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新闻锐评丨“三幻神”为何能成功?饺子、冯骥、郭帆共同的“破圈密码”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10:28 1

摘要: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刷新纪录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2024年发售的《黑神话:悟空》销量突破2800万份,而在此之前《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代表。作品成功的背后,三位“80后”创作者——饺子、冯骥、郭帆,以同样的非科班出身身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刷新纪录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2024年发售的《黑神话:悟空》销量突破2800万份,而在此之前《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代表。作品成功的背后,三位“80后”创作者——饺子、冯骥、郭帆,以同样的非科班出身身份,掀起了一场中国文化产业风暴。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功是个案,两个人的成功是巧合,那么三个人的成功将不再是意外。已经被网友称为“三幻神”的他们,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时代需求、个人特质与行业变革共振的结果。

跨界基因:打破传统的傲慢枷锁

饺子(药学专业)、郭帆(法学专业)、冯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共通点,是跨界带来的颠覆性思维。他们在大学本科都未曾接受过系统的艺术影视或游戏制作专业教育,“自学成才”后又以系统性思维去重构创作逻辑。郭帆用法律专业的严谨规划电影《流浪地球》的缜密科幻叙事,饺子以医学生的精准解剖中国神话内核,冯骥则以生物工程的科学思维打造游戏系统和世界观。这种跨界能力和方法论,让他们跳出了文艺科班出品的“经验陷阱”——传统导演往往无法摆脱行业经验和惯性,依赖个人艺术直觉,而他们则用市场调研、项目管理、数据分析和工业化流程,将创作转化为一项可量化、可复制的系统工程。

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鲁健访谈》栏目对话导演饺子

而更深层的驱动力,是三人同样具备的极致坚持与热爱。饺子放弃医学投身动画,宅家三年闭关打磨《打,打个大西瓜》,从《哪吒1》到《哪吒2》肉眼可见饺子熬白了头发、憔悴了面庞;郭帆为拍《流浪地球》自掏腰包垫资百万元,在片场昼夜不知疲倦燃烧创作激情;冯骥在《斗战神》夭折后蛰伏多年,终究还是忘不了曾经的执念,最终《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创造国产游戏历史。他们的经历证明,票房和销量筛选出的不是投机者,而是脚踏实地、以热爱为燃料的“追光者”和“天命人”。

《黑神话:悟空》

尊重受众:摒弃自以为是的创作

中国文娱产业长期被圈层和圈子文化垄断,资源固化带来的是创作同质化和低效率,甚至曾有导演将票房失利归咎于“观众审美低下”。“三幻神”的崛起,本质上是对这种僵化体系的“降维打击”。郭帆团队用动态财务模型分配预算,饺子以医学生的严谨精准测算和把握观众的每一个笑点与泪点,冯骥则笑称“成立游戏科学就是为了写歌词”,黑神话悟空所有歌词均出自其一人之手,名副其实“为了一碟醋,包了一顿饺子”。他们懂得以受众的视角和思维指导创作,首先考虑的是“如果我是观众和玩家,我想看什么、想玩什么”,而不是“我想让你们看什么”——这种用户思维,让他们更加懂得敬畏市场、尊重受众。这与传统文艺圈依赖人脉、流量、资源和“艺术玄学”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冯骥 来源社交媒体头像

三人的成功突围也撕开了传统文娱圈的遮羞布:当郭凡和饺子带领团队用丝丝入扣的剧情和追求极致的电影工业技术,为了一个镜头打磨数月的时候,某些电影制作方、科班导演仍在试图用流量明星、谜之操作来掩盖低劣剧情漏洞和粗糙制作水平;当冯骥登上央视探讨文化输出的时候,还有无数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的手游,费尽心思让玩家沉迷、攀比,去一次又一次充值“648”。这种割裂告诉我们: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升级,需要的不仅是饺子、冯骥、郭帆,而是通过他们带来的改变去推动系统性变革,最终打破垄断、建立以质量和用户评价为标准的健康生态。

电影《流浪地球2》剧照

时代命题:从“证明中国”到“改变中国”

三人的成功,亦是年轻一代集体精神的投射。三人都是80后,他们经历了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作品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世界末日也要“带着地球流浪”饱含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家国情怀,《黑神话:悟空》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流露出古典东方美学,还有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和抗争——这些都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全新诠释。

电影《流浪地球2》拍摄现场

饺子、冯骥、郭帆的逆袭,绝非“学霸神话”或“偶然爆款”那么简单,而是一场由热爱驱动、以科学思维指导、以技术实力打造、与时代共鸣的文化觉醒。他们的成功也照亮了一条新路:唯有摒弃傲慢与垄断、拥抱技术与创新、尊重受众与用户,才能让好的中国故事真正走向世界。“三幻神”的传奇仍在续写,我们期待更多不忘初心的“追光者”和“天命人”出现。

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评论员:黄佳伦

编辑:蔡飞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

来源:云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