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破108亿!我却发现一件更糟糕的事,正在电影圈发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13:04 1

摘要:9天半的时间,就轻松破了影史纪录,目前最新预测票房已经来到了108亿。

2025年春节过后,全国影迷只关心一件事:

《哪吒2》的票房,到底还能走多高?

9天半的时间,就轻松破了影史纪录,目前最新预测票房已经来到了108亿。

回过头看,《哪吒2》能实现这一“神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市场得足够热,《哪吒2》自身得足够强,其他对手需要足够弱。

但凡来一部口碑一般的《满江红》,《哪吒2》的冲顶都会受影响。

目前,《哪吒2》即将登陆北美市场,或许还会掀起一股全球热。

不过欢庆和热闹之余,我们还是要把目光从表面移开,往更深层看。

《哪吒2》登顶,其实释放了三个积极信号。

不管是对动画小类,还是中国电影大类,都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

过去一年,电影市场惨淡,全年票房只有425亿,一夜回到了十年前。

为什么观众不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有人说,是大环境不好了,大家没时间去电影院消费了;

有人说,是现在短视频冲击太大,大家已经没有耐心看2个小时的电影了。

乍一看都有一定道理,仔细分析就是一种推脱之辞,全都甩锅给观众了。

春节档里,《哪吒2》一部电影的票房,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票房的四分之一;

在它的带动下,整个大盘也热了起来,春节档票房突破95亿,创历年之最。

就像本山大叔说的,没能力就说没能力,别总抱怨大环境。

春节期间,电影院里乌央乌央的一大帮人,好一点的座位都买不到,大环境好得很。

只要你好好拍电影,观众就会用实际行动报答你。

经济再不好,几十块的票还是买得起的。

《哪吒2》本身就是观众苦烂片久矣后的一次报复性观影。

02、“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曾几何时,电影圈里“精英思维”泛滥。

导演的门槛极高,要用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来划分。

一旦评不上级,你就是圈外人,从行业到市场都不一定认可。

导演也喜欢“教导”观众。

要么在影片里宏大叙事,要么在采访时夹枪带棒,冯小刚直接开炮,垃圾观众造就了垃圾电影。

电影高高在上,张艺谋告诉章子怡,不要拍电视剧,跌份儿。

但过去几年,电影集体祛魅了。

章子怡去演电视剧了,张艺谋更去拍电视剧了。

电影对电视剧的鄙视链被打破。

学法律出身的郭帆,拍出了现象级的《流浪地球》系列,成为中国“科幻片之父”;

乐队吉他手出身的辛爽,拍出了现象级的《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引领悬疑风潮;

学医出身的饺子,拍出了《哪吒2》,打破了影史纪录。

03、从“自来水”到“明灯”

10年前的一部《大圣归来》,让很多观众成为“自来水”,它的成功成了中国动画的“明灯”。

这10年间,中国动画一直在不断探索。

《白蛇·缘起》的惊艳,《姜子牙》的暗黑,《长安三万里》的情怀,都让人心潮澎湃。

《哪吒》是这一连串摸索中,最为特别的。

2019年的《哪吒1》拿到了50亿的票房,被认为是一场意外。

《八佰》的临时撤档让它失去了最强劲的对手,整个暑期档都是它的地盘。

没想到6年之后的春节档,饺子用一部更加优秀的续作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十年一轮回,“大圣”点燃的明灯照亮了“哪吒”的道路,中国动画站起来了。

《哪吒2》一路高歌猛进,固然让人惊喜。

但在疯狂背后,也暗藏巨大的隐忧。

历史是个轮回,《哪吒2》身上发生的事儿,早在13年前的《泰囧》身上就发生过。

当年新人导演徐峥凭借《泰囧》拿下12亿的票房,大幅刷新记录,和现在的《哪吒》处境很像。

当时跟风者甚众。

作家、主持人、歌手、网红等都效仿徐峥跑来当导演,拍出了“歌曲电影”、“综艺电影”、“网剧电影”等奇葩作品。

这股浪潮中,确实涌现出了韩寒、大鹏这样的圈外导演,他们依然是当今电影圈的中流砥柱。

但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乱象丛生,人人都想着跑来分一杯羹。

后来电影圈不景气了,这帮人都不见了。

我们还看到国产喜剧如雨后春笋涌现。

和徐峥的“囧”系列对标的有两个团体。

一个是开心麻花。

2015年,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和徐峥的《港囧》正面PK,大获全胜,新喜剧之王沈腾横空出世。

另一个是陈思诚。

他和王宝强再度联手,将“囧系列”融入悬疑推理元素,升级成为“唐探”系列,十年后“唐探”已经成为中国最赚钱的系列电影。

国产喜剧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融梗、抄袭、低俗等。

这些毛病,都在《泰囧》身上出现过,跟风者就是想要复制它的成功,顺带把它的弊病也给复制过去了。

陈思诚现在被称“融梗大王”,沈腾被嘲讽“作品不够”,从根儿上刨,都和《泰囧》有关。

可以说,《泰囧》的成功影响了中国电影十年。

当一个喜剧电影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它身上的每个细节就会被无限放大,其缺点也会成为日后中国电影难以根治的顽疾。

