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登顶影史、直冲百亿的四大原因!最后一条无人能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21:19 1

摘要:近几年,尤其是今年的春节档,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压倒性的口碑直接决定了票房的断层。

文 | 卡里娜

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

是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于2025年2月6日12点52分正式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

并在同一天,破60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60亿电影。

而我们的朋友,少年英雄小哪吒也正式成为首位3岁百亿影帝!

达成这些成就,仅用了8天时间。

拿了多少个第一已经不想数了,总之,《哪吒2》的预测内地总票房已经高达108.53亿。

挡不住,根本挡不住。

前几天我们还在毒药的视频号里说哪吒要带领中国电影票房破60亿大关,还是太保守。

写稿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吒儿破纪录的速度……

但108.53亿,一边觉得实在太夸张了,一边又希望和你们一起见证历史。

不过无论能否冲向百亿,小哪吒都已经创造历史了。

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买票进场的观众通过哪吒,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对了,如果票房停在90多亿,猜测一定有很多人会去二刷三刷凑整的……

那到底为什么是哪吒?又凭什么是哪吒呢?

本文将以愤怒、反抗、重生三个关键词来完整剖析这两个问题。

01

愤怒:票房神话背后的情绪迁徙

近几年,尤其是今年的春节档,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压倒性的口碑直接决定了票房的断层。

口碑崩盘,或者口碑一般,已经很少人会去买单了,除了每个IP的固定粉丝群体。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今年春节档《哪吒2》一飞冲天,能甩其他影片几十亿票房的局面。

所以《哪吒2》的成功,一方面是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同行的衬托也功不可没。

隔壁同一个神话体系、同样重特效制作的《封神2》的全面崩盘,就直接印证了这两点。

这是从今年的影片横向来看,纵向来看,《哪吒2》的票房神话背后,是一场情绪迁徙。

在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中,被《哪吒2》挤下去的前两名《长津湖》(2021)和《战狼2》(2017),它们与《哪吒2》表达出的时代情绪有共同点,也有截然不同的关键要素。

共同点在于“愤怒”。

这三部影片之所以能获得高票房,与把握住了当下人们内心的“愤怒”之情不无关系。《长津湖》是对历史的愤怒,《战狼2》是对冒犯的愤怒,《哪吒2》则是直指上天的愤怒。

但不同点在于对“愤怒”的表达。

《长津湖》中“这代人的仗我们打了”、《战狼2》向世界宣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都是一种扬我军威国威的荷尔蒙式表达,是一种对历史悲壮的共情和集体主义的亢奋。

而《哪吒2》呢?

是被困在系统中的个体发出的“我死不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的嘶吼,是一场全面的个体觉醒。

如今,观众为《哪吒2》买单,而不是为春节档的另一部战争片《蛟龙行动》买单,就可以初步佐证,恢宏叙事带来的群体亢奋或许已经不是今天的语境下观众最迫切的需要了,个体的存在主义焦虑才是当下最为迫切的时代情绪,这一点看似隐性,但《哪吒2》的成功与之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所以,《哪吒2》对影史票房第一的接棒,其实完成的是从宏大叙事到个体命运的精神转向,当集体主义的荣光逐渐退潮,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体伤痛,正在成为新的情感公约数。

所以踩着风火轮撕碎“命格代码”的魔童哪吒,不过是在用预测百亿票房为时代情绪按下确认键。

02

反抗:逆天改命的集体潜意识狂欢

踩中愤怒,还不是《哪吒2》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有了愤怒,就要反抗。

哪吒这一神话形象,自古以来最重要的核心是“反抗精神”。

并且,“剔骨还父,削肉还母”的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抗最为激烈、最为决绝、最为彻底的。

而在儒家文化中,“反抗”是一种极为罕见、极其宝贵的精神,所以哪吒就更加显现出他的可贵。

所以,无论经过怎样的演变,哪吒一直是中国极其重要、绝对罕见的一个精神和文化图腾,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拿哪吒自刎的图片作为自己的社交媒体头像。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1979)剧照

