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之魔童闹海》为何火爆?从心理学角度拆解其成功密码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11:58 1

摘要:最近,《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成为了春节档的爆款电影,不仅票房一路飙升,还引发了全民热议。这部电影到底为什么能收获如此高的热度?

最近,《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成为了春节档的爆款电影,不仅票房一路飙升,还引发了全民热议。这部电影到底为什么能收获如此高的热度?

新概念心理工作室荣新奇教授心理学角度来进行分析,认为这部电影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内心需求,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

一、残缺英雄的自我认同与观众共鸣

《哪吒2》塑造了一个“残缺英雄”形象。哪吒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英雄,他有着黑眼圈、驼背、魔性笑声,甚至在初期被众人误解和排斥。这种“残缺偶像”的设定制造了认知失调,打破了观众对英雄的传统认知,反而让观众在角色的不完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荣教授表示,心理学中的“自我延伸理论”指出,个体倾向于通过认同虚构角色来弥补现实中的缺憾。哪吒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实现了自我价值,观众也在他的逆袭中间接实现了对自身“不完美”的接纳与超越。

二、命运抗争引发的深度思考

电影的叙事解构也是一大亮点。传统英雄故事通常是“灵珠转世→拯救苍生”的正向升华,而《哪吒2》则是“仙翁黑化→魔丸救世”的逆向炸场。


它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何为魔?何为仙?”这种叙事解构激发了观众大脑皮层的深度思考,让观众意识到出身、外表、血统并不能定义一个人,而是“做了什么”才能定义一个人。


这种对命运的抗争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正是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所渴望的,从而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三、集体情绪宣泄:对抗社会不公与标签化的渴望

《哪吒2》通过电影情节隐喻了现实中的阶层固化与权力剥削,激发了观众对不公的共情与愤怒。电影中的台词“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直接呼应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社会标签化”困境。


荣教授认为,观众在支持电影票房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为“撕掉标签”的集体诉求投票,这种投射行为强化了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了一种“替代性满足”,间接反抗了现实中的无力感。

四、对抗“快餐文化”的救赎心理:对真诚创作的集体渴求

在当前影视市场中,“流量担当”和“快餐文化”盛行,许多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而《哪吒2》凭借细节打磨与隐喻深度,被视为“良心作品”的代表。


支持票房的行为,暗含观众对影视行业回归内容本质的期待,这也符合阿德勒提出的“社会兴趣”理论——个体通过贡献集体福祉获得存在意义。观众通过支持《哪吒2》,表达了对真诚创作的渴求,希望推动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现实启示:撕掉社会标签,做自己的英雄

《哪吒2》的终极启示,或许藏在那句被全网刷屏的台词里:“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但请记住——你才是自己的移山人。”


电影鼓励观众撕掉社会给自己贴的标签,勇敢地做自己的英雄。这种启示让观众在观影后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激发他们改变现状、追求自我价值的勇气。

总之,《哪吒2之魔童闹海》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从心理学层面满足了观众的自我认同需求、集体情绪宣泄需求、群体归属感需求以及对真诚创作的渴求。它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电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观众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

来源:小李漫剪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