同样,对于《哪吒2》也一样,百亿票房是它的护身符,更是它的紧箍咒。

当饺子带上这顶紧箍咒的同时,一个糟糕的事情注定会发生。

这件最糟糕的事儿,就是《哪吒2》的“示范效应”。

是的,现在无数人已经盯上了“中国动画”这块蛋糕,人人都想复制饺子的成功。

过去很多投资人不看好动画,现在因为有了《哪吒2》的成功案例,很多动画项目都会迅速被提上日程。

皮哥注意到,《哪吒2》制作周期长达5年,片尾谢幕时出现了138家中国动画制作公司的名单。

这意味着它的成功是整个中国动画行业的托举,一旦找到了流量密码,批量化的动画作品就会被生产出来。

《哪吒2》身上无伤大雅的小缺点,就会在病毒式的复制中,成为一种无法改变的“政治正确”。

比如神话IP的改编。

以今年春节档为例,所有的新片全都是经典IP,要么是续集、要么是翻拍,要么是改编,换汤不换药。

大家在创作上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动画领域,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国产动画有两个佼佼者,追光动画和光线动画。

两者走的路数完全不同。

追光动画走的是创新。

早在十年前,他们就拍摄了《猫与桃花源》《阿唐奇遇》《小门神》《小夜游》等作品,虽然依托于中华传统文化,但几乎全部亏损。

光线动画走的是经典IP改编。

从创作上说,这是一种原创力匮乏的表现,但偏偏观众很吃这一套。

2015年的《大圣归来》,主角就是我们熟悉的孙悟空,直接引发破圈效应,也为后来者指明了道路:别瞎折腾了,好好改编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吧。

2019年的《哪吒1》,主角是我们熟悉的哪吒,票房直接干到了50亿,更验证了这条路的正确性。

2020年的《姜子牙》,依旧是经典IP,即使因为暗黑风格不受欢迎,依然拿到了16亿的票房。

追光动画如梦初醒,中间也拍了《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这样的经典IP改编,但相较于光线动画,多少差点意思。

直到2023年,追光动画成立十周年,拍出了《长安三万里》,一部“唐代诗人大乱斗”,文化和娱乐性兼具,收获了不俗的票房。

至此,追光和光线形成了国产动画的“绝代双骄”,彼此相对平衡。

但《哪吒2》的横空出世,让经典IP改编重新抬头。

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在吃中国古典神话IP,甚至成了一种大面积集体行为。

本质上是在故事创作上的取巧,体现的是原创能力上的匮乏。

当然,我们热衷于看到这类用心之作的良心动画取得高票房。

但如果全是这种,并不利于中国电影创作生态的发展。

至少在动画作品中,希望未来《长安三万里》能够更多出现。

比如爱国牌的滥用。

曾经的爱国牌,是明晃晃的打。

比如《战狼2》,就是“中国队长”,《长津湖》《水门桥》是家国情怀,《中国机长》《中国医生》都用“中国”作定语,《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有了爱国赋能,拼盘电影也能大卖。

这几年,大家对主旋律电影已经厌倦。

现在的爱国牌,开始悄咪咪地出。

最先做出改变的是陈思诚,他在《唐探3》里,就是把爱国牌藏在了一步娱乐大片中。

可惜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融合好,显得不伦不类。

今年陈思诚进行了调整,《唐探1900》里,同样打爱国牌,就起到了奇效,从反华法案切入,不仅完美融合了剧情,还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如果没有《哪吒2》,今年的《唐探1900》必将大卖45亿+。

可惜爱国这张牌,饺子比陈思诚打得更妙。

小孩子看,看的是哪吒闹海,成年人看,看的是中美争霸。

玉虚宫隐喻白宫,神仙玉符隐喻绿卡,阐教制度隐喻一会制度,捕妖队隐喻美国警察,灭魂丹隐喻新冠病毒,土拨鼠隐喻加沙难民,天元鼎隐喻核动力印钞机,大树隐喻布雷顿森林体系。

几乎每个物件和现实都有一一对应关系。

这张爱国牌,藏得深,后劲儿足,也是《哪吒2》高开暴走的关键。

但一旦这条路走通了,之后动画电影,几乎都会套个动画的外壳来进行主旋律叙事。

鲁迅说,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皮哥要说,有人趟出了一条新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坑儿。

当年《战狼2》票房大卖,吴京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李连杰告诉他“夹起尾巴做人”,吴京深以为然,一直保持低调,平稳落地。

但即便如此,这些年口碑反噬还是到来了,吴京已经不再是一个导演,而成了一个爱国的符号。

这让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了显微镜下,8年过去了,《战狼3》依旧没有一点儿消息。

不是吴京不想拍,而是《战狼3》是一部不容出错的作品。

一旦开拍,各方资本都会涌入,作为导演身不由己,这个潘多拉魔盒还是不要轻易打开。

国人擅长造神,也擅长毁神。

吴京如此,张颂文如此,饺子也在所难免。

皮哥注意到,随着电影的热卖,网友已经扒出了饺子的前世今生,医学学霸,动画天才,职场狂人等标签已经贴满了他的全身。

这股造神运动和《狂飙》热播时追捧张颂文一模一样。

张颂文够小心翼翼了,依然在2年后遭遇了反噬,负面新闻接踵而来,差点人设崩塌。

饺子呢?恐怕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了。

《哪吒2》制作了5年,《哪吒3》需要多少年?

当它已经到了万众瞩目的高度,各方掣肘是必然的,难产也在所难免。

我们等来了一部好作品,但极有可能失去一部更好的作品。

即便有这么多不利因素,我们依然要为《哪吒2》的大卖喝彩。

该来的总会到来,无论坏事情何时到来,不要因噎废食,提前做好准备,前途注定是光明的。

来源:皮皮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