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哪吒的前世今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22:10 1

摘要:2025年2月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 62.52 亿,成绩超越唐探系列电影,成为中国影史系列电影票房冠军。如今,哪吒可爱又神通广大的形象深入人心。大众熟知他是托塔天王李靖之子,然而,哪吒真正的身世却另有渊源。

2025年2月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 62.52 亿,成绩超越唐探系列电影,成为中国影史系列电影票房冠军。如今,哪吒可爱又神通广大的形象深入人心。大众熟知他是托塔天王李靖之子,然而,哪吒真正的身世却另有渊源。

那吒之名源于梵语 “Nata”,也被译为那拿、那吒俱伐罗等。自明朝起,多写作 “哪吒” 或 “哪叱”。其最初身份是佛教四天王之一毗沙门天王(毗舍罗婆拿)的第三太子。早在南北朝北凉时代(397 - 439),释昙无谶翻译的《佛所行赞》中,就提及了哪吒(当时写作那罗鸠婆)与毗沙门天王,书中记载 “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

毗沙门天王又称多闻天王,负责守护北方,统领夜叉(Yaksha)。他育有五子,个个皆是勇猛的灵怪,主要职责是护持佛法,守护国王与国家边界,歼灭内外敌人,降伏恶魔。其中,二儿子独健和三儿子哪吒最为出名。

唐宋时期,中原百姓因对英雄的崇拜,将已被道教奉为神祇的唐初名将李靖(571 - 649),与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合二为一,塑造出 “毗沙门天王李靖”,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 “托塔天王”。在各类小说与杂谈的渲染下,他成为勇猛非凡、法力无边的天神。随着这一演变,原本在天竺闻名的毗沙门天王三儿子哪吒,到了中国便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太子,成为小说、演义及民间信仰中 “三头八臂”、神通广大、勇猛无敌、专门降伏恶魔的神将,这也反映出当时佛道融合的现象。

哪吒闹海当然是后世杜撰出来的,不过佛经中有过“哪吒降龙治水传说”的相关记载。

宋初中天竺高僧法贤在太宗太平兴国(976 - 983)年间奉诏翻译的《佛说最上秘密那拿天经》中,哪吒(此时被称作那拿天)以伏龙天神的形象出现,其模样与法力和之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此处描绘的哪吒,手持日月与各种兵器,以难陀、乌波难陀两条龙作为身上的服饰,把得叉迦龙当作腰间的带子,威风凛凛,尽显伏龙的强大气势。经文还记载,哪吒双手合十对佛说:“世尊,我有‘心明’(即咒语),能很好地制服阿修罗众,以及一切夜叉、罗刹、部多、毗舍左等,甚至连大梵天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天也能使其归降顺服,还能召唤所有天龙。世尊,我这个‘心明’,是所有持明者最厉害的成就之法。”

在佛经里,降龙祈雨是重要的仪式。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迷信,无论何种宗教,都认为雨水由天龙掌控,只有降伏龙,才能消除旱灾。关于降龙之法,密宗也有相关指导。《最上成就仪轨》中记载:“要是有人想降龙,就应该塑造龙的身形,把它安放在曼拿罗(即‘天华’)里,用香花供奉,拿着葛啰尾啰枝念诵大明咒,每念一遍就敲打一下龙身,之后再念咒加持这条龙,龙就会现出真身,降下大雨。” 由此可见,哪吒的咒语拥有强大的伏龙威力,缺水时,依照这种方法举行仪式,便能获得充沛的雨水。

从这些密宗文献可知,自唐宋时期起,通过经典的翻译和民间的信仰崇拜,哪吒已成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天神,拥有护持佛法、降伏恶魔、随军护城以及降龙除旱等法力。所以,有传说称刘秉忠在规划大都的十一座城门时,是按照哪吒神的身躯来设计的,这便不难理解了。按照佛教传统,哪吒既能保护国王、消灭叛逆邪魔,又曾随托塔天王带兵救援城池,是守护京师的理想神灵。加之他有降龙祈雨的法力,而大都常常面临水源匮乏的问题,急需这样的天神镇守,以消除灾难。

虽然现存的有关大都的元代文献中,没有记载龙王作恶的故事,但是《析津志》在 “畅堂公字” 条目下有这样的记录:“光熙门,与漕坝相接,当运漕储之时,其夫人纲运者,入粮于坝内,龙王堂前唱筹。” 这里提到的漕坝,是郭守敬开凿新运河后用于漕运的环城水坝,在此处建庙堂祭祀龙王,应是祈求龙王开恩,使水源充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都居民普遍相信龙王控制水源的说法而非哪吒。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