那么说回饺子导演的两部《哪吒》动画电影,其实对哪吒这一形象进行了非常大的改编,最重要的反父权被完全删改,甚至直接父慈子孝。

这样改编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面向大众的合家欢商业片,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哪吒形象,在春节档上映,基本就是跟票房过不去了。

所以,两部《哪吒》选择了重塑哪吒形象,但保留了最重要的反抗精神。

只不过从反父权改编为反天道、反神权,从而进行自我接纳、自我定义。

而“反抗”恰恰又是当下最为重要的社会情绪,如果将两部《哪吒》所输出的反抗精神进行与今天接轨的翻译,那可以是反权威、反资本家、反一切正在压迫你的霸权,这些价值观正中观众的眉心。

因为《哪吒2》就是一场被压迫者的觉醒,而大部分观众日常都生活得太辛苦,内心都积攒了太多愤怒,但又不能反抗、无处反抗,于是《哪吒2》带着所有被镇压在龙宫深处的小妖怪们进行的这一场奋起反击的革命,才能让众人如此共情。

当然,最近也有很多人提到了影片中的反美元素,但实际上,这是影片中最为安全的一张反抗牌,因为在我们当下的语境下,反美本就是一种政治正确,没有什么风险。

而从剧情上来说,将美国对应成无量仙翁代表的霸权,其实也很牵强。所以反美元素的加入,更多的是引发了舆论空间和成为民众情绪的嘴替。

对比反美,申公豹这一同样被完全改编的角色,他的反抗反而更具意味。

申公豹本是体制中的一员,在过往神话故事中,他一直是一个反派角色,此次他对仙界的“背叛”,恰好更能证明这个体制的坏与烂。

但回过头来说,目前《哪吒2》只是反了无量仙翁,他上面还有更大的领导,第三部还会继续反上去吗?还是会依然将最高统治者放在一个安全的位置,将反抗止步于“清君侧”呢?

我们都知道,哪吒在神话体系中的结局是被招安,上天庭,获得编制,《哪吒3》是否会改编这一点呢?如果真的破了天,从“封神”到“弑神”,也许《哪吒》系列就可以真正地“封神”了。

03

重生:在破碎处照见神性之光

《哪吒2》的故事从重塑哪吒和敖丙的肉身开始,但其实哪吒的重生并不在此。

从第一部呐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到第二部的“小爷是魔,那又如何”,哪吒完成了对自己的身份认同。

在第一部中,他可能自己也不太清楚他反的那个天是个什么,也不知道天劫咒是由谁而下,他的愤怒来自对自身命运的不公,他只知道他需要自己去争取活下去的机会。

到第二部,他虽然被天劫咒摧毁了肉身,但他依然愿意为了敖丙去玉虚宫“考公”,他对那些人畜无害的妖兽们没有任何多余情感,他只是一个完成任务的工具人。他对天庭、对仙界更多的是不在乎,而不是愤怒。

直到母亲被炼成仙丹,才真正激发了他的仇恨,更准确地说,哪吒的反抗,是一场复仇。

是对母亲的爱带来的复仇的决心让他顶破天元鼎,击败无量仙翁。

最后,少年哪吒褪去了小哪吒的玩世不恭、放任不羁,眼神中多了一丝坚定,他对这一套系统开始真正有了自己的认知,只不过还有点模糊、有点迷茫,但他逐渐明白自己要反抗的是什么了。

因为除了母亲,还有在他身边与他并肩作战的一颗一颗亮起来的小妖们的仙丹。这时候他已经明白了,什么魔,什么仙,都是你们定的,是仙你们照样坏事做尽,那是魔又如何?

这才是哪吒真正的重生,他平视世间的每一个生命体,不再因为仙魔殊途、物种差异而形成偏见、分辨善恶,这也让人看见了哪吒身上的神性之光。

而这正是他的师父太乙真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哪吒这一人物让我们共鸣,也让我们羡慕,横冲直撞、武力超强,是每个曾经少年过的我们都有过的梦幻。

但我们成不了神,只能继续寄托在哪吒身上,助他一臂之力,破天成功!

最后,为什么是《哪吒2》?凭什么是《哪吒2》?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导演饺子一再提起的,很多国产电影都不懂的——

“真心换真心”。

来源:毒药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