喊。
我们还看到申公豹的复杂形象,他出身卑微、勤修苦练,渴望得到认可,疼爱弟弟、关爱家人,这正映射了现代人的身份焦虑和人伦常情,与银幕前的每一位普通观众形成强烈共情。
同为母亲,我更看到殷夫人对哪吒的无限包容无限爱。《哪吒1》中,魔丸转世的哪吒被身边人避之不及,母亲殷夫人却拼了命也要将他保住。《哪吒2》中,那个因为哪吒的傲娇而没能完成的拥抱,最后以一种无比戳心的方式还了回来。母爱在这一刻如此具象——即使你浑身是刺,妈妈也会不顾一切去拥抱你,因为“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催泪神弹!就这样,《哪吒2》一会儿令人豪情万丈,一会儿令人泪眼朦胧,不知不觉间,144分钟过去。
光鲜票房数字的背后,是主创团队1800多个日夜的至暗时刻。《哪吒2》原计划三年完成,硬生生被拖成五年。此次《哪吒2》的制作团队规模达到了惊人的4000多人,是前作的两倍多,总镜头2427个,其中特效镜头就有1948个。这些CG人员分布在众多制作公司中,从角色设计到特效制作,从场景搭建到动画渲染,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
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整个团队在这5年里“不给自己留后路”,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创作中。影片中耗时超过三年的镜头不在少数,尤其是最后的大决战中的几个重量级镜头,每个打斗场景都堪称史诗级,最壮观的一场戏,足足2亿个人物同时出现在了同一帧画面上,设定中的战斗不仅仅发生在地面上,而是扩展到了3D空间,形成类似“立体洪流”的状态,为观众带来了超级震撼的视觉体验。
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在加速,微短剧的火热更给大银幕带来不小的冲击。重压之下,有的影视创作者寄希望于靠明星引流、靠营销带动票房,短期看或许有效果,但只有好的作品才能达成现象级效果。
《哪吒2》等优秀作品显示,精品力作问世离不开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故事的挖掘、对观众的尊重。正是这样的精益求精、死磕到底的精神,让我们看到,“真正的神话,从不是天赐的奇迹,而是普通人以血肉之躯撞向命运高墙时,迸发出的那簇火光照亮的未来”。
——我高兴,《哪吒2》登顶还意味着国产动画片的崛起与成长
1960年中国首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推出,取材齐白石画作中的鱼、虾形象,一经问世,就成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获得多个国际奖项。此后,中国也曾经有过一批经典的动画作品,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猴子捞月》等,产量少而制作精良,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90年代之后,中国动画片经历了一段漫长的低谷期。那个时期,提到动画,总是《狮子王》《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等迪士尼作品,待《功夫熊猫》《花木兰》等迪士尼动画电影推出时,影视圈内外一片哗然:“谁的熊猫?谁的文化?”“中国人为什么不能用好自己的文化符号?”“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素材的优秀国产动画片?”
事实上,在《哪吒2》上映之前,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前30强的榜单里,《哪吒1》是唯一一部非好莱坞的动画电影。而2025年的这个春节,靠中国观众现象级的全民托举,《哪吒2》创造的票房神话已经在这个榜单中插上第2面五星红旗,还直接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这不是唯票房论,毕竟,是一张一张电影票垫出了《哪吒2》的票房,观众用自己的真金白银表达对国产优秀动画片的喜爱。当然,也是《宝莲灯》《大圣归来》《长安三万里》等国产动画片一步步催生出了《哪吒2》的登顶。
今天,中国动画人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接续上《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等开创的中国动画电影传奇。正如2001年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打破美国话语霸权,对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样,这次打破好莱坞霸榜的,则由中国动画和中国观众共同创造!
——我高兴,是因为登顶的《哪吒2》中有不少江苏力量
《哪吒2》的背后,是整个中国动漫行业的托举。电影片尾长长的致谢名单中共有138家中国动画公司,其中有13家是江苏的动画公司,彰显着江苏动画产业的实力与贡献。
影片第一个视觉高潮是陈塘关保卫战,其中,有一个场景特别引人注目:龙族带领海底妖兽穿越虚空裂口。这一场景的制作难度极高,尤其是数量庞大的锁链动画。对此,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地开发了一套自动化锁链工具,能够在动画师完成动画后,自动生成并解算曲线,替代实际锁链,最终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南京叠影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从2022年接到制作任务后,近百名“95后”动画师参与了《哪吒2》中大量重点内容的制作,如哪吒、敖丙藕粉重塑肉身、海底妖族和陈塘关大战、申小豹和申公豹重逢、殷夫人离世与哪吒告别等内容,还参与了部分重点角色模型的制作。
其他还有南京旭光冠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苏州红鲸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州聚光影视等都参与了动画制作,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内的墨镜天合、天工异彩及倍视传媒则参与了影片的后期制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江苏动画产业的基础与实力。
不仅如此,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是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就是南京人。万氏兄弟出生在南京老门东的一个普通家庭,长大后的他们却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多个“第一”,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6年,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35年,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短片《骆驼献舞》;1941年,完成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1961年,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上映,成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作,在国际上获得多个奖项,提升了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天的万氏旧居(南京箍桶巷31号民居)看起来有些破旧,万氏兄弟推动中国动画产业起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动画人才的开拓之功早已写进了中国动画史。
回顾历史,南京人曾开创了中国动画史上的众多第一;环顾左右,江苏动画企业众多、实力不弱,动画产业链正不断完善,有望成为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重要基地。能参与现象级作品的制作也很不错,正如在其他产业中,不能成为链主,能成为供应链、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也很不错一样,但我们依然期待江苏能打造出自己的动画精品,为全球观众带来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典作品。
作者:曹巧兰
来源:群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