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超62亿,《哪吒2》创造历史,光线传媒赢麻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20:27 1

摘要:上映仅第九天,《哪吒2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截至2月6日12时,《哪吒2》总票房超过2021年《长津湖》创下的57.75亿元的票房记录。

票房分账或超光线传媒2023全年营收。

来源 |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

作者 | 南岂珵

上映仅第九天,《哪吒2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截至2月6日12时,《哪吒2》总票房超过2021年《长津湖》创下的57.75亿元的票房记录。

而在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后,《哪吒2》)还在狂飙。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7日0时,《哪吒2》票房已经超过62亿元,超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北美票房,进入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前二。同时灯塔专业版AI票房预测,《哪吒2》或将冲击“90亿俱乐部”,总票房将达到95.37亿。

《哪吒2》的高歌猛进,无疑使出品方光线传媒成为大赢家。

根据光线传媒2月5日晚的公告,截至2025年2月4日公司来源于《哪吒2》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亿元至10.1亿元。

而这还不是最终数据。

以灯塔专业版AI预测的95亿元测算,按照电影票房分配一般原则,投资方获得约40%的票房分账,若与导演饺子的公司五五平分,分账比例为20%,光线传媒可分账约20亿元。

如此利好,投资者们用脚投票。

春节后首个交易日(2月5日),光线传媒开盘即涨停,市值一举突破300亿元。2月6日,光线传媒股价再度涨超18%。截至2月7日收盘,光线传媒股价报收13.96元/股,最新市值达409.5亿元。

分账或达到20亿元

根据猫眼专业版资料,《哪吒2》出品公司共有5家,其中除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和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导演“饺子”所属,另外三家出品方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和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都属于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可谓一家独大,而这主要源于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对《哪吒2》的信心。

早在2023年,王长田就曾言“希望《哪吒2》票房带动中国电影票房进入70亿时代”。2024年微博之夜上,王长田更是自信地表示,“系列电影要超过第一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哪吒2》是全方位超越了《哪吒1》(即《哪吒之魔童降世》)”。

如此的信任换来的回报是丰厚的。

2月5日晚间,光线传媒发布《哪吒2》票房公告,称截至2025年2月4日24时,《哪吒2》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48.40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亿元-10.10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50%。

当然,《哪吒2》影片仍正在热映中,最终票房暂未得知,不过可以简单测算:以灯塔专业版AI预测的95亿元为准,按照电影票房分配一般原则,投资方获得约40%的票房分账,若与导演饺子的公司五五平分,分账比例为20%,光线传媒可分账约20亿元。

而这约20亿元的营收将主要体现在光线传媒2025年一季度业绩中,创造光线传媒上市以来最好的一季度营收表现——超过2023年全年乃至2024年度营收。

2023年,光线传媒营收为15.4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光线传媒营收14.42亿元,同比增长53.37%;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增长25.08%。

票房营收之外,《哪吒2》的相关衍生品亦将贡献增量业绩。

《哪吒2》上映前,蒙牛和光线传媒便制作了联动广告作为映前彩蛋,光线传媒还与泡泡玛特、集卡社、Fun Crazy等多家趣玩周边品牌合作。根据央视财经报道,《哪吒2》合作消费品牌达12个,其中9个为衍生品合作。

例如,泡泡玛特与《哪吒2》联名推出的“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于1月30日22:00线上发售,1月31日线下发售。盲盒一经上线后便受到热捧,目前线上已售罄,发货已排至4月20日后。

不稳定的动画质量,

十年的“中国迪士尼”梦

光线传媒于1998年成立,其血统里原本不包括电影,而是电视节目制作,直到2006年光线传媒才以中小成本电影为切点涉足影视领域,但其自身仍是依靠电视栏目制作与广告赚钱。

转折点发生在2012年,光线传媒与首次做导演的徐峥合作《泰囧》,该影片仅已几千万投资斩获了12.7亿元的票房,刷新了当时的票房纪录的同时,也开启了光线传媒的电影模式——依靠启用新导演新演员,用低成本博取高回报。

也是在如此模式逻辑下,光线传媒开始涉足动画电影领域,毕竟动画电影不需要付给演员片酬,利润率高,同时也容易系列化。

2013年,光线传媒通过投资《大鱼海棠》、收购制作出《猪猪侠》《果宝特攻》的蓝弧文化等形式正式涉足动画电影。

2014年,光线传媒推出的两部动画电影《赛尔号大电影4:圣魔之战》《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票房都没能过亿:《赛尔号大电影4:圣魔之战》累计票房六千二百万,《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票房六千万。

接连的失利让光线传媒有些“难以抉择”,好在当年《大圣归来》夺得9.54亿的票房让光线传媒再次看到了动画电影的潜力,其也顺势成立彩条屋影业,签约优秀的动画导演,且大规模投资有潜力的动画公司,开始展露出在动漫领域圈地称王的野心。

不过,因彼时的国漫还并未建立成熟的行业生态,《大圣归来》后光线传媒鲜有佳作。

2017年,光线传媒出品的自主分级成人向动画电影《大护法》,累计票房仅8000万元。2018年上映的《大世界》虽然拿下了“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但累计票房仅260万元,同年上映《昨日青空》也只拿下了8000万元票房。直到2019年,《哪吒1》的上映光线传媒才算得上在动画电影上真正实现低成本博取高回报。

根据报道,《哪吒1》以超过50亿元票房,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天花板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按照光线传媒2019年发布的公告,彼时票房成绩已超过8.99亿元的《哪吒1》,给其带来2.03亿元-2.43亿元的票房收入。以此测算,最终拥有50亿元票房的《哪吒1》,给光线传媒带来的营收超过11亿元,约占当年光线传媒营收的四成。

作为《哪吒1》的续作,《哪吒 2》的成功无疑验证了光线传媒在系列动画电影制作的领先地位,而这主要来自三方面:

对外投资众多业内优秀创作团队,与稀缺人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对内组建动画制作团队,成立彩条屋和光线动画,并经过多年培育,探索有效方法论。

长年积累形成优质IP矩阵,加固护城河。

不过即便如此,于光线传媒而言,这距离其“中国迪士尼”们可能还有些距离,毕竟从过往成绩来看,光线传媒制作与发行的动画电影的质量并不算稳定,而即便是打造出如哪吒这样的爆款,光线传媒也不得不调动半壁江山参与其中,才能保证完整。

故此,可见光线传媒业绩起伏明显。

2019年,光线传媒营收达28.29亿元,2022年降至7.55亿元,2023年涨至15.46亿元。归母净利润波动更为剧烈,2019年9.48亿元,2021年和2022年连续亏损,2023年扭亏为盈至4.18亿元。

参考资料:

1.《哪吒登顶,带飞光线》,财经天下WEEKLY

2.《当姜子牙遭遇中年危机》,人物

3.《9天票房超60亿,《哪吒2》为什么能行?》,财经杂志

来源:经理人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