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错,饺子确实是疯了:一个学医的,不好研究治病救人,却玩物丧志捣鼓动画片儿,最后成功把自己逼疯。
2005年,成都一套老破小里,25岁的杨宇蜷缩在电脑前,楼下传来大妈的议论声:
“名牌医科大学毕业生,却待在家啃老,这人怕不是疯了?”
没错,饺子确实是疯了:一个学医的,不好研究治病救人,却玩物丧志捣鼓动画片儿,最后成功把自己逼疯。
这是一个怀揣梦想,用死磕精神,把中国电影捅破天的故事。
有人说《哪吒2》是饺子导演“耗时5年磨一剑”的锐利,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哪吒》的剧本其实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20岁那年,饺子考入211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父母满心欢喜:儿子的铁饭碗,稳了!
然而,这个“医学生”的脑子里却藏着一颗定时炸弹——漫画!
后来的饺子说:“刚开始想当漫画家,但是漫画家养活不了自己,没得选。”
直到大三的某一天,他参观了一家CG公司后,内心的躁动就再也压不住了: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
一年后,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辞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一头便到了自己的“国漫梦”中。
此时的饺子在外人眼中, 妥妥的一个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的纨绔子弟。
与此同时,命运也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父亲因病去世,也掏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母亲每月仅有1000元的退休金,除去700的按揭还款,只剩下300块的生活费来养活母子二人。
饺子终于明白,原来梦想真的不能拿来当饭吃,作为一个成年人,却还要依靠年迈老母的300块退休金来过活,他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懊悔和自我怀疑中。
就连邻居也对他评头论足:“名牌医科大学毕业生,却待在家啃老,这人怕不是疯了?”
最后,还是母亲给予了他振作起来的力量。
母亲从未质疑过饺子“不务正业”,反而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并且一直在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他。
在母爱的不断倾注下,饺子终于在内心喊出了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不疯魔,不成活,随后的饺子便开始了长达三年的 “啃老” 生活。
他与世隔绝,每天 “客厅、卧室、厕所” 三点一线,一个人化身一个团队,只为做出一部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来证明自己。
3年来,他“'衣'服没买过新的,吃的全靠母亲的打理,还经常去超市找特价,家里甚至连网线都没牵,需要上网就去朋友家蹭。
对于父母的支持,后来的饺子曾坦言:“站在我的角度,我成了父母,我觉得我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事实也证明,母亲没有看错饺子的才华。
三年后,一部名为:《打,打个大西瓜》的16分钟动画短片横空出世,狂揽30个国际大奖!而饺子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了国内外竞相吹捧的动画天才。
从医学生到动画人,饺子用行动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疯子才是天才的底色。
而此时,饺子的逆袭之路才刚刚开始!
2015年,《大圣归来》以9.56亿票房点燃了国漫希望。
饺子敏锐地觉察到,属于中国动画电影的春天即将到来!他在心中暗下决心道:“这回要搞一票大的!”
他选中了哪吒——这个被偏见定义的叛逆者,他说:哪吒其实和我挺像的,都有不认命的一面。
2019年,《哪吒1》上映狂揽50.35亿,把《大圣归来》定义的国漫票房天花板往上足足抬高了5倍。
5年后《哪吒2》上映,5天票房破31亿,7天票房破50亿,更有机构预测其最终票房将剑指87亿,甚至可能挑战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的宝座。
饺子用实力证明:国漫不靠卖惨、不蹭流量,照样能把观众摁在影院的椅子上大喊“牛逼”!
在《哪吒2》里,我们看到了“百万根铁链当头发甩,两亿AI小兵打群架,海水裂天特效渲染一年半”的这种工业级别的电影神迹,而这些都离不开饺子导演疯魔般的“细节暴政”。
但技术只是外衣,精神内核才是灵魂。
在传统神话中,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与家庭决裂。但饺子笔下的哪吒父母却颠覆了这一叙事——李靖愿以命换命救子,殷夫人陪哪吒踢毽子到天明。
曾经那段“啃老”经历被饺子称为“人生至暗时刻”,却成为《哪吒》系列的精神底色。哪吒被村民排斥的孤独,像极了楼下大妈的言语讥讽,李靖夫妇的隐忍守护,正是饺子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投射。
饺子的哪吒不再与家庭决裂,而是通过家庭联结实现自我认同。这也是80后、90后一代对‘原生家庭’的和解宣言。
就像饺子说的那样:“我最骄傲的不是票房,是让父母看到了我的选择有意义。
更绝的是,《哪吒》这部片子全家老少通杀!小学生看打架,打工人看逆袭,爹妈看亲情,连奶奶都能夸一句:“这龙画得可真俊呐”!
当敖丙为龙族命运痛苦挣扎,当李靖父子在暴雨中相拥,观众看到的何尝不是自己?
我们都在对抗某种‘天命”,可能是35岁职场危机,是房贷车贷的重压,是“躺平”与“内卷”之间的精神分裂。
而饺子用18年死磕证明: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现实后还敢“不认命”。
来源:数风流人物榜