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前,《哪吒》系列的主投方光线传媒的董事长王长田曾预言:“中国动画电影可能会早于真人电影走向世界。”彼时,《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1》)已经在2019年暑期档斩获超50亿票房,王长田也大胆预估,《哪吒之魔童脑海》(下称《哪吒2》)的票房将落在70亿。
镜象娱乐
文丨栗子酒
三年前,《哪吒》系列的主投方光线传媒的董事长王长田曾预言:“中国动画电影可能会早于真人电影走向世界。”彼时,《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1》)已经在2019年暑期档斩获超50亿票房,王长田也大胆预估,《哪吒之魔童脑海》(下称《哪吒2》)的票房将落在70亿。
然而,之后的电影市场经历了一段艰难时光,直到《哪吒2》正式上映之前,几乎没有人相信王长田的预言会变为现实。但如今,《哪吒2》的票房以一条前所未见的曲线迅速上扬,不仅登顶国内影史票房榜,也已经超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67.92亿元人民币,问鼎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预估数据,《哪吒2》的最终票房有望落在110亿,可以说,《哪吒2》如今卖出的每一张票,都在书写着一个新的影史纪录。受此带动,国内电影市场再一次显现出惊人的爆发潜能,这自然与二级市场关系密切。
自《哪吒2》上映至今,光线传媒的市值已经飙涨近130亿,且受电影大盘整体向好的趋势带动,金逸影视、奥飞娱乐、百纳千成、幸福蓝海等多家影视院线股开盘后随之跟涨。这一动向,对刚交出近十年全年最低票房的电影市场而言,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
要知道,大盘整体走低所产生的影响是集体性的。据镜象娱乐统计,目前已经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的八家电影上市公司,全部预亏,最高亏损近10亿。而在此时,《哪吒2》及春节档的集体胜利可谓及时,不仅活跃了大盘,也吹响了影市翻盘的号角。
负重前行
从业绩预报的整体表现来看,2024年,多家电影公司都在负重前行。
其中,在亏损泥潭中迟迟难以抽身的华谊兄弟,于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王忠军所持的1.54亿股股票拟被司法拍卖,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48.19%。华谊兄弟还在公告中提示道,若此次拍卖完成,可能会存在控制权不稳定的风险。
华谊兄弟的处境,只是行业下行期的一个缩影,行业整体面临的艰难时刻,最终还是体现在2024年的业绩表现中,电影公司几乎集体亏损,直观呈现出大环境低迷之于每一家企业的影响。
业绩预报中,包括万达电影、博纳影业等在内的多家电影公司都提到,2024年大盘的整体是造成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以内容创作为主的企业,还是院线公司,几乎无一幸免,其中,金逸影视在业绩预报中称,公司在2024年关停了12家影院。
此外,除了已经发布年度业绩预报的公司表现欠佳,其他上市电影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之前的财报数据,中国电影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均呈下滑态势,上海电影在前两季度虽还保持着小幅增长,但到了第三季度,也开始出现下滑。相似的走势还出现在欢喜传媒、中国儒意等公司的业绩曲线中。
在这样的发展局面下,当下电影市场太需要打一场“胜仗”了,行业对今年的春节档也注入了更多的期待。业绩预报中,万达电影、金逸影视等公司,都直言看好今年春节档的表现以及对观影需求的提振能力。而今,《哪吒2》走出“奇迹之路”,以超出想象的票房带动春节档拉出新的天花板,95亿的收官战报给行业吃下一颗定心丸,《哪吒2》持续增长的爆发势头更成为一剂强心针,在带动大盘继续高走的同时,也成为电影行业重拾信心的重要驱动力。
抱团取暖
但是,我们还需注意的是,从春节档的爆发到《哪吒2》冲击百亿票房,这种超预期的增长势头都在意料之外,行业也无法提前预料这个转折点来得如此之快。相对应地,为了应对发展周期中的低沉时刻,更多公司其实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从各家的应对动作来看,多线经营和抱团取暖成为最主要的两个方向。
截至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都在电影业务之外,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第二曲线”,且“第二曲线”覆盖到长剧、短剧、演唱会、IP衍生品开发、银幕实况转播、“电影+旅游”、品牌授权、实景娱乐等多个业务板块。
其中,华谊兄弟正式创建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与阅文、中文在线、点众科技、番茄短剧等多家头部厂牌展开合作;博纳影业在长剧开发之外,也与抖音合作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北京文化除了布局影视内容,还承接了《杨丞琳广州演唱会》《刘畊宏成都演唱会》等演艺演出项目;幸福蓝海基于自身院线优势,拓展转播“洛天依”演唱会、奥运会、电竞实况等多元化创收模式,联合“水韵江苏”开启“电影+”旅游新模式……
除了夯实自身业务,“抱团”现象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万达卖身中国儒意,实现内容+渠道的强强联合,当然,这其中也有万达集团不得已抛售优质标的的因素。
此外,光线传媒与其控投公司猫眼娱乐的合作也在加深,最新的关联交易公告中,双方稳定的交易信息,透露了两者在电影项目服务,试映会、平台资源等宣发业务,以及艺人经纪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涉及交易金额上亿元。而在阿里影业入主华谊兄弟的传闻还未落定之时,前者所属的阿里大文娱宣布,公司与欢喜传媒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双方承诺未来8年共同投入50亿元,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内容,注入更多信心。
显然,在行业发展低迷之时,更多电影公司看向的是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以及驱动行业资源重新整合和再分配,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在为影市翻盘积聚能量。
由此而言,春节档实现“开门红”,以及《哪吒2》的强势表现意义更甚,按照当前的走势,这一动向将行业翻盘的时间线提前了。
最先受益的当然是光线传媒。
根据公司发布的票房收益公告,在《哪吒2》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人民币48.4亿元时,光线传媒来自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人民币9.5亿元至人民币10.1亿元。按此推算,若《哪吒2》的最终票房落在110亿,光线传媒来自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将达到21.5亿元至23亿元。如此亮眼的收入足以支撑光线传媒在今年交出一份不错的财报。
同时,大盘整体向好,对身处其中的每一家电影公司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一如在《哪吒2》的片尾,影片感谢了国内138家动漫公司,正是这些公司集体倾囊相助,才合力托举起这场票房奇迹,背后的深层原因便是为了做出一块更大的国漫蛋糕,让更多公司有受益的机会,如今的电影市场亦然。
眼下,电影行业最需要的是集体走过低沉的难关,而超头部大片对行业的提振能力无需赘言。2017年的《战狼2》、2019年的《哪吒1》等,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示范,那几年,也是电影行业加速腾飞的高光所在。而今《哪吒2》的出现,再次成了提振行业信心的关键切口。随着行业的共同成长,这份信心在内容产出的过程中,最终将体现为更大胆的内容布局、对市场更乐观的展望、以及鼓励内容创新和多元题材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哪吒2》给出的更积极的信号在于,国内电影市场的单片票房天花板仍有很大的想象力、观众依然爱看电影,也对国产电影抱有信心。但同时,市场需求也在提升,电影公司、创作者需要拿出更多诚意,创作出观众真正愿意买单的作品。
业绩预报中,不少公司也披露了自身储备中的内容,《哪吒2》驱动的大盘增长势头能否得到延续,将在更多内容落地的过程中得到验证。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署名,违者必究
来源:镜